普林斯顿号航空母舰 (CV-37)
普林斯顿号航空母舰(USS Princeton CV-37)是一艘隶属于美国海军的航空母舰,为艾塞克斯级航空母舰的十九号舰,在非官方上亦是长舰体艾塞克斯级的九号舰。她是美军第五艘以普林斯顿为名的军舰,以纪念美国独立战争中的普林斯顿战役。
普林斯顿 USS Princeton CV-37 | |
---|---|
概观 | |
舰种 | 航空母舰 |
拥有国 | 美国 |
舰级 | 艾塞克斯级(19号舰) 长舰体艾塞克斯级(9号舰) |
制造厂 | 费城海军造船厂 |
动工 | 1943年9月14日 |
下水 | 1945年7月8日 |
服役 | 1945年11月18日 1950年8月28日 |
退役 | 1949年6月21日 1970年1月30日 |
结局 | 1973年9月出售拆解 |
除籍 | 1970年1月30日 |
技术数据 | |
标准排水量 | 一般:27,500吨 作战:33,400吨 |
满载排水量 | 36,380吨 |
全长 | 整体:888呎 水线:820呎 |
全宽 | 整体:147呎6吋 水线:93呎 |
吃水 | 战时:近26呎 满载:近27.5呎 |
锅炉 | 8座锅炉 4座1,250千瓦蒸汽轮机 2座250千瓦柴油轮机 4轴 |
功率 | 150,000轴马力 试航:154,054轴马力 |
最高速度 | 33节 试航:32.93节 |
续航距离 | 20,000海哩/15节 服役:15,440海哩/15节 |
乘员 | 268名军官 2,363名水兵 |
武器装备 | 4门2联装5吋/38火炮 4门单管5吋/38火炮 8门4联装40毫米高射炮 46挺20毫米机炮 |
装甲 | 机库:2.5吋 防护甲板:1.5吋 装甲带:2.5-4吋 防水壁:4吋 指挥塔:1-1.5吋 舵机:2.5吋 |
舰载机 | 36架F6F 37架SB2C 18架TBF |
其它 | 3座升降台 2座弹射器 模版参考来源:[1] |
普林斯顿号在1943年于费城海军造船厂开始建造,舰名原为福治谷(Valley Forge)。后来轻型航空母舰普林斯顿号在雷伊泰湾海战被日军击沉,海军将在费城建造中的航空母舰更名为普林斯顿号,以作纪念。
普林斯顿号在1945年下水,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方才服役。由于战后海军经费短缺,普林斯顿号在1949年首次退役;但一年后韩战爆发,普林斯顿号便迅即重返现役,接连参与多场战斗,并在期间1952年重编为攻击航母(CVA-37)。韩战结束后不久,普林斯顿号被重编为反潜航母(CVS-37),继续留在太平洋服役。
1959年,普林斯顿号再重编为两栖突击舰,舷号改为LPH-5,转为搭载美国海军陆战队的直升机。越战期间,普林斯顿号多次派陆战队登陆作战,并在退役前夕参与了太阳神计画,回收了太阳神10号的太空舱。1970年普林斯顿号退役除籍,最后于1973年出售拆解。
由于普林斯顿号并不像许多姊妹舰一般进行过SCB-27及SCB-125改建,故其仍维持著当初完工下水时的开放式舰艏,亦未改装成斜角飞行甲板。
建造与早年服役
普林斯顿号于1943年9月14日在费城海军造船厂开始建造,其时舰名仍为福治谷,舷号为CV-37。1944年12月24日,轻型航空母舰普林斯顿号在雷伊泰湾海战被日军击沉。为纪念战损,海军在同年11月21日将费城建造中的CV-37更名为普林斯顿;而福治谷则改为命名CV-45。1945年7月8日,普林斯顿号下水,但要到11月18日才服役,其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结束。[2]
服役后普林斯顿号到加勒比海试航,并留在大西洋执勤。1946年6月,普林斯顿号前往西海岸,途经巴拿马运河,在31日抵达圣地牙哥,并加入太平洋舰队。[3][2]
7月3日,普林斯顿号进行首次西太平洋巡航,并运载已故菲律宾总统曼努埃尔·奎松的遗体,送返菲律宾下葬。稍后普林斯顿号到访中国及日本等地,然后由香格里拉号与安提顿号接替,在1947年4月15日返抵圣地牙哥。[2][3][4]
1948年10月1日,普林斯顿号与塔拉瓦号一同前往西太平洋,并在13日抵达珍珠港。其时国共内战全面展开,普林斯顿号与塔拉瓦号到中国东海警备,在29日到青岛停泊。稍后普林斯顿号留在中国东海警备,而塔拉瓦号则前往诺福克海军基地,作首次环球航行。12月23日,普林斯顿号返抵圣地牙哥,结束巡航,并预备退役。1949年6月21日,普林斯顿号退役,并在后备舰队封存。[4] ·
韩战
长津湖战役与兴南撤退
1950年6月25日,朝鲜人民军越过三八线,突袭大韩民国,韩战爆发。此时美军在西太平洋仅有福治谷号一艘大型航空母舰执勤。美军即时命菲律宾海号赶往西太平洋,同时命拳师号运载美国空军的飞机,前往支援韩国。
由于美军极度缺乏现役航空母舰,海军随即命正在封存的普林斯顿号准备再次服役。8月28日,普林斯顿号重新服役,随即在近海作严密训练。11月9日,普林斯顿号搭载第19航空联队(Air Group 19),前往西太平洋,并最终在12月5日与第77特遣舰队会合,同行舰有旗舰菲律宾海号及雷伊泰号。[4][2]
此时联合国军正陷入极大危机。中国人民志愿军在11月25日及27日先后发动清川江战役及长津湖战役,将西线的美国第八军团及东线的第十军包围。到12月3日,海军开始全力支援第十军,以使其可在兴南(Hungnam)撤走。[5]普林斯顿号随即昼夜派出飞机,联同其他航空母舰及海军陆战队,为第十军提供严密的空中密接支援。12月6日,在下碣隅里集合完毕的第十军开始向南突围,撤向古土里,普林斯顿号等舰一直派F4U到场,攻击于山头险要的志愿军,为陆战队开路。8日普林斯顿号与雷伊泰号暂到外海补给,而当日第十军则开始翻越黄草岭(Funchilin Pass),并在11日全部撤出,抵达咸兴。13日起,普林斯顿号连日攻击迫近兴南港的志愿军,并引导舰炮轰击其阵地,以使美军及难民可安全撤退。24日,美军与难民全部撤出兴南,并炸毁港口设施。普林斯顿号的机队为最后一批离开的美军飞机;而志愿军则在当晚平安夜占领兴南。接著普林斯顿号等随即返回佐世保,并在26日抵达。[6][7]
铁路切断、华川郡水坝及绞杀行动
1951年1月18日,普林斯顿号离开佐世保,并继续派飞机到朝鲜半岛东岸作空中密接支援;到29日,舰队开始减少密接支援,转为切断铁路及公路,试图延缓志愿军南进,甚至切割其部队。[8]接著普林斯顿号派飞机空袭新浦市、清津市及咸兴一带,到2月初又曾派飞机远道到汉城提供密接支援。2月13日,普林斯顿号前往横须贺休整,于15日抵达。[9]16日海军开始从海路封锁元山。[10]
2月23日,普林斯顿号离开横须贺,并在26日与舰队会合,加紧切断铁路桥梁。但切割行动不久便演变为破坏与抢修之争:美军每每击伤一座桥梁,志愿军或北韩军队便于入黑后抢修,恢复通行。当中又以吉州郡南方的“卡森谷地”(Carlson's Canyon)铁路桥为最。3月2日早上,普林斯顿号一架侦察机发现该座铁路桥,并在返舰后向舰长详细报告该处地势。下午普林斯顿号随即派飞机前往攻击,但桥梁受损轻微。[11]3日早上,普林斯顿号再派八架A-1攻击机前往轰炸,并摧毁六座桥墩中的一座,击伤另外三座;7日普林斯顿号第三次派飞机前往攻击,又摧毁额外一座桥墩。但当普林斯顿号转为攻击其他目标时,志愿军与北韩军队连夜抢修桥梁,到14日普林斯顿号再次侦察卡森谷地铁路桥时,发现桥梁快可再次通车。15日普林斯顿号与福治谷号等舰派飞机作联合攻击,并用上凝固汽油弹,将桥梁的临时木质支撑烧毁,兼再摧毁两座桥墩。此时原有的六座桥墩只剩下两座,且普林斯顿号等同时轰炸谷地四周的铁路网,但志愿军仍未有放弃抢修。与此同时,海军在3月8日开始从海路封锁城津。[12]27日,空军应海军要求,派B-29轰炸机以延时炸弹攻击卡森谷地,但志愿军在4月初几乎又将桥梁彻底修复。4月2日,普林斯顿号与拳师号派两波飞机再作攻击,并几乎将桥梁所有结构摧毁,迫使北韩技工放弃修理,改为兴建绕道。[13]4日普林斯顿号由菲律宾海号接替,返回横须贺休整,在6日抵达。[14]14日麦克阿瑟被杜鲁门解职。
4月16日,普林斯顿号离开横须贺,在18日与舰队会合。早前舰队曾到台湾海峡戒备,以防止中国人民解放军进攻台湾。22日,志愿军发动第五次战役,临津江战役亦于同日爆发。舰队将重心再次转移至空中密接支援,至5月1日临津江战役结束为止。[15]26日,海军开始从海路封锁兴南。[12]临津江战役即将结束之际,联合国军恐怕撤退的志愿军会关闭华川郡水力发电厂的水闸蓄水,然后水淹联合国军,命B-29前往攻击水坝的水闸,以释放储水。由于效果不佳,联合国军改命海军执行任务。4月30日,普林斯顿号派六架A-1及五架F4U前往俯冲轰炸水闸,但水闸毫无损伤。5月1日,普林斯顿号改派八架装载鱼雷的A-1,并命12架F4U掩护,再次前往攻击。最终八枚鱼雷有六枚命中目标,将中央的水闸彻底摧毁,并击穿另一个水闸,使志愿军无法操纵水坝水位。这也是美军在韩战仅有一次使用鱼雷。[16]接著普林斯顿号恢复切割铁路,同时派飞机引导战舰炮火,轰击城津市,直至13日为止。16日昭阳江战役爆发,志愿军在东线大举进攻第十军团,使舰队再次将重心转为空中密接支援。[17]19日普林斯顿号撤返横须贺,在22日抵达休整。[18]而联合国军则在19及21日开始反攻疲乏的志愿军,并缓缓向北推进,直至6月2日,此后战争陷入疆持。
5月31日,普林斯顿号离开横须贺,在6月2日与舰队会合。好人理查号在日前接替返国的菲律宾海号。由于切断铁路的效果不彰,5日李奇微下令开始绞杀行动(Operation Strangle),改为切断三八线以北的公路,并集中攻击其要害之处(如桥梁、隧道等)。[19]普林斯顿号开始日以继夜攻击北韩的公路网络,但志愿军及北韩军队既可快速抢修道路;又于沿路布置防空炮,加剧美军损失;而且道路的弹坑并不能使运输车队停驶,使美国无法断绝地面运输。普林斯顿号持续作战至7月1日,然后撤返横须贺休整,在3日抵达。[20]
7月12日,普林斯顿号离开横须贺,在14日与舰队会合。舰队继续进行绞杀行动,但8月1日至3日大雾,令舰队一度中止飞行作业。普林斯顿号除了切断公路外,亦如常派飞机到元山等地执勤。8月10日普林斯顿号返回横须贺休整,在12日抵达,并预备返国。[21]21日普林斯顿号返抵圣地牙哥,并进入船厂维修。[4][2]
水丰水库、平壤与工业设施
1952年3月21日,普林斯顿号再次前往西太平洋参战,并在4月14日抵达横须贺,留在近岸训练。25日普林斯顿号前往冲绳,并在27日至28日于该处进行两栖作战演习,然后前往朝鲜半岛。30日普林斯顿号在海上与福治谷号及菲律宾海号会合,并接替到日本休整的拳师号,开始作战。美军在上年夏天终止绞杀行动,再将重心转为切断铁路,并攻击元山、城津及兴南等地。普林斯顿号开始日复日派飞机执勤,亦偶尔派夜间战斗机攻击。此时北韩技工渐掌握到舰队的夜间出击时间,并乘战机离开时才现身抢修,甚至补给。舰队于5月开始代号失眠行动(Insomnia),随机重编夜间出击时间,并成功多次攻击补给车队。[22]航空母舰亦开始与炮舰联合行动。驱逐舰、巡洋舰甚至战舰开火轰击陆上防空炮,而航空母舰则在空中轰炸,并引导舰炮。[23]14日普林斯顿号返回横须贺休整,在16日抵达。[24]
6月2日,普林斯顿号离开横须贺,并在4日与舰队会合。普林斯顿号等继续集中切断元山及清津一带铁路,但切断行动却一直未能阻止或切割志愿军。美军最终决定将攻击重心转到工业设施。23日普林斯顿号、拳师号、好人理查号及菲律宾海号等海军航空母舰,联同空军及陆战队的飞机,攻击水丰、丰山、赴战及长津四地的水力发电厂,共13座电站。[25]空军先派出84架F-86到鸭绿江边境的米格走廊掩护,由海军先轰炸水丰。起初机队攻击时间订于23日上午9时30分,后因天气不佳而延迟至下午4时。下午2时,普林斯顿号等四艘航空母舰,先派出35架A-1及35架F9F前往水丰,稍后再派飞机攻击其他地区;[26]下午3时55分,海军轰炸机接近水丰水库,而在附近巡弋的F-86未有发现米格;下午4时,F9F先攻击水库四周的防空炮,A-1则紧随其后攻击电站,在两分钟内投下近90吨炸弹。[27]紧接的是从大邱起飞的79架F-84及水原市的45架F-80,再次轰炸水库。[28]同时,航空母舰的102架F4U、18架A-1及18架F9F攻击了赴战及丰山;空军52架P-51亦攻击了赴战;陆战队的78架A-1、F4U及F9F则攻击了长津。24日上午,舰队作第二日攻击。普林斯顿号及好人理查号攻击水丰;而拳师号与菲律宾海号则攻击丰山;下午普林斯顿号派机队攻击丰山,而拳师号及另外两艘航空母舰则攻击江原道各地的发电厂。两日对水库攻击共摧毁11座电站,另外重创两座,全部电站均因此无法运作,使北韩一夕之间损失了90%电力供应,并停电两星期;而中国东北亦损失约23%电力。[29]26日普林斯顿号离开舰队,在28日返抵横须贺休整。[30]
7月4日,普林斯顿号离开横须贺,在6日与舰队会合。11日,普林斯顿号与好人理查号分别派出46架及45架飞机,并联同空军、陆战队、澳洲空军及英国航空母舰海洋号,攻击北韩首都平壤。普林斯顿号与好人理查号负责攻击平壤东南部的铁路维修设施及工厂,而其他部队则攻击军营、桥梁、仓库及军事总部等等重要据点。普林斯顿号两舰的机队虽遭遇密集防空炮火,但仍成功摧毁目标设施。全日联合国军共派出1,254架次飞机进行攻击,投下1,400吨炸弹及23,000加仑凝固汽油弹,并使平壤电台断绝通讯两日。[31]接著普林斯顿号等继续攻击北韩各处的工业设施,又于28日联摧毁了吉州郡的菱镁矿厂(Magnesite plant)。[32]8月4日普林斯顿号返回横须贺休整,在6日抵达。[33]
8月16日,普林斯顿号离开横须贺,并在18日与舰队会合。早前艾塞克斯号加入舰队;而此时舰队正在回避台风海伦(Typhoon Karen),未有派飞机作战。20日,普林斯顿号与艾塞克斯号分别派出62架及43架飞机,联同空军及陆战队机队,空袭西海岸边境南阳里(Namyang-ni)的补给点,摧毁多座建筑。期间两舰机队曾遭遇米格-15,但双方没有交火。[34]29日艾塞克斯号与拳师号又派机队,与空军等再次联合空袭平壤,联合国军总出击数更高达1,403架次;但普林斯顿号未有参与其中。9月1日,普林斯顿号与艾塞克斯号派出两波飞机,攻击于恩德郡边境的阿吾地炼油厂(Aoji Oil Refinery),几乎将之彻底摧毁;拳师号则派机队空袭汶山(Munsan)的钢铁厂,及清津市的工业设施。各地因接近苏联边境,几乎没有部署防空炮,使美军空袭效果大增。[35]16日奇尔沙治号加入舰队,而普林斯顿号则在18日返回横须贺休整,于20日抵达。[36]
9月29日,普林斯顿号短暂离开横须贺,到茅崎市近海进行两栖登陆演习,然后返回港口。10月1日,普林斯顿号被重编为攻击航母,舷号改为CVA-37。次日普林斯顿号再次离开横须贺,在4日与舰队会合。由于铁路切断与轰炸工业设施未有见效;第七舰队司令克拉克中将在9日命舰队开始改作切罗基攻击(Cherokee Strikes)及密接支援;[37]当日普林斯顿号、艾塞克斯号、及奇尔沙治号空袭了第十军团迫击炮射程外的步兵及补给。15日普林斯顿号到外海模拟两栖登陆作战,但因天气恶劣,效果不彰。次日普林斯顿号返回横须贺休整,在18日抵达,并预备返国。[38]11月3日普林斯顿号返抵圣地牙哥,结束第二次韩战巡航。[4]
切罗基攻击与战争结束
1953年1月24日,普林斯顿号离开圣地牙哥,再次前往韩战战场,并先前往横须贺。3月10日,普林斯顿号离开日本,在13日与舰队会合,同行舰有旗舰奥里斯卡尼号、福治谷号及菲律宾海号。此时舰队主要执行切罗基攻击及空中密接支援,同时亦切断吉州与端川市之间的铁路、攻击元山及引导舰炮轰击城津。[39]4月1日普林斯顿号离开舰队,在3日抵达横须贺休整。[40]
4月13日,普林斯顿号离开横须贺,在海上演习训练后,于17日与舰队会合。舰队主要任务仍为切罗基攻击及密接支援。普林斯顿号集中攻击前线的步兵阵地及战壕,亦轰炸了兴南等地的工业设施及运输车队。为增加攻击成效,普林斯顿号一度准许出击机师自由选择目标攻击。普林斯顿号持续执勤至5月15日,才离开舰队,于16日在佐世保稍作停留,然后前往南中国海,在19日抵达香港休假,然后才返回日本。[41]
6月9日,普林斯顿号离开横须贺,于11日与尚普兰湖号等会合。此时停战谈判接近尾声,北韩军队开始恢复进攻,并占领了高城郡附近的锚地山(Anchor Hill)及另外数个据点,以获取终战前之胜利。[42]6月6日克拉克下令舰队转为全力支援地面联合国部队。13日晚,志愿军猛击韩国第二军团(Second ROK Corps),并逼使首都师(Capitol Division)后撤。与此同时,北韩亦在夜间派出飞机,多次在夜间突袭汉城。16日克拉克将普林斯顿号的一部分夜间战斗机机师调走,派驻陆战队的基地,协助拦截敌机。[43]29日,原属普林斯顿号的夜战飞行员佳·波特朗(Guy Bordelon)击落两架夜袭战机,再分别于7月5日及17日击落两架及一架,成为海军在韩战期间仅有的王牌飞行员。[44]另一方面,克拉克在7月14日下令,所有航空母舰如无特别调动,必须将全部出击飞机派往支援地面士兵。[45]普林斯顿号等继续日以继夜派飞机提供密接支援,大幅增加飞机出击数,并延长执勤时间,直至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订为止。普林斯顿号在当日出击了124架次,而停火则在晚上10时生效。[46]
韩战停火后,普林斯顿号继续在朝鲜半岛外海巡逻戒备,在8月1日前往横须贺休整,于3日抵达。此时普林斯顿号已连续在外海执勤56日。14日普林斯顿号再次离开横须贺,在16日与舰队会合。次日克拉克到舰上颁发奖章,而普林斯顿号则继续在外海戒备,直到9月1日为止。3日普林斯顿号抵达横须贺,并预备返国。[47]21日普林斯顿号返抵圣地牙哥,结束韩战巡航。[4][2]
反潜航母及两栖突击舰
返国后普林斯顿号留在近岸执勤。此时美国正研究发展反潜航母,以应付苏联的潜艇威胁。1954年1月1日,普林斯顿号率先重编为反潜航母,舷号改为CVS-37,即时前往布雷默顿普吉湾船厂改建。改建完成后,普林斯顿号在近岸训练,并在11月前往西太平洋巡航,于1955年4月返回美国。接著三年,普林斯顿号再三次前往西太平洋,进行反潜演习及追踪,并曾到印度洋,为斯里兰卡水灾灾民提供人道救援。 [4][2]
1959年3月2日,普林斯顿号再重编为两栖突击舰,舷号改为LPH-5,开始搭载陆战队及直升机作战。5月起,普林斯顿号一直留在西海岸,在彭德尔顿海军陆战队基地外海训练,直到1960年1月,才前往西太平洋,并在冲绳外海演习。此时美国进一步介入越南内战,开始派“军事顾问”协助南越;1962年3月,普林斯顿号搭载了海军陆战队的直升机,到朔庄市卸载,以协助南越对抗北越。[48][49]同年9月至11月,普林斯顿号亦参与了多米尼克行动(Operation Dominic I),在核试中担任观测舰队旗舰。[4][2][50]
越战与太空任务
1964年8月,北部湾事件发生,美国全面介入越战。普林斯顿号在10月离开母港长滩,前往越南作战,并在11月初于香港休整。11月4日及8日,越南中部接连遭到台风艾瑞丝(Typhoon Iris)及台风琼安(Typhoon Joan)吹袭,造成严重水灾;10日普林斯顿号即时离开香港,前往南越协助救灾。14日台风凯特(Typhoon Kate)登陆南越,为该月第三股吹袭越南的台风,加剧水灾。普林斯顿号持续七日派直升机协助救灾,然后恢复正常执勤。[51][50]
1965年初,普林斯顿号终于预备首次登陆作战。3月陆战队在岘港登陆,然后转移到富牌(Phu Bai),但普林斯顿号未有参与。5月7日陆战队登陆朱莱(Chu Lai),并在当地建立基地及飞行跑道,以供A-4攻击机使用;登陆期间,普林斯顿号一直派直升机在空中掩护,但登陆没有遭遇任何敌军。[52]朱莱登陆后普林斯顿号由硫磺岛号接替,然后启程返回长滩。[50][49]
返国后普林斯顿号留在近岸训练,并在8月11日搭载陆战队,运到越南作战。航行期间,美军发动星光行动,派陆战队登陆搜索越共游击队,并首次遭遇战斗。9月3日普林斯顿号在岘港卸下直升机,然后返回长滩。[50][49][2]
1966年2月,普林斯顿号再次前往越南作战,并在3月5日接替返国的福治谷号。26日,普林斯顿号参与支索行动(Operation Jackstay),派陆战队登陆西贡以南的桢沙特别区(有杀手森林之称),以搜索并消灭当地的越共游击队。[53][49]登陆前夕,汉考克号的飞机准时发动空袭,为登陆部队清场;美军原定在6时30分登陆,但因登陆舰机件故障,被迫推迟登陆到7时15分;这又使到后续的火炮无法按时登陆,错过涨潮时间,最终炮兵要到下午5时才成功登陆。与此同时,普林斯顿号亦预备派直升机登陆;但因著陆点有猛烈雷暴,使到直升机亦要延迟起飞,到7时20分才抵达预定登陆点。虽然如此,登陆美军未有遭遇敌人,仅有零星狙击手交火。[54]稍后美军开始向林地推进,并接连与越共游击队交战。普林斯顿号一直派直升机提供密接支援,并且将伤兵及中暑军人送返舰上;而小鹰号则在稍后接替汉考克号,继续派飞机作空中支援。[55]陆战队最终成功摧毁越共在该处的补给及小艇基地,行动在4月6日结束。[53][49]
4月27日,普林斯顿号转到南越北部的承天顺化一带,参与奥色治行动(Operation Osage),派陆战队登陆富禄县南部山地,搜索当地的越共游击队。陆战队既未有搜索到越共藏匿地点,更遭到越共以遥控炸弹攻击,造成七人死亡。行动在5月4日结束。[56][2]6月18日,普林斯顿号参与舱房一号行动(Operation Deckhouse I),派直升机到绥和市(Tuy Hòa)西北,以支援正进行弥敦·海尔行动(Operation Nathan Hale)的美国陆军第1骑兵师及第101空降师。行动中陆战队未有遭遇明显抵抗,但陆军则与越共爆发激战。行动在21日结束。[49]
与此同时,美军接获情报,指越南人民军(北越军)正在广治省北部聚集军队。为此美国海军陆战队联同越南共和国军(南越军),在7月15日于由灵县附近执行海斯廷斯行动(Operation Hastings),将北越人民军逐回非军事区以北;并派另一支部队执行舱房二号行动(Operation Deckhouse II),在陆上建立基地,然后再与海斯廷斯部队会师。普林斯顿号分别派直升机参与两边行动,并在连日激战期间提供空中支援。战斗在7月底接近结束,普林斯顿号在8月4日收回所有陆战队,并由硫磺岛号接替,返回冲绳卸载;而行动则在8月5日正式结束。[57][58][49]卸载后普林斯顿号启程返国,在9月2日返抵长滩。[2]
1967年1月30日,普林斯顿号再次前往越南作战,并先到苏比克湾。此时美军尚有硫磺岛号及的黎波里号两艘两栖突击舰在越南执勤。3月,陆战队在越南非军事区的炮兵阵地𡑱仙遭到北越军队攻击,普林斯顿号派直升机到当地提供空中支援,并撤走伤兵。[2][59]4月22日,普林斯顿号参与引路星行动(Operation Beacon Star),派陆战队搜索广治与承天顺化省之间的边界,以歼灭埋伏当地的北越军队。起初陆战队只遭遇到少量北越军及越共游击队;但到26日,溪生基地的陆战队无意发现大量北越军队正在西面的山地聚集。美军即时将引路星行动的执勤地区改为溪生,命陆战队迅速乘直升机赶往当地。仅在七小时内,所有原参与引路星行动的陆战队员完成转移,由广治省北面边界赶抵溪生,并与北越军队爆发激战。是次战斗往往视为1968年溪生战役的前奏。5月12日陆战队员终于击溃北越军队,行动结束,但自身亦有71人死亡,349人受伤。[60]由于战局不妙,5月美军获准进入非军事区南部作战,试图将北越军队逐回非军事区北部,以减轻溪生、由灵及甘露三地的压力。5月18日,南越军队率先发动攻击,而普林斯顿号则接著派陆战队到边海河河口登陆,然后作战。28日激战结束,美军虽缴获北越大量的军用器械及补给,并短暂舒缓了非军事区附近的压力,但却有142人死亡,896人受伤。[61]战后普林斯顿号预备返国,并在6月19日返抵长滩,进入船厂维修。[2]
1968年5月,普林斯顿号最后一次前往越南作战。早前北越发动春节攻势,大举进攻南越,而此时战斗仍然持续。普林斯顿号分别参与了五次主要的两栖登陆作战,然后在12月返回长滩,自此未再参战。[2]
1969年3月,普林斯顿号离开长滩,并前往南太平洋,作太阳神10号的救援船。26日,太阳神10号的指挥舱在美属萨摩亚以东400海浬溅落。普林斯顿号将太空人送到塔富纳后,返回长滩,并预备退役。[4][2]
结局与荣誉
1970年1月30日,普林斯顿号退役,并在同日除籍。1971年9月,海军将普林斯顿号出售拆解。[2][4]
普林斯顿号在韩战获得八颗战斗之星,并在越战获得五颗战斗之星。全部荣誉见下表:[62]
海军作战行动勋表 | ||
海军部队嘉许勋表 | 海军部队嘉许奖: 两次 |
美国战役奖章 |
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奖章 | 国防部服役奖章: 两枚 |
韩国服役奖章: 八枚战斗之星 |
武装部队远征奖章: 三枚 |
越南服役奖章: 五枚战斗之星 |
棕榈叶越南英勇十字部队嘉许 |
联合国韩国服役奖章 | 越南共和国战役奖章 | 六二五事变从军奖章 (追授) |
相关条目
注释
- ^ Friedman 1983,第394页艾塞克斯舰级配置。由于各艘艾塞克斯级服役期间曾多次改建或改变用途,数据仅以设计及建造时为准。
-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美國海軍軍艦字典(DANFS)簡介. [2011-05-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02).
- ^ 3.0 3.1 1945年后普林斯顿号部署[永久失效链接]
- ^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普林斯頓號航空母艦1945年後搭載的航空聯隊列表. [2011-05-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5).
- ^ Cagle & Manson 1957,第171-172页
- ^ 可參考雷伊泰號韓戰服役報告(PDF檔):1950年12月1日至26日 (PDF). [2011年5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07年2月5日).
- ^ Cagle & Manson 1957,第186-190页
- ^ Cagle & Manson 1957,第229-230页第七舰队司令亚瑟·史储伯于1月29日下达该命令。美国第五航空军司令厄尔·帕特里奇及新任第八军团司令李奇微中将于12月尾曾提出要求,然而史储伯起初反对行动,认为海军作密接支援远比切断道路有效。由于侦察目标须时,舰队未有终止密接支援。
- ^ 普林斯頓號韓戰服役報告(PDF檔):1951年1月18日至2月15日 (PDF). [2011年5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06年12月8日).
- ^ Cagle & Manson 1957,第398页起初海军派驱逐舰及巡洋舰炮轰目标,及后亦派上战舰。兴南撤退前,海军派韩国陆战队占据多个港口外的重要岛屿,包括平壤外港镇南浦、仁川及元山,以待反攻。
- ^ Cagle & Manson 1957,第233页桥梁所处的谷地被美军命名为卡森谷地(Carlson’s Canyon),取自摧毁第一座桥墩的机师。三条由中国至北韩的铁路于吉州会合,然后必经该桥往南方。
- ^ 12.0 12.1 Cagle & Manson 1957,第306页
- ^ Cagle & Manson 1957,第234-235页
- ^ 普林斯頓號韓戰服役報告(PDF檔):1951年2月23日至4月6日 (PDF). [2011年5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06年12月10日).
- ^ Cagle & Manson 1957,第236页
- ^ Cagle & Manson 1957,第240-241页
- ^ Cagle & Manson 1957,第237页
- ^ 普林斯頓號韓戰服役報告(PDF檔):1951年4月16日至5月22日 (PDF). [2011年5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06年12月9日).
- ^ Cagle & Manson 1957,第241-242页美军将这些公路主要分成八条:空军负责切断西面三条公路;海军负责中部两条;海军陆战队则负责东面三条。
- ^ 普林斯頓號韓戰服役報告(PDF檔):1951年5月31日至7月3日 (PDF). [2011年5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1年6月17日).
- ^ 普林斯頓號韓戰服役報告(PDF檔):1951年7月12日至8月12日 (PDF). [2011年5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1年6月17日).
- ^ Cagle & Manson 1957,第261页
- ^ Cagle & Manson 1957,第347页
- ^ 普林斯顿号韩战服役报告(PDF档):1952年4月14日至5月16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Cagle & Manson 1957,第441-450页海军早于4月开始计画是次攻击。北韩水力发电厂自开战多半未受攻击。
- ^ Cagle & Manson 1957,第446页四艘航空母舰攻击了不同目标:普林斯顿号与拳师号攻击水丰及丰山;菲律宾海号攻击水丰及赴战;而好人理查号则攻击丰山及赴战。空军的84架F-86则由金浦及水原起飞。美军以发电机房而非水坝为目标。
- ^ Cagle & Manson 1957,第448页
- ^ Cagle & Manson 1957,第449页
- ^ Futrell 1983,第488页空军在26及27日再次攻击长津和赴战水库。
- ^ 普林斯顿号韩战服役报告(PDF档):1952年6月2日至28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Cagle & Manson 1957,第450-453页平壤多处的重要工业设施,自开战后一直免受攻击,以免影响和谈进度。
- ^ Cagle & Manson 1957,第454页
- ^ 普林斯顿号韩战服役报告(PDF档):1952年7月4日至8月6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Cagle & Manson 1957,第454-457页
- ^ Cagle & Manson 1957,第458-459页
- ^ 普林斯顿号韩战服役报告(PDF档):1952年8月16日至9月20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Cagle & Manson 1957,第460-469页切罗基攻击一直执行至韩战结束。由于海军既未能分割北韩及志愿军部队;而由1952年6月底连串针对工业设施的攻击,亦未能改变战局。克拉克在5月履新第七舰队司令后,计划新作战方案,以尽量发挥海军力量。当时地面战况僵持,而迫击炮射程有限,无法攻击较后的补给点以至军营。克拉克决定派海军飞机攻击该等目标。为与空中密接支援(Close air support)作识别,此等攻击另作命名。取名切罗基乃因克拉克的切罗基血统。他是首位毕业于美国海军学院的原住民。
- ^ 普林斯顿号韩战服役报告(PDF档):1952年9月28日至10月18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Cagle & Manson 1957,第479页
- ^ 普林斯顿号韩战服役报告(PDF档):1953年3月9日至4月3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普林斯顿号韩战服役报告(PDF档):1953年4月13日至5月19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Cagle & Manson 1957,第482页
- ^ Cagle & Manson 1957,第476页
- ^ Cagle & Manson 1957,第476-478页
- ^ Cagle & Manson 1957,第486页
- ^ 普林斯顿号韩战服役报告(PDF档):1953年6月9日至8月3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普林斯顿号韩战服役报告(PDF档):1953年8月14日至9月3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陆战队第364直升机小队网页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此等支援南越行动又称为Operation Shufly。
- ^ 49.0 49.1 49.2 49.3 49.4 49.5 49.6 美国海军陆战队军用直升机组织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07-12-02.
- ^ 50.0 50.1 50.2 50.3 1945年后普林斯顿号部署[永久失效链接]
- ^ 陸戰隊第162直升機小隊網頁. [2011-05-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13).
- ^ Uhlig 1986,第126页
- ^ 53.0 53.1 陆战队第五师第一营网页:Operation Jackstay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11-07-24.
- ^ Uhlig 1986,第352页
- ^ Uhlig 1986,第353页美军此前一直未能在该处林地取得突破,故曾命空军喷发橙剂灭林。
- ^ 陆战队第五师第一营网页:Operation Osage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11-07-24.
- ^ 海斯廷斯行動. [2011-05-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4).
- ^ 陆战队第363直升机小队网页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10-07-20.
- ^ 见陆战队第四师第一营网页:Operation Beacon Hill I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是次攻击可能为引路山一号作战的行动,陆战队员隶属于硫磺岛号。行动虽在4月1日结束,但𡑱仙、由灵与甘露一带的激战,只是刚刚开始。
- ^ 引路星行動. [2011-05-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 胡桃树行动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是次联合攻击由四个军事行动组成,包括Operation Hickory、Operation Belt Tight、Operation Beau Charger及Operation Lam Son 54。
- ^ Navsite:普林斯頓號榮譽. [2011-05-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1-23).
参考书目
- Friedman, Norman, U.S. Aircraft Carriers: An Illustrated Design History, Annapolis, Maryland: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83, ISBN 0-87021-739-9 (英语)
- Cagle, Malcolm W.; Manson, Frank A., The sea war in Korea, Annapolis, Maryland: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57 (英语)
- Marolda, Edward J., By sea, air and land: An illustrated history of the U.S. Navy and the war in Southeast Asia, Washington D.C.: Naval Historical Center, Department of the Navy, 1994, ISBN 0160359384 (英语)
- Futrell, Robert F., The United States Air Force in Korea Revised, Washington, D.C.: Office of Air Force History, U.S. Air Force, 1983 (英语)
- Uhlig, Frank (编), Vietnam : the naval story, Annapolis, Maryland: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86, ISBN 0-87021-014-9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