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摆选民
摇摆票是指在选举中可能投给任何一位候选人的票,或在两党制下,可能投给两个主要政党中的任何一个。 这类选票通常是在竞选活动中追求的,因为它们在决定结果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摇摆选民或浮动选民是指可能不隶属于某一特定政党或将跨党派投票的选民。
对竞选活动的影响
摇摆投票可以具有非常广泛的含义,已被不同的媒体和新闻媒体在许多不同的背景下使用。 最真实的定义是那些尚未决定如何投票的人。这些选民很容易被说服,并受到交叉压力。在考虑各政党选择将竞选活动重点放在何处时,这一点尤其重要。 那些能够被说服的选民是最受关注的选民,因为竞选活动不会费心去吸引那些他们知道会出现在民意测验中并支持他们的选民。[1]
只关注尚未决定的选民,而不是所有选民,是几乎所有政治竞选的核心部分。 考虑到这一框架,摇摆投票的想法可以与摇摆国家的概念密切相关。 摇摆州/战场州是任何一方都不能保证对自己有利的状态。政客们最有可能将时间集中在最大限度地扩大影响力上,就像关注摇摆不定的选民一样。 至关重要的是,确定战场国家比确定个别摇摆选票要容易得多。
轮廓
在选举中,有“确定”或“锁定”选票,他们是坚定地支持或支持某一候选人的选民,不会考虑改变他们的想法,不管反对派说什么。摇摆不定的选民尚未决定他们将如何投票。他们有时被称为未决定者、未决定选民或浮动选民。
他们可能是那些对投票给其他政党的想法持不满态度的党员,或者可以正式登记为“无党派人士”,或者只是那些从未与任何政党有强烈联系的人,他们将根据影响他们的某些事情进行投票:保健、福利、竞选活动等等。
有些人可能从未行使过投票权,例如刚刚达到投票年龄的人。 一些(但不是全部)摇摆选民被认为是“低资讯选民”。 由于摇摆选民的选票被认为是“可争夺的”,候选人将相当比例的竞选努力转向他们,但他们也必须关注其政治基础的选民投票率。 有一种看法认为,摇摆不定的选民主要是出于私利,而不是出于价值观或意识形态,因此特别容易受到政治分肥的影响。
如果选区中有很大比例的摇摆选民,它通常被称为边际席位,大量的竞选资源被注入其中。
各国的表现与研究
美国
在美国政治中,许多中间派、自由派共和党和保守派的民主党人被认为是“摇摆选民”,因为他们的投票模式无法确定。虽然摇摆不定的选民表面上是选举期间大多数政治活动的目标,但另一个因素是各政党成功地争取到了其核心支持。 在两党制下,那些对自己曾经偏爱的政党感到幻灭的人更有可能投第三方票或弃权票。
摇摆不定的选民有时在选举中扮演重要角色。 第一次投票者和摇摆选民通常被认为是在1998年帮助杰西·温图拉赢得明尼苏达州州长选举。 支持第三方候选人的摇摆选民从主要候选人手中夺走潜在选票。 文图拉是第三党候选人; 他的对手被视为两个弱小的主要党候选人,而这一局面创造了比平时更多的摇摆选民。 这导致第三方候选人杰西·文图拉赢得了选举。
在美国最高法院,摇摆不定的法官(如果有的话)基本上是在分裂期间决定裁决的总体结果,这意味着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裁决产生重大影响。 例如,美国总统在2000年选举中作出的有效决定最终是由安东尼·肯尼迪法官在布什诉戈尔案一案中作出的。
在美国,如议会和最高法院,也可以有摇摆不定的选民。该集团规模越小,摇摆不定的选民就能拥有更多的权力(影响力)。 例如,在由七名法官组成的法院中,其中三名法官被交付案件每一方审理,第七名法官可被视为单独裁决案件。
日本
在日本的政治学研究中,初期投票行为分析,摇摆选民被认为是政治关注度较低的选民[2]。在政治上也几乎没有受到重视[2]。但是,摇摆选民进行投票的人也很多,因此,摇摆选民的投票方向有可能左右政治。因此,在选举中要想当选,扩大摇摆选民的支持非常重要。
日本政治学者田中爱治通过分析投票行为,将无党派层分为3类:原本因政治漠不关心而很少参加投票的政治漠不关心层、虽然对政治感兴趣但没有支持政党的政党拒绝层、过去拥有支持政党的脱离政党层。[3] 对于政党来说,如果现有支持层的利益和摇摆选民的期待两者都相反,那么政策判断就会成为令人头疼的问题。[3]
摇摆选民直到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还只占选民的1成左右。[2]从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初,摇摆选民占选民的2成到3成左右,但与政党支持层相比,摇摆选民占少数。[2]但是,随着90年代摇摆选民剧增,到90年代中期,摇摆选民士占选民的一半左右。1991年山梨县知事选举中,没有政党推荐或支援的天野建击败四大政党支援的前副知事候选人当选,后来被称为“无党派知事”的魁首。另外,在1995年东京都知事选举和大阪府知事选举中,无党派人士青岛幸男和横山敲门当选,现有政党候选人败北时,摇摆选民的存在备受关注。同年,“无党派(日语)”荣获新语、流行语大奖年度大奖。[2]
20世纪90年代无党派人士增加的原因有,国际上冷战结构的终结、日本国内1955年体制崩溃后政党的分裂和新党创党等,导致选民认知上的不和谐。[4]另外,频繁发生的政治家不正之风和不信任政治等现象正在助长选民对政治的漠不关心,而且在低投票率的情况下,以组织票取胜的政党获胜的情况较多,因此很多人认为参加选举本身就毫无意义。个人价值观的极度多样化也导致了很难支持特定政党。
20世纪90年代增大的无党派人士并不一定都是政治关注度较低的阶层,也有一些选民关注政治并投票,因此无党派人士的投票方向有可能左右政治[2]。2000年众议院选举之前,无党派人士预计会大量投给在野党民主党,因此当时的总理森喜朗曾表示“希望摇摆选民能好好睡一觉”,从而受到了批评。[5]
自民党在2005年众议院选举中大获全胜,被认为是无党派人士的投票动向对选举结果产生巨大影响的事例。[6][4]
台湾
中华民国台湾选举的摇摆县市目前以位于台湾中部的台中市与彰化县最为知名,在历届总统选举及地方选举均为左右选情的关键地区[7][8][9]。
参考资料
- ^ Eulau, Heinz; Fiorina, Morris P. Retrospective Voting in American National Elections.. Political Science Quarterly. 1981, 96 (4): 671 [2022-12-05]. ISSN 0032-3195. JSTOR 2149903. doi:10.2307/21499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14).
- ^ 2.0 2.1 2.2 2.3 2.4 2.5 堀江湛 2007,第142页.
- ^ 3.0 3.1 堀江湛 2007,第143页.
- ^ 4.0 4.1 堀江湛 2007,第138页.
- ^ 首相“无党派は寝ていてくれれば・その后记者団に订正”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000年6月20日NIKKEI NET选挙ニュース、2015年12月31日阅覧。
- ^ 堀江湛 2007,第142-143页.
- ^ 台灣「搖擺縣市」在哪?網一面倒狂點這2地. [2023-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18).
- ^ 台灣也有「最強搖擺縣市」? 網喊:得此地者得天下!. [2023-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19).
- ^ 台灣的「超搖擺縣市」在哪裡?鄉民揭這裡的選民投票「跟瘋狗一樣」!. [2023-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19).
参考文献
- Dalton, Philip. Swing Voting: Understanding Late Deciders in Late Modernity. Cresskill: Hampton Press. 2006. ISBN 1-57273-655-0.
- Killian, Linda. The Swing Vote: The Untapped Power of Independents .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2012. ISBN 978-0-312-58177-0.
- Gelman, Andrew; Goel, Sharad; Rivers, Douglas; Rothschild, David. The mythical swing voter. Quarterly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Now Publishing Inc.). April 2016, 11 (1): 103–130. S2CID 11388132. arXiv:1406.7581 . doi:10.1561/100.00015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