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塞克斯王国
威塞克斯王国(古英语:Westseaxna rīċe),或意译为西撒克逊王国,是中世纪英格兰七国时代位于大不列颠南部的一个盎格鲁撒克逊王国。于公元519年建国,直到927年国王埃塞尔斯坦统一英格兰地区建立英格兰王国为止。
西萨克逊王国 | |||||||||
---|---|---|---|---|---|---|---|---|---|
519年—10世纪 | |||||||||
首都 | 温彻斯特 | ||||||||
常用语言 | 古英语、不列颠拉丁语 | ||||||||
宗教 | 盎格鲁-撒克逊异教
(七世纪前) 基督教(七世纪后) | ||||||||
政府 | 君主专制 | ||||||||
威塞克斯君主 | |||||||||
• 519–534年 | 彻迪克 (首位) | ||||||||
• 688–726年 | 伊尼 | ||||||||
• 802–839年 | 埃格伯特 | ||||||||
• 871–899年 | 阿尔弗雷德大帝 | ||||||||
• 899–924年 | 长者爱德华 | ||||||||
• 924–927年 | 埃塞尔斯坦 (末位) | ||||||||
历史 | |||||||||
• 殖民不列颠 | 五到六世纪 | ||||||||
• 彻迪克称王 | 519年 | ||||||||
• 英格兰统一 | 10世纪 | ||||||||
• 诺曼征服 | 1066–1088 | ||||||||
货币 | 便士 | ||||||||
| |||||||||
今属于 | 英国 |
根据盎格鲁撒克逊传说,威塞克斯王国是由彻迪克与金里克所建。威塞克斯王国的历史纪录主要来自《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和《西撒克逊国王世系表》(West Saxon Genealogical Regnal List),这两者的记述有时会互相冲突。威塞克斯国王琴瓦尔受洗后将基督教传播至王国内,成为基督教王国。卡德瓦拉王征服了萨塞克斯王国、肯特王国和怀特岛。他的继任者伊尼颁布了现存最古老的英格兰法典,并建立了第二个西撒克逊主教区。随后,王位被传给了一个家世不明的国王。
在8世纪,随着麦西亚霸权的扩张,威塞克斯王国仍保持很大程度的独立性。郡作为英格兰的行政区划分制度便是在此时期建立。埃格伯特王征服了萨里、萨塞克斯、肯特、埃塞克斯和麦西亚王国,以及部分顿诺尼亚王国的领土,并获得了诺森布里亚王国的宗主权。然而,麦西亚于830年恢复独立。埃格伯特的继任者埃塞尔伍尔夫统治期间,一支丹人入侵者来到泰晤士河口,但遭到击败。埃塞尔伍尔夫的儿子埃塞尔博尔德计画篡夺王位,他将王国分为东西两部分以避免战争。埃塞尔博尔德死后王国重归统一,由年纪最小的阿尔弗雷德继承。
威塞克斯王国在871年被丹人入侵,阿尔弗雷德用钱贿赂他们离开,但之后又数次卷土重来。878年丹人迫使阿尔弗雷德逃往萨默塞特,但阿尔弗雷德在埃丁顿战役一举击溃丹人入侵者,因而获得“大帝”(The Great)的称号。在他的统治期间,阿尔弗雷德颁布了新的法典,邀请学者进入宫廷,并将资金用于建造船只、组织军队和建立城塞系统。阿尔弗雷德的儿子长者爱德华从丹人手中夺回了密德兰东部和东盎格利亚,并于918年废黜外甥女、麦西亚女领主埃尔夫温并夺取了麦西亚的统治权。爱德华的儿子埃塞尔斯坦于927年征服诺森布里亚王国,在历史上首次统一整个英格兰地区。1016年征服英格兰的克努特大帝创建了富裕而强大的威塞克斯伯国,但在1066年哈罗德·戈德温森将伯国重新并入英格兰王国,威塞克斯王国消逝于历史中。
历史
史前到罗马统治时期
从新石器时代开始,未来的威塞克斯领土就被一条名为哈洛道的古道贯穿。这条路大约从今日康沃尔郡的马拉扎恩出发直到英吉利海峡沿岸的多佛附近,可能作为古代锡矿贸易路线使用。[1]
新石器时代晚期,索尔兹伯里平原上建造了埃夫伯里和巨石阵等仪式地,但巨石阵的最后阶段是由青铜时代中期的“威塞克斯文化”完成(约在公元前1600年至1200年间)。该地区还有遗留许多新石器时代和青铜器早期的工程和的石碑。然而这个地区在该时代却几乎没有人类居住的考古证据。直到铁器时代,凯尔特部落中的杜罗特里吉人,阿特雷巴特人,贝尔盖人及多布尼人才占据了这块土地。
罗马征服不列颠后,从公元1世纪起,威塞克斯各地修建许多附有农园的罗马别墅。并建立如多切斯特和温彻斯特等重要城市(英语字尾-chester源自拉丁语的castra,意为“军营”)。罗马不列颠人修建了另一条贯穿威塞克斯的主要道路,从埃克塞特向东穿过多切斯特,再经过温彻斯特和西尔切斯特,最后到达伦敦。
4世纪中叶,皮克特人、苏格兰人、阿塔科蒂人、法兰克人以及撒克逊人对罗马不列颠的掠夺行动越来越多。367年,这些部落同时从北部、西部和东部入侵不列颠。传闻入侵者击败大部分的罗马军队,并从中招降许多人。368年底,罗马将军老狄奥多西乌斯收复了大部分地区。[2]在380年到381年间罗马将军马格努斯·马格西穆斯又击败了更多来袭的掠夺者,然而罗马帝国的内乱也越来越严重。383年到384年间,马格西穆斯背叛格拉提安皇帝,他将大部分驻军从不列颠带到高卢,在那被封为罗马西方的奥古斯都,统治不列颠、高卢、西班牙和阿非利加。388年马格西穆斯去世后,罗马在不列颠的权威再次衰落。在390年代后期,斯提里科尝试对皮克特人发动战争夺回控制权,然而又因401年,斯提里科将军队调回欧陆对抗哥特人而失败,随后的两名罗马不列颠统治者被谋杀。407年,在不列颠的罗马军官君士坦丁三世宣布自己是西方的奥古斯都,带领罗马军队前往高卢。410年,当不列颠的罗马官员向霍诺留皇帝请求军事援助时,他要不列颠人自食其力。[3]此后罗马不列颠的经济衰退,罗马货币停止流通,帝国物资也停止进口。[4][5]
撒克逊人定居
根据《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威塞克斯王国的建国者彻迪克和他的儿子金里克在495年从汉普郡南部登陆,并在508年杀死了不列颠国王纳坦利奥德与其5千人军队。[6](关于此记述仍存在争议)[7]彻迪克在519年成为第一任威塞克斯国王,并持续与不列颠人的战争,不过战争未分出胜负,此后30年间威塞克斯停止在不列颠领土的扩张。据信由亚瑟王率领的不列颠军队在巴当山之战击溃了撒克逊军队,但并未记录在编年史中。[8]根据编年史。撒克逊人在530年征服了怀特岛[6],短暂打破30年和平期。[9]
534年彻迪克去世后,金里克成为威塞克斯国王,在位26年。[6]金里克的儿子(有争议)查乌林于581年继承王位,此时期的历史记载相较过去更加可靠。查乌林镇压了布立吞人在东北边的零星反抗,并在577年攻占赛伦塞斯特、格洛斯特和巴斯,重启了30年和平期以来对西南方的扩张。
比德在英吉利教会史中称查乌林是称霸英格兰南方的七位国王之一。编年史后来也将查乌林称为布雷特瓦尔达(不列颠统治者)。查乌林后来可能被侄子切奥尔废黜,一年后逝世。约在594年,切奥尔的弟弟切奥尔伍尔夫继位,又在617年由基内吉尔斯继承,然而基内吉尔斯与先王可能出生于不同家族。
《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记载威塞克斯王室由来存在疑点,主要是因为王国的创建者与其后代很多人都有古布立吞语的名字,而非盎格鲁撒克逊的古日耳曼语名。[10]这可能暗示彻迪克是不列颠本地人,其家族随时间同化为盎格鲁人。[11][12][13]同样有古布立吞语名字的国王还有查乌林和卡德瓦拉,卡德瓦拉逝于689年,是最后一位拥有古布立吞语名字的威塞克斯国王。[14]
皈依基督教和麦西亚王国崛起
威塞克斯历史上第一个可以较为明确追溯年份的事件是在630年代末或640年,比里努斯为基内吉尔斯受洗为基督徒,这是威塞克斯第一位改信基督教的国王。比里努斯随后被任命为威塞克斯主教,成立多切斯特主教区。基内吉尔斯的继承人琴瓦尔于642年即位,即位时他仍是异教徒,但在数年后也受洗为基督徒。基内吉尔斯的教父是诺森布里亚国王奥斯瓦尔德,他皈依基督教的目的可能是为了联盟两国对抗麦西亚国王彭达对威塞克斯的袭击。[15][16]
麦西亚王国的攻击对威塞克斯王国的压力日渐增大。威塞克斯王国逐渐失去泰唔士河和雅芳河以北的土地。琴瓦尔迎娶彭达的女儿但又和她离婚,致使彭达再次入侵威塞克斯并将他流放到东盎格利亚数年,并在那里皈依了基督教。回国后,琴瓦尔面临彭达的继承人伍尔夫尔进一步的攻击,但他牺牲了布立吞人,将威塞克斯的领土扩大到萨默塞特。琴瓦尔在温彻斯特建立了第二个主教区,这里原来是朱特人的土地,在这里建立主教区有巩固威塞克斯统治的意义,温彻斯特也成为未来威塞克斯王国的核心[10],而多切斯特主教区不久后就因为麦西亚南侵而被放弃。
琴瓦尔在673去世后,他的遗孀塞克斯伯统治了一年的时间,其后的埃什温是琴瓦尔另一个兄弟的后裔。据说这是威塞克斯王权传给王室的偏远分支的传统,以保证彻迪克的男性后裔不间段,这也可能是使新王朝拥有合法性的虚假说法。埃什温仅在位两年便在676年传位给琴瓦尔的直系后裔琴特温。琴特温因为战胜布立吞人而闻名,但细节已不得而知。
琴特温的继任者另一位远亲卡德瓦拉,他声称是查乌林的后裔。卡德瓦拉在位仅两年,但期间威塞克斯王国的土戏剧性地扩张,他征服了萨塞克斯王国、肯特王国和怀特岛,这可能是为了应对麦西亚王国武力霸权的反应[17],不过肯特王国和萨塞克斯王国没多久就恢复独立。卡德瓦拉在688年退位并前往罗马朝圣,他受到教宗色尔爵一世的洗礼,不久后去世。
卡德瓦拉的继承人伊尼是威塞克斯王国在位最久的国王,统治了38年。他颁布了除肯特王国之外现存最古老的英格兰法典,并在舍伯恩建立了第二个威塞克斯主教区[18],主管塞尔伍德森林以西的地区,形成划分东西威塞克斯的边界。伊尼晚年也追随卡德瓦拉的脚步,退位并前往罗马朝圣。随后,王位传给一系列声称是彻迪克后裔的其他国王,但他们彼此间的家世关系未明。
在8世纪,威塞克斯王国处在麦西亚霸权的阴影下,当时麦西亚王国正处权威的巅峰时期,威塞克斯国王有时也得承认麦西亚的优越地位。不过威塞克斯王国也避免像其他小王国一样受到麦西亚王国更直接的控制。在此期间,威塞克斯继续向西推进,实际控制布利吞人的顿诺尼亚王国(今德文郡)大部分地区,不过不列颠人在此的势力仍维持到约10世纪。由于麦西亚人征服了格洛斯特郡和牛津郡等威塞克斯早期的北部领土,泰晤士河和雅芳河现在成了威塞克斯王国的北界,而王国则以汉普郡、威尔特郡、伯克郡、多塞特郡和萨默塞特郡为其核心领土。英格兰行政区的郡制最早就是起源于8世纪的威塞克斯王国,后来也沿用到爱尔兰、威尔斯和苏格兰。
威塞克斯霸权和维京人劫掠
802年,威塞克斯王国的命运产生戏剧性的改变,出生自伊尼王朝旁系的埃克伯特即位,此后王位便牢牢掌握在单一的世家手中。埃克伯特统治初年,他分别在813年和825年对西威尔斯发动两次战争,征服德文郡以西的布立吞人,并将塔马河以西的部落(今康沃尔郡)纳为附庸。[19]825年或826年,埃克伯特在埃伦顿战役一举击败麦西亚国王伯恩伍尔夫,夺下萨里、萨塞克斯、肯特和埃塞克斯,推翻了麦西亚王国的霸权。同时东盎格利亚王国也在埃克伯特的帮助下脱离麦西亚王国的控制。829年,埃克伯特征服麦西亚,放逐其国王威格拉夫,并获得诺森布里亚国王承认霸权,埃克伯特因此被奉为不列颠统治者[20]。然而埃克伯特的称霸时间很短,威格拉夫在830年重新恢复麦西亚王国独立。但威塞克斯王国也确立在英格兰东南部的长期统治。
埃格伯特晚年见证了丹人入侵,维京海盗自835年开始频繁对威塞克斯进行的劫掠。851年,一支据说有350艘船的庞大丹人军队抵达泰唔士河口。丹人击败麦西亚国王布里特伍尔夫后接者入侵威塞克斯,但被埃克伯特的儿子暨继承人埃塞尔伍尔夫于阿克里亚战役击败,使得丹人在英格兰的扩张停滞十五年,但对威塞克斯的劫掠仍在持续[21]。
855年至856年埃塞尔伍尔夫前往罗马朝圣,他的长子埃塞尔博尔德趁父亲不在僭夺王位。埃塞尔伍尔夫回国后同意将王国一分为二来避免内战。埃塞尔伍尔夫统治新征服的西部;埃塞尔博尔德统治王国核心的东部领土[22]。埃塞尔伍尔夫逝世后他的四个儿子依序继承王位:埃塞尔博尔德死后他的弟弟埃塞尔伯特重新统一王国,接著是埃塞尔雷德,最后是阿尔弗雷德。这是因为几位兄弟分别在对抗丹人时战死,他们的儿子年纪太小无法统治王国。
最后的王国
865年,数名丹人领袖集结一批大军登陆英格兰。这支被称为异教徒大军的军队在接下来数年里席卷了诺森布里亚王国和东盎格利亚王国。然后在871年,另一批称为夏日大军(the Great Summer Army)的军队从斯堪地那维亚抵达增援异教徒大军。虽然埃塞尔雷德和阿尔弗雷德分别打赢其中几场战役,使威塞克斯王国免于被征服,但最后还是不得不贿赂他们离开[23][24]。接下来数年,丹人征服了麦西亚王国,其中一些人前往诺森布里亚定居,但其馀的人又在876年返回威塞克斯。在阿尔弗雷德的有效应对下,成功在877年将丹人驱逐。但在878年冬季,丹人突袭威塞克斯并占领王国大部分地区,阿尔弗雷德被迫前往萨默塞特的沼泽地避难。数月后,阿尔弗雷德重新集结一支军队,并在埃丁顿战役中击败丹人,迫使他们撤回东盎格利亚。
879年,一支维京舰队在泰唔士河口集结,他们横渡海峡前往欧陆开启新的战线。维京人在欧陆上的肆虐鼓舞阿尔弗雷德保卫威塞克斯王国的决心。[25]在随后几年间,阿尔弗雷德发动大规模改革:重组政府,强化王国防御能力、建立舰队、组织军队进行轮班防守制。阿尔弗雷德也强化跨国的堡垒市镇体系(Burhs),使英格兰各地重要城镇具有防御能力。根据10世纪留存的《堡垒清单》纪录了33座堡垒位置和驻军需求,这些堡垒的位置确保任何威塞克斯人可以在一天的行程范围内找到安全处停留。[26]这些改革使阿尔弗雷德在890年代击退另一支庞大丹人军队入侵,这支军队甚至还得到定居英格兰的丹人的帮助。
阿尔弗雷德还改革了司法部门,颁布新的法典,并主导复兴学术研究和教育。他邀请来自英格兰和欧陆各地的学者来到他的宫廷,阿尔弗雷德在他们的帮助下将一系列拉丁文本翻译成英语,并精心编撰了《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由于这些努力以及威塞克斯王国在英格兰的政治主导地位,西撒克逊方言成为盎格鲁撒克逊晚期甚至未来的古英语标准书面形式。[27]
丹人的征服行动摧毁了诺桑布里亚王国和东盎格利亚王国,并将麦西亚王国一分为二:丹人定居在东北部,而西南部则留给傀儡国王切奥伍尔夫。切奥伍尔夫退位后,麦西亚臣服于阿尔弗雷德之下[28],任命当地长老埃塞尔雷德统治,并和阿尔弗雷德之女埃塞尔弗莱德成婚。结果,阿尔弗雷德成为硕果仅存的英格兰国王。
统一英格兰和威塞克斯伯国
890年代后,威塞克斯王国和盎格鲁撒克逊人的麦西亚王国继续受到丹人定居者和海外掠夺者侵扰,不过由于没有大规模的入侵行动,因此他们大多能将敌人击退。权力的天秤一点一滴朝盎格鲁撒克逊人倾斜。911年,麦西亚领主埃塞尔雷德去世,留下他的遗孀阿尔弗雷德的女儿埃塞尔弗莱德掌管麦西亚王国。阿尔弗雷德的儿子暨继任人长老爱德华,随后并吞了伦敦、牛津与其周边地区,可能包括米德尔塞克斯、赫特福德郡、白金汉郡和牛津郡等麦西亚至威塞克斯间的土地。913年至918年间,盎格鲁撒克逊人对麦西亚和东盎格利亚的丹人发动一系列攻势,将亨伯河以南的整个英格兰置于爱德华掌控之下。918年埃塞尔弗莱德去世,爱德华直接掌管麦西亚,使其失去独立性。927年,爱德华的继任者埃塞尔斯坦征服了诺森布里亚王国,在历史上第一次将英格兰统一于一个王国之下[29]。威塞克斯王国自此转变为英格兰王国。
尽管威塞克斯王国已经靠征服创造了一个大一统王国,但就像其他的王国一样,各地仍在一段时间里维持其原来的地缘认同,周期性地出现政治争论。埃德雷德国王于955年去世后,由于没有合法继承人,依据英格兰的继承传统传位给他的侄子爱德威。957年10月,由于爱德威不受贵族与教会欢迎,导致麦西亚和诺森布里亚领主宣布效忠他的弟弟埃德加。[30]959年,爱德威去世,整个英格兰都落入埃德加的控制之下。
1016年丹麦国王克努特征服英格兰后,他在原诺森布里亚、麦西亚和东盎格利亚王国的原址上建立伯国,并亲自管理威塞克斯。几年后,他为他的英格兰人心腹戈德温创建了威塞克斯伯国,涵盖了泰晤士河以南的整个英格兰。在50年间,戈德温和他的儿子哈罗德靠著富裕的威塞克斯伯国成为在国王之后英格兰政界最有权势之人。随后在1066年,忏悔者爱德华去世后,哈罗德成为国王,将威塞克斯伯国重建为王国。同年,诺曼人征服英格兰后废除了各地的伯国,威塞克斯作为一个政治实体消逝于历史的洪流之中。今天,威塞克斯成为地理名词,一般指英国的多塞特郡[31]。
威塞克斯王国历代统治者
国王 | 统治期间(西元年) | 备注 |
---|---|---|
彻迪克 | 519-534 | 名字可能源自凯尔特布立吞语。 |
金里克 | 534-560 | 彻迪克的儿子或孙子。 |
查乌林 | 560-591 | 金里克之子,名字可能源自凯尔特布立吞语。 |
切奥尔 | 591-597 | 金里克之孙,查乌林侄子。 |
切奥尔伍尔夫 | 597-611 | 金里克之孙,切奥尔之弟。 |
基内吉尔斯 | 611–643 | 金里克后代,但被记录为和其父亲不同旁系家族,名字可能源自凯尔特布立吞语。 |
奎切尔姆 | 626–636 | 与基内吉尔斯共治,可能是他儿子。 |
琴瓦尔 | 643–645 | 基内吉尔斯之子,名字可能源自凯尔特布立吞语,被麦西亚国王彭达放逐。 |
彭达 | 645–648 | 麦西亚国王,外来统治者。 |
琴瓦尔 | 648–672 | 复位。 |
塞克斯伯 | 672–674 | 琴瓦尔之妻,在琴瓦尔晚年与其共治,威塞克斯史上唯一一位女性统治者。 |
埃什温 | 674–676 | 金里克后代中一支较远的家族成员。 |
琴特温 | 676–686 | 传统上被认为是基内吉尔斯之子(有争议),被卡德瓦拉罢黜。 |
卡德瓦拉 | 685–688 | 可能是查乌林后代,篡位者。根据不列颠传统逊位。 |
伊尼 | 688–726 | 查乌林后代,逊位。 |
埃塞尔赫德 | 726–740 | 可能是伊尼的妻舅,第一位非金里克血脉的威塞克斯国王。 |
卡思雷德 | 740–756 | 可能是埃塞尔赫德的亲兄弟。 |
西吉伯特 | 756–757 | 卡斯雷德的远亲,被基内伍尔夫推翻。 |
基内伍尔夫 | 757–786 | 被西吉伯特之弟基内赫德刺杀。 |
布里特里克 | 786–802 | |
埃格伯特 | 802–839 | 伊尼之弟的后代。 |
埃塞尔伍尔夫 | 839–858 | 埃格伯特之子。 |
埃塞尔博尔德 | 858–860 | 埃塞伍尔夫之子。 |
埃塞尔伯特 | 860–865 | 埃塞伍尔夫之子。 |
埃塞尔雷德 | 865–871 | 埃塞伍尔夫之子。 |
阿尔弗雷德 | 871–899 | 埃塞伍尔夫之子,因抵抗维京人而成为不列颠史上唯一一位被冠以大帝尊称之王,实权上已统一不列颠诸国。 |
爱德华 | 899–924 | 阿尔弗雷德之子。 |
埃尔夫沃德 | 924 | 有争议,仅统治大概16天。 |
埃塞尔斯坦 | 924–927 | 于927年统一了不列颠诸国,并自立为英格兰人的国王,建立英格兰王国。 |
927年后的君主请见英格兰君主列表。
参考资料
- ^ Daily Telegraph. 9 Oct 2008 Greywell and the Harroway. Christopher Somerville sets out on his 200th Walk of the Month. [2021-09-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02).
- ^ Peter Hunter Blair. An Introduction to Anglo-Saxon Englan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3: 2 [2021-09-14]. ISBN 978-0-521-53777-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02).
- ^ Blair 2003, pp. 2–3
- ^ Blair 2003, p. 3
- ^ Yorke 1995, p. 11
- ^ 6.0 6.1 6.2 Giles, p. 9
- ^ Yorke 2002, p. 4
- ^ Major, Albany F. Early Wars of Wessex (1912), pp. 11–20
- ^ Major, p. 19
- ^ 10.0 10.1 Jackson, Kenneth (1953), Language and History in Early Britain. Edinburgh. pp. 554, 557, 613 and 680.
- ^ Koch, J.T., (2006) Celtic Culture: A Historical Encyclopedia, ABC-CLIO, ISBN 1-85109-440-7, pp. 392–393.
- ^ Yorke 1995, pp. 190–191
- ^ Myres, J.N.L. (1989) The English Settlement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p. 146–147
- ^ Yorke, B. (1990), Kings and Kingdoms of Early Anglo-Saxon England, London: Seaby, ISBN 1-85264-027-8 pp. 138–139
- ^ Jones, Terry H. Birinus. Patron Saints Index. Catholic Community Forum. Liturgical Publications of St. Louis. [2018-04-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8-13).
- ^ Thompson 1886.
- ^ For a discussion of 7th-century West Saxon expansion, see Yorke 1990,第135–138页 .
- ^ Lapidge, Michael (ed.), "Ine", in The Blackwell Encyclopedia of Anglo-Saxon England, p. 251.
- ^ Major, Albany F. Early Wars of Wessex, p.105
- ^ Manuscript C: Cotton Tiberius C.i. Tony Jebson. [2007-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26).
- ^ Ryan 2013,第258页.
- ^ Kirby 2000,第166–67页.
- ^ BBC - History - Alfred the Great. www.bbc.co.uk. [2021-09-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02).
- ^ Hooper, Nicholas Hooper; Bennett, Matthew. The Cambridge Illustrated Atlas of Warfare: the Middle Age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22–23. ISBN 0-521-44049-1.
- ^ Sawyer, Peter. The Oxford Illustrated History of the Vikings 3rd. Oxford: OUP. 2001: 57. ISBN 0-19-285434-8.
- ^ The Burghal Hidage: Alfred's Town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lfred the Great website
- ^ The dialects of Old English. www.uni-due.de. [2019-0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02).
- ^ Williams, "Ceolwulf"
- ^ Foot, Æthelstan: The First King of England, p. 20
- ^ Cavendish, Rishard. "Death of King Eadwig of the English", History Today, Vol. 59 Issue 10 October 2009. [2021-09-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29).
- ^ "Wessex".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2nd e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9.
延伸阅读
- Blair, Peter Hunter (17 July 2003). An Introduction to Anglo-Saxon England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hird e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ISBN 978-0-521-53777-3
- Kirby, D. P. The Earliest English Kings Revised. London, UK: Routledge. 2000. ISBN 0-415-24211-8.
- Ryan, Martin J. The Anglo-Saxons and the Vikings, c. 825–900. Higham, Nicholas J.; Ryan, Martin J. (编). The Anglo-Saxon World. New Haven, Connecticut: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13: 232–70. ISBN 978-0-300-12534-4.
- Thompson, E. Maunde. Birinus. Stephen, Leslie (编). Dictionary of National Biography 5. New York: Macmillan and Co.: 80. 1886.
- Williams, Ann. Ceolwulf II, King of Mercia 874-9. Williams, Ann; Smyth, Alfred P.; Kirby, D. P. (编). A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Dark Age Britain. Seaby. 1991. ISBN 978-1-85264-047-7.
- Yorke, Barbara. Wessex in the Early Middle Ages. A&C Black. 1995 [2021-09-16]. ISBN 978-0-7185-1856-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