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天文学年表
此条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17年12月25日) |
9世纪
10世纪
11世纪
- 1031年─比鲁尼在他的著作Canon Mas'udicus中计算出地球和太阳的距离。
17世纪
19世纪
- 1802年─威廉·海德·沃拉斯顿观察到太阳光谱中的暗线。
- 1814年─约瑟夫·夫朗和斐有系统的研究太阳光谱中的暗线(参见夫朗和斐谱线)。
- 1834年─赫尔曼·冯·亥姆霍兹提出重力的收缩作为太阳能量的来源。
- 1843年─海涅·施瓦布宣布他发现太阳黑子的循环周期大约为十年。
- 1852年─爱德华·萨拜恩表示,太阳黑子的数量与地磁变动有关。
- 1859年─理查·卡灵顿发现太阳耀斑(闪焰)。
- 1860年─古斯塔夫·基尔霍夫和罗伯特·本生发现每一种化学元素都有自己独特的谱线,并且可以用来解释太阳光谱中的暗线。
- 1861年─古斯塔夫·史波勒发现太阳黑子在周期中的纬度变化,也就是所知的史波勒定律。
- 1863年─理查·卡灵顿发现太阳的微差转动(不同纬度的自转周期不同)。
- 1868年─皮埃尔·让森和诺曼·洛克耶发现日珥中不明的黄色谱线,认为是一种未知的元素,现已知道是氦元素造成。
- 1893年─爱德华·蒙德发现从1645年─1715年太阳黑子异常的减少,现在称为黑子的蒙德极小期。
20世纪
- 1904年─爱德华·蒙德首度绘出太阳黑子的“蝴蝶图”。
- 1906年─卡尔·史瓦西解释太阳边缘昏暗的原因。
- 1908年─乔治·海尔发现太阳黑子谱线中的则曼裂线。
- 1929年─伯纳德·李奥发明日冕仪,并利用人造的日食观察日冕。
- 1942年─詹姆斯·史坦利·海伊检测出来自太阳的无线电波。
- 1949年─赫尔伯特·傅利曼检测出来自太阳的X射线。
- 1960年─罗伯特·莱顿、罗伯特·诺伊斯和乔治·西蒙在观测太阳暗线的都卜勒位移时发现太阳的五分钟振荡。
- 1961年─霍勒斯·W·巴布科克提出磁螺线管的黑子理论。
- 1970年─罗杰·欧路奇、约翰赖巴契和罗伯特·斯坦从理论的太阳模型推论出太阳的内部可能有共振的音响洞。
- 1975年─法郎兹·路德维格(Franz-Ludwig Deubner)首度精确的测量出太阳五分钟振荡的周期和水平方向的波长。
- 1981年─NASA从数据中检索出1978年有彗星撞入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