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沙头
大沙头,是广州市一个已消失的江心小岛,位于广州市越秀区白云路以东、二沙岛西北面,原为珠江泥沙淤积形成的江心沙洲,因泥沙淤积和人工筑堤,已成为珠江北岸一部份,只馀下“二沙头(即二沙岛)”。
历史
大沙头未成形前,著名的羊城三石(海印、海珠、浮丘)之一的海印石,就位于广九大马路以南附近[1]。金光祖在康熙十三年(1674)所撰的《广东通志》,描述海印石“兀立风涛之颠,自成一岛”。可见这里还是鱼龙悲啸,烟水苍茫之处。明万历年间,石上有海印阁,清嘉庆时改建为京观楼。同治时又改建成炮台(称东定炮台或东水炮台),是广州城东的江防重地。清代时归属广州府番禺县水师提标后营管辖,附近有停泊盐船数十艘[2]。
后来由于珠江江岸南移,从东濠冲下来的泥沙在海印石周围淤积,慢慢形成陆地。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海印石与筑横沙终于连成一片,渐有民居,人称“大沙头”。光绪三十三年(1907)在东濠口架设铁桥,把东堤与筑横沙连起。
1911年竣工的广九铁路华段终点站所在地位于此地,大沙头站直至20世纪70年代初都是广州市内规模最大的铁路客运站。1917年7月,孙中山在今大沙头三马路、大沙头四马路一带兴建大沙头机场,用于飞行训练,后在机场附近建造广东航空学校、广东飞机制造厂。20世纪60年代在此兴建大沙头码头,一度成为广东省内河旅客转运的枢纽,2000年后改建为大沙头游船码头。
另见
参考
- ^ 大沙头:一曲弦歌唱大江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广州文史
- ^ 广东海图说·大沙头 张之洞 广雅书局 1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