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塔悠社

塔塔悠巴赛语Catayo)是台湾原住民凯达格兰族巴赛族)的一个名,分为上塔悠下塔悠,位于台北市基隆河畔。“塔塔悠”的原意是指女子发饰,平埔族未婚少女用白色的狗毛和贝壳等编织成发圈,戴在头上当做装饰。[1]

历史

清朝康熙中期,泉州人许建总进入塔塔悠拓垦,遂有塔塔悠庄,位置在今基隆河畔的松山区庄敬里精忠里北半部。下塔悠是汉人最早进入松山开垦之地,前居住在此的住户以许姓为主,战后才有外姓数户迁入。上塔悠在1930年代前是大稻埕通往内湖必经之地,早期有横跨内湖的吊桥,桥下尚有十多户潘姓人家,应是平埔原住民族后裔,1990年代因政府整治基隆河而拆桥迁村,“番仔厝”旧名已不复存在。[2]

现在台北市松山区内的塔悠路,是继凯达格兰大道后,台北市第二条以台湾原住民记忆命名的道路。

注释

  1. ^ "原始文件-大台北古地图-前言"[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 ^ 林宜莹. 陳金萬《凱達格蘭的天空下》記錄公共建設破壞平埔族文化. 2020-01-22 [2024-04-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13).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