侦察(英语:reconnaissance),原本是军事术语,指“利用目视观测或其他侦测方法,以获取有关之敌情、天然及地形等情报资料,以为作战及战斗指导之依据。”[1] [2]

中国古时之于侦察的同义字很多,如“诇”[注 1]、“瞷”、“候”[3]、“觇”[注 2]、“斥”[注 3]等;而对于负责侦察的人员也有多种不同称呼,如“探马”、“哨探”、“斥候”等。

获得情报的方法

 
SR-71A
 
1944年,一架绘有进攻条纹英语Invasion stripesP-38闪电式战斗机,正在执行空照侦察任务。

侦察的手段不外乎潜入、自友军获得情报两大项。现代战争中,由于军事科技的进步,又可细分成以下方法:

依照任务目标分类

 
2002年1月26日,美国海军海豹部队阿富汗东部一处怀疑可能存在基地组织塔利班势力的区域进行特种侦察。

现代作战已经走向小组分工合作,故每个侦察组(队)可能被赋予的内容不同。

侦察手段

  • 目视侦察
  • 伪装侦察照相
  • 侦察射击
  • 侦察照明弹
  • 低飞侦察
  • 电视侦察:指使用迷你摄影镜头拍摄目标
  • 侦察卫星

侦察载具

 
德国陆军的装甲侦察车
 
2008年二月9日,在日本冲绳使用两栖突击侦察艇进行训练的美国海军陆战队

侦察训练

  • 两栖侦察演习
  • 空中侦察演习

与‘侦查’的异同

在军事用语中,侦察的本义是侦测与探察;而在刑事司法方面,侦查为侦知与调查。两者虽是相似词,但内涵不同,现代多有混用情形。

注释

  1. ^ 如“诇伺”即是现代的侦察兵。《资治通鉴》,卷二三二,唐纪四十八,德宗贞元三年:“韦皋复与东蛮和义王苴那时书,使诇伺导达云南。”
  2. ^ 如“觇兵”。《五代史平话》,晋史,卷下:“日已向暮,张从恩、马全节、安审琦等在安阳,惊怪皇甫遇等觇兵不归。
  3. ^ 左传》襄公十八年:“晋人使司马斥山泽之险。”

参考文献

引用

  1. ^ A Dictionary of Aviation, David W. Wragg. ISBN 0850451639 / ISBN 9780850451634, 1st Edition Published by Osprey, 1973 / Published by Frederick Fell, Inc., NY, 1974 (1st American Edition.), Page 222.
  2. ^ 摘自中华民国国军的《国军军语释要》。
  3. ^ 说文解字》:“候,司望也。”

来源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