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特拉半岛
此条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14年1月4日) |
伊斯特拉半岛(克罗地亚语、斯洛文尼亚语:Istra),又称伊斯特里亚,(义大利语、威尼托语:Istria),是欧洲亚德里亚海东北岸的一个三角形半岛。西临威尼斯湾。
地理
西北临特里亚斯特湾(的里雅斯特湾);东临克瓦内尔湾,有著达尔马提亚式海岸岛屿星罗棋布的特征。北部以契恰里亚山脉与大陆相连。该半岛代表的都市是位于半岛根部,属于斯洛维尼亚的科佩尔。
历史
约在西元前2世纪左右伊斯特拉半岛被古罗马给征服,先后经过拜占庭帝国、伦巴底王国和威尼斯共和国统治。于1815年亚得里亚海沿岸原属于威尼斯领土的部份,完全被奥匈帝国给并吞,因此整个半岛成为奥匈帝国的领土。
在这之间,伊斯特拉半岛有义大利人、斯洛维尼亚人、克罗埃西亚人混居期间;但是,在后述的义大利民族主义高涨之前,包括北部义大利都是属于奥匈帝国的领土,因此民族之间难有对立的情况。
1861年发生的义大利统一运动结束,义大利王国成立。之后义大利试著夺回伊斯特拉半岛等原属于威尼斯共和国的领土,该运动被称为“尚未收复的义大利”。
1914年发生第一次世界大战,原属于三国同盟的义大利,希望借由和奥匈帝国宣战而夺回“尚未收复的义大利”,因此在1915年加入协约国。在一次大战时,奥匈帝国和义大利的主要战线在于伊斯特拉半岛西侧,位于今天义大利和斯洛维尼亚国界的伊松佐河(索洽河)所包围的地区。1918年大战结束,根据拉巴洛条约,伊斯特拉半岛全部回归义大利王国统治,直到1945年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在二次大战义大利无条件投降之后,德国实际上支配了伊斯特拉半岛。在德国投降之前,盟军从义大利北侧、狄托率领南斯拉夫民族解放军攻入第里雅斯特。
近代的领土纷争
二次大战后,根据意大利和约,第里雅斯特北部为以英军为主体的盟军占领,南部的区域则被南斯拉夫军队占领。这造成了日后意大利和南斯拉夫对于第里雅斯特所有权的纷争。当时因为南斯拉夫完全被视为苏联的同路人,因此英、美两国无法把第里雅斯特“让”给南斯拉夫。对于南斯拉夫来讲,这也是让斯洛文尼亚能在亚得里亚海取得一个出海口的重要问题,因此不会让步。
这个问题之后交由联合国裁决,于1947年包含现在义大利和斯洛维尼亚领土的地区,由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管理,成立非武装的中立地区。之后英国所占领的第里雅斯特中心地区被称为“A区”、南斯拉夫所占领的区域被称为“B区”。之后因为冷战激化的关系,A、B两地人为切断了经济交流和人民的往来。1952年,安全理事会结束代管,英美两国将“A区”的治理权交由义大利。之后两国领土的问题在1954年的伦敦条约中获得解决,确认了现在义大利和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的边界。最后1975年,在奥西莫条约中,义大利正式放弃了“B区”的治理权。
至于斯洛维尼亚和克罗埃西亚的国界,则是在1946年南斯拉夫制定辖下各共和国和自治州的边界时确定的。这条边界线在1991年斯洛维尼亚和克罗埃西亚两国从南斯拉夫独立时,依旧沿用下去。
行政区域划分
义大利
斯洛维尼亚 斯洛维尼亚的地方自治体最高单位为“市”。
克罗埃西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