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制宪国民大会
制宪国民大会曾属优良条目,但已撤销资格。下方条目里程碑的链接中可了解撤销资格的详细原因及改善建议。条目照建议改善而重新符合标准后可再次提名评选。 | |||||||||||||
| |||||||||||||
当前状态:已撤销的优良条目 |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 |||||||||||||||||
---|---|---|---|---|---|---|---|---|---|---|---|---|---|---|---|---|---|
|
US Foreign policy
1947 Feb. 13, Life, U.S. Foreign Policy, II
It is particularly stupid in 1947. For Chiang has been busy with a project which cuts the ground from under most of the political criticisms leveled at his government. On Christmas Day the National Assembly formally presented him with a new constitution. The Communists boycotted the Assembly and do not recognize the constitution. Yet it follows closely the draft agreed to by all parties last January, and if the word "democratic" has any meaning left this constitution is democratic. The Assembly, whose 1700 odd delegates came from almost every province, party and occupation, worked on it through 41 days of free and at times rowdy debate. Based on the Five-Power system prescrived by Sun Yat-sen, it contains many adaptions of American and British parliamentary practice, guarantees personal liberties and sharply limits the presidential power. The Kuo-mintang diehards fought the liberal clauses of the new constitution by were overridden by the moderates and by Chiang Kai-shek himself. It is a fulfillment of Chiang's old pledge that despite the "tutelage" system that made him a dictator, he intends to go down in Chinese history as the founder of a modern democratic state. 逍遥玉笛 (留言) 2009年4月26日 (日) 20:02 (UTC) 这个不是马歇尔声明,而是国务院白皮书。
翻译: 1947年是非常糟糕的一年。蒋中正忙于一个新的改组政府计划以便减少外界对其一党专制的批评。圣诞节(1946年)那天,国民大会转交给他一部新宪法。共产主义者抵制国民大会,并不承认新宪法。然而,事实可见,该宪法紧密遵守了去年1月政协会议各党达成的决议,而且如果“民主”这个词还有一丁点含义的话,该宪法就是民主宪法。国民大会1700名代表来自全国各地,各党,各行各业,为制定宪法进行了41天自由而激烈地辩论。该宪法基于孙中山五权宪法体系,并吸纳了美国英国宪法的议会机制,确保了个人自由并极大约束了总统的权力。事实上,国民党顽固派反对新宪法的自由条款,但这种反对最终被民主党派和蒋中正所压制。这是蒋中正为了履行他的诺言,他曾许诺尽管训政体制让他像个独裁者,但他希望成为建立中国现代民主制度的奠基人。逍遥玉笛 (留言) 2009年4月28日 (二) 21:51 (UTC)
- 美国人还是不懂中国国情,国民党“顽固派”陈立夫,张厉生等人并非反对新宪法自由条款,而是反对新宪法违背孙中山五权宪法精神。逍遥玉笛 (留言) 2009年4月28日 (二) 21:53 (UTC)
User:Shizhao正在破坏本条目
图片 File:Kuomintahui.jpg 完全是在介绍《国民大会》这部纪录电影,并非用作它途,且完全在合理使用范围之内,User:Shizhao先生有什么资格不经告知快速删除?(另外本人多说一句,此图片已经在此有两个月,并非新近上传)另外,该先生已经快速删除大量版权过期的老照片,可否知道这些照片已有60多年,版权早已过期?可否知道这些照片是用户花巨额时间在图书馆找到且扫描的?此管理员完全是在破坏维基百科,我已经提请罢免此人管理员职务。另外,经查,此人以前因类似原因被提名罢免过,看来有此前科。格致 (留言) 2009年3月17日 (二) 15:17 (UTC)
- 经过我多次提名罢免,该用户行为已经端正许多,不再敢随意删除我上传的照片了,可喜可贺。逍遥玉笛 (留言) 2009年4月20日 (一) 21:23 (UTC)
译文
美国政府观点来源于1947年1月7日美国国务卿马歇尔离华时在上海发表的声明,该声明之英文译文来自当时报纸,被《政治协商会议与国共谈判》转引,现已往图书馆调阅此马歇尔声明原件,几日后可添加。根据维基的可查证原则,给出译文出处已足够,即使给出英文原文,谁负责公证译文的可靠性?格致 (留言) 2009年3月12日 (四) 02:34 (UTC)
- 注明译者已满足要求,因为我以为是阁下个人的译文。不过,英文原本是有比无好。—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09年3月12日 (四) 02:37 (UTC)
- 原文可几天后添加,我没有那么好的文言文功底,能把英语翻译成文言文。原文翻译是在当时完成的。格致 (留言) 2009年3月12日 (四) 02:41 (UTC)
- 那只是较书面化的白话文,并非文言文。—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09年3月12日 (四) 15:38 (UTC)
- 马歇尔英文原文从图书馆调阅,但图书馆未正确给出所调取之卷本,现存惟有中共翻译之版本马歇尔声明中共翻译版本之PDF文档 ,如有空余时间者望能将其输入维基文库. 该翻译来自: 政治协商会议纪实,重庆出版社,1988年—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Amphylite(对话|贡献)加入。
- 也好,那我有空去找找有没有原文,图书馆可能查不到,要到网上查。—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09年3月14日 (六) 10:03 (UTC)
- 网上不太可能查得到,我再过几天就能调出那本书的第二卷,现在图书馆只给我了第一卷,书名: united states relations with china,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period 1944-1949,ISBN 0403012937 .该文章的正式名称: Personal Statement by the Special Representative of the President, January 7,1947 既然上面已经有翻译,英文原文也不着急,维基本来就是要求可查证而已。
- 原文可几天后添加,我没有那么好的文言文功底,能把英语翻译成文言文。原文翻译是在当时完成的。格致 (留言) 2009年3月12日 (四) 02:41 (UTC)
把学者姓名写入序言有误导读者嫌疑
该学者在本事件中无关紧要,竟然出现在序言中,会让读者猜测李炳南究竟是哪个重要历史人物,是不是蒋中正的秘书?如果读者读了一遍仍然不知道李炳南是谁,就会查查百度百科到底李炳南是哪方神圣,为什么在维基百科一个条目中这么重要。如果仅仅为了可查证,把李炳南放在注释里面究竟有什么不妥?条目已经明确说了是“某个学者”认为,这个学者因为不知名所以不得不放在注释里面,不知道到底怕什么。格致 (留言) 2009年3月12日 (四) 02:52 (UTC)
- “有学者认为”是模糊的写法,即便你注明了来源,也应该在正文中清晰明确地写出这个作者的名字,以将观点归属于有真名实姓的人,否则会违反Wikipedia:不要模棱两可,导致读者误解还有其他学者这么认为(如何还有其他学者这么认为,也请列明来源,但目前你只给了一个来源,因此只能将观点归属于这一个人)。而且,既然阁下认为这位学者无关紧要,那为何又要将他的评论置于首段让读者第一眼就可以看见,而且还不点明是谁的观点?—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09年3月12日 (四) 15:34 (UTC)
- 我一直不解的是把人名放在注释里面就算做"还不点明是谁的观点"? Wikipedia:不要模棱两可里面开宗明义地说"总括而言:避免使用如“有些人说”等的词组且没有附上参考来源。"您难道没有看到后半句?该学者无关紧要是相对于该事件而言,与他的观点是否有代表性何干? (李约瑟相对于四大发明是无关紧要,并不代表李约瑟的观点无关紧要.)我已经删除了这段话,但是如果我们仍然这样分歧的话,估计以后还会有冲突.建议折中的办法就是在李炳南前面加上"有部分学者例如",以免让读者感到过于唐突. 格致 (留言) 2009年3月12日 (四) 19:36 (UTC)
- 这个方法比较折衷,我不反对。—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09年3月13日 (五) 05:42 (UTC)
优良条目候选
- 以下内容移动自Wikipedia:优良条目候选(最后修订版本)
- 制宪国民大会(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分类:历史。原条目已经经过大幅度扩充;因该历史事件本身具有争议性,所以在叙述时努力将所有各方的观点列出,以符合维基百科中立观点的要求。由于开会期间,有一方(中共)未能到会,且未能参加任何活动,所以不得不只叙述另一方(与会代表)的相关活动,这是事件本身造成的,与维基中立性无关。格致 (留言) 2009年3月12日 (四) 00:51 (UTC)
- (+)支持条目中立性应无问题。列表要比展开综述有效地多。 格致 (留言) 2009年3月12日 (四) 14:36 (UTC)
- (!)意见:国民大会堂的图片跟文字重叠--tlrmq (留言) 2009年3月12日 (四) 02:16 (UTC)
- (!)意见:上述问题已修复,但个人观点一节的国民大会图片File:Kuomintahui.jpg未能显示。--tlrmq (留言) 2009年3月16日 (一) 05:53 (UTC)
- (!)意见:脚注需要进一步的整理,应提供尽可能多丰富的信息(如ISBN、页码、出版年份、出版社)来方便读者查证。当然,如果是同一本书的多处脚注可考虑另写参考文献一栏,将信息在参考文献一栏中提供,脚注部分则简写。引用自美国政府的话请附上英文原文,这是Wikipedia:可供查证的规定。还有,主要观点的表格似乎为引用,但如果是引用请标明引号。—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09年3月12日 (四) 02:22 (UTC)
- (-)反对,对观点的叙述大多是条列性质,应该使用综述性的表述方法--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9年3月12日 (四) 12:02 (UTC)
- 本条目原先为综述式形式,但因无法有效控制引申性评论而引发编辑战,酿成中立性问题;列表不仅避免了使条目看起来类似评论,而且可以避免因厚此薄彼产生中立性争议。格致 (留言) 2009年3月12日 (四) 14:36 (UTC)
- (+)支持:不同意上述反对理由,据我所知,因涉及到排版的问题,列表的工作量至少是综述的2倍以上,不存在偷懒问题。且该条目涉及层次性明显的会议内容,如果综述,那将非常繁琐,看不清头绪。Philphy (留言) 2009年3月12日 (四) 14:46 (UTC)
- 不偷懒并不代表一定有成效。不过我对列表式的写法倒没多大意见。仅供参考:Wikipedia:中立的观点/temp#条目结构,当然我并未指称或暗示此条目结构不当,不过以后的改善可以参照这段的指引。—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09年3月12日 (四) 15:44 (UTC)
- (=)中立过多列表—囧囧 2009年3月13日 (五) 06:16 (UTC)
- (+)支持,怎样才叫“列表过多”?事实上,只要列表能够更有效地为内文作辅助说明,就不应嫌多,中外坊间不少学术著作入面,列表也是相当普遍的。不过我同意列表不应成为条目主体,列表中交代的内容,亦应一一在内文详述。--Clithering(MMIX) 2009年3月13日 (五) 08:11 (UTC)
- 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在“个人观点”部分,为什么用序号排列观点?还有官方观点与个人观点之间的异同也没有呈现出来--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9年3月13日 (五) 08:21 (UTC)
- 您对优良条目的要求似乎订得很高,我同意除列表外,编者应同时在内文对列表内容作详细交代,这是有关编者需要改善的地方,但我不应为这点足以构成反对条目评优的理由。至于您提出“个人观点”与“官方观点”间的“异同”,我想这是比较高深的学问,脱离百科全书的叙事功能,我们亦无谓强迫编者作原创研究。—Clithering(MMIX) 2009年3月13日 (五) 08:38 (UTC)
- (+)支持,同Clithering。—ArikamaI 这个世界没有神,因此颠倒了名字 2009年3月13日 (五) 17:39 (UTC)
- (+)支持只有一个“列表过多”的问题不足反对。窗帘布(议会厅) 2009年3月14日 (六) 07:35 (UTC)
- (!)意见:我觉得把列表换为综述可以啊,还有条目里有些图片无效。--122.100.160.158 (留言) 2009年3月16日 (一) 16:26 (UTC)
- (+)支持:我是条目的创始者,看到早期草创的简洁条目被有心人扩充后,质量大幅提升完善许多,基本上各方意见和会议过程以及最后结果都有具体叙述,是完整度很够的条目。--ZTCRV (留言) 2009年3月17日 (二) 03:56 (UTC)
- (+)支持:很详尽的条目。--Edison (留言) 2009年3月17日 (二) 06:56 (UTC)
- (+)支持:条目明朗详细。--Shamanlim (留言) 2009年3月17日 (二) 13:29 (UTC)
- (+)支持:理由同上。——顾心阳¤★ 2009年3月18日 (三) 07:22 (UTC)
- (+)支持,意见同上。—Iflwlou [ M { 2009年3月18日 (三) 08:19 (UTC)
- (+)支持,内容详尽,插图合适,段落分明,参考充足。-小为 (留言) 2009年3月18日 (三) 13:43 (UTC)
优良条目重审
制宪国民大会(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分类:历史 - 事件,提名人:7(留言) 2014年12月14日 (日) 04:56 (UTC)
- 投票期:2014年12月14日 (日) 04:56 (UTC) 至 2014年12月21日 (日) 04:56 (UTC)
- 此条目 不符合优良条目标准,故提交重审,理据:多个章节或段落无来源,如“会议背景”下的“国民会议运动”、“五五宪草”、“大会延期”,还有下面的“改组政府与行宪”一节,包括“代表选举”在内的多个章节来源不足。部分来源缺乏应有信息。—7(留言) 2014年12月14日 (日) 04:56 (UTC)
- 不符合优良条目标准,多个章节基本无脚注。--Fxqf(留言) 2014年12月16日 (二) 12:07 (UTC)
- :0支持,2反对,落选。--119.132.210.64(留言) 2014年12月21日 (日) 13:57 (UTC)
请问制宪国大的席位图怎么制作?
这几天我到台北的国家图书馆,按照荆知仁的《中国立宪史》订正了制宪国大的席位,(社会贤达为法定出席70人、实到64人...等),不过还需要独立产出的席位图,想问百科上席位图都是如何产出的?是自己做的,还是线上有席位图产生器呢?感谢。--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GoodOldDays2019(讨论|贡献)于2022年1月14日 (五) 04:33 (UTC)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