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語音系

邹语音系Cou phonology)为邹语之音系。而其音系之音位大都使用适当的Unicode符号来标示。在台湾南岛语书写系统的订定上,元辅音之音系表原则上都是先“发音部位”(横列)、后“发音方法”(纵列)、再考量“清浊音”,来订定其音系之音位架构。[1][2]

邹语字母

邹语正式使用的拉丁字母有22个、含1个二合字母(ng)。母音“ʉ”因输入不便,常以“x”以替之,其余拉丁字母如 d、g、j、q、w 等视情况运用在外来语上。[3][2] 而清声的声门塞音则以撇号“'”表示,唯在字首时省略。台湾南岛语的书写系统的订定,原则上都是先“发音部位”、后“发音方法”、再考量“清浊音”来订定。[3][2]

tsu大写字母及标示 A B C E F H I K L M N Ng O P S T U X (Ʉ) V Y Z '/(ʔ)
tsu小写字母及标示 a b c e f h i k l m n ng o p s t u x (ʉ) v y z '/(ʔ)

元辅音

下列子母音表中的音素大都使用适当的Unicode符号来标示。从下表可看出,邹语在喉音、舌根音、舌面音方面小量的退化,而舌尖音、与唇音方面却较广泛的使用。目前邹族各部落每年定期举行的联合祭典中之"近神曲"、"送神曲"等之祭歌,还保留着邹族的古典语音。[4]

子音(辅音)
(发音部位)→
(发音方法)↓
唇音 舌尖音 舌背音 舌根音 声门音
塞音 清音 p t   k ' (ʔ)
浊音 b[ɓ] l[ɗ]      
塞擦音     c    
擦音 清音 f s     h
浊音 v z      
鼻音 m n   ng[ŋ]  
半元音     y    
母音(元音)
(发音部位)→
(发音方法)↓
前元音
(前舌面)
央元音
(中舌面)
后元音
(后舌面)
闭元音(高) i x/ʉ u
半闭元音 e   o
开元音(低)   a  

在邹语的音素上,比如:字母/l/分别代表北邹的浊齿龈内爆音/ɗ/与南邹舌尖闪音/ɽ/。北邹语中代表舌尖卷舌音/ɽ/的字母/l/,仅出现在久美方言里:达邦和特富野方言并无此音。卡那卡那富邹语和沙阿鲁阿邹语也没有舌尖卷舌音/ɽ/,但有舌尖颤音/r/,故其书写系统亦以/r/字母代表之。沙阿鲁阿邹语中表清齿龈边擦音/ɬ/的字母,仍以/hl/书写。阿里山邹语的半闭前不圆唇元音/e/,卡那卡那富邹语和沙阿鲁阿邹语的中央元音/ǝ/,均以字母/e/表之。邹语的元音长短有辨义的作用,长音的书写方式是将长元音写二次。如:puutu(汉人)/putu(锤子)。[3]

音节表

辅音及元音音节表中辅音由/c/至/ '(ʔ)/,元音由/a/至/x(ʉ)/。

辅音→
-----
元音↓
cfhmnpstvyzblngk'/(ʔ)
acafahamanapasatavayazabalangaka'a
icifihiminipisitiviyizibilingiki'i
ucufuhumunupusutuvuyuzubulunguku'u
ecefehemenepeseteveyezebelengeke'e
ocofohomonoposotovoyozobolongoko'o
x(ʉ)cxfxhxmxnxpxsxtxvxyxzxbxlxngxkx'x

注释

  1. ^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员会,"原住民族语言书写系统"[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台语字第0940163297号,原民教字第09400355912号公告,中华民国94年12月15日.
  2. ^ 2.0 2.1 2.2 张永利,潘家荣,"邹语语法概论",原住民族委员会,2016年9月28日. ISBN 978-986-04-9216-3
  3. ^ 3.0 3.1 3.2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员会,"原住民族语言书写系统"[2]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台语字第0940163297号,原民教字第09400355912号公告,中华民国94年12月15日.
  4. ^ 李壬癸(Paul Jen-kuei Li),"台湾南岛语言的语音符号(Orthographic Systems for Formosan Languages)",教育部教育研究委员会(Ministry of Education ROC),台北市(Taipei),中华民国八十年五月(May 1991),pp.31-34.

参考文献

参见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