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系统

淋巴系统(英语:lymphatic system)是循环系统的一部分,由淋巴淋巴管淋巴结淋巴组织淋巴器官等所组成,包括扁桃体脾脏胸腺骨髓以及聚集的淋巴结(例如:派尔斑[1],Peyer's patch)。不单是回收周边组织多余的体液,调控体内环境的平衡,也将组织液送至淋巴组织或器官过滤,依据接触的外来抗原制造对应的抗体,或直接攻击外来抗原,所以也是体内的免疫应答反应处,以确保健康。

淋巴分为右上半身与头部右侧的一组,还有左边则是负责其他所有部位

淋巴系统的组成

以网状细胞(reticular cell)及网状纤维(reticular fiber)为支架,内含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肥大细胞的组织。
淋巴器官与淋巴组织的分野并不总是明确,此术语涵盖某些特化组织。
1. 初级淋巴器官primary lymphoid organ
包括胸腺、骨髓,和人类胎儿时期的肝脏与脾脏、鸟类的法氏囊;[2][3]为淋巴球发生、分化、发育、成熟的地方。
2. 次级淋巴器官secondary lymphoid organ)
包括淋巴结、脾脏、扁桃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和皮下免疫组织等;为成熟淋巴球经血循聚集定居的地方,也是启动免疫应答的场所,在此可接触抗原而被活化。

淋巴循环

身体的组织微血管之间,靠着静水压以及渗透压的关系,微血管中的血液和组织中的组织液会取得平衡,也就是血液中一部分的血浆会在组织中成为组织液。组织液进入淋巴管之后就是淋巴,是清澈水状类似血浆的物质。小的淋巴管密布在大部分组织的细胞之间,逐渐汇集,并且经过一些淋巴结。身体的所有淋巴液,最后分别汇集到胸管以及右淋巴管。右上半身的淋巴流向右淋巴管,其余流向胸管。

  • 组织间隙中的蛋白质和大分子物质无法进入微血管,这些物质需经由淋巴管来携带回到血液中

淋巴经由微淋巴管流至淋巴管再流向淋巴结。在肺基部、小肠周围组织及肝脏的淋巴会流经至少一个淋巴结以进行过滤作用。相近的淋巴管会汇集成淋巴干(lymph trunk)。

  • 主要的淋巴干位于颈部、锁骨下方、支气管、纵隔部、腰部与肠部等处。所有的淋巴管最后会流向胸腔:
身体右上半部的淋巴液回流至右淋巴管,右淋巴管再注入右锁骨下静脉。身体其余部分淋巴液则回流至胸管。胸管为体内最大的淋巴管,起始于乳糜池(cisterna chyli),最后注入左锁骨下静脉,使淋巴液回流至血液中。左、右锁骨下静脉再注入上腔静脉而后回流到心脏。

淋巴系统的功能

哺乳类动物淋巴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

  1. 引流组织液,淋巴液,和静脉沟通:血液中的血浆从血管壁较薄的微血管流出,形成组织液,淋巴系统可将部分组织间液中过多的水分与蛋白质送入淋巴管以形成淋巴液,再导流送回血液中。维持液体的平衡和血液中蛋白质的浓度。
  2. 吸收脂肪:在肠道黏膜的小淋巴管负责吸收消化后的脂肪和脂溶性物质(如一些维生素),成为所谓的乳糜,这些营养经由淋巴系统进入血液。
  3. 参与免疫应答,辨识入侵的微生物,防御微生物的感染,提供保护的防线:防卫机制淋巴系统负责后天免疫(adaptive immunity),病原体会溶入在血管外的组织液,所以除了组织液原本有的物质(水和蛋白质)外,组织液还含有病原体。组织液进入淋巴管后会循环至淋巴结,淋巴结内含有的淋巴球会过滤消灭淋巴的病原体,最后流回静脉。
  4. 活化淋巴球以分泌抗体或吞噬抗原
  5. 记忆攻击过的微生物,使下次抗原入侵时能快速且大量地产生相对应的免疫应答反应。

淋巴液

淋巴又称淋巴液,约占体重的1-3%,为澄清无色的液体,大多间接来自微血管中的血液。成分与血浆相似,内含有白血球、淋巴球与少数颗粒性白血球但不含红血球及血小板。淋巴液可凝固,但比血液更慢其中亦含有酶(酵素)与抗体,但其蛋白质含量皆较血浆低。血液成分的一部分从微血管渗入周遭的组织,即细胞与细胞间的空隙,而形成组织液;组织液中多余的液体则会渗入微淋巴管的管壁,再形成淋巴液。淋巴液经由淋巴管汇集起来,最后回收至血液里。

淋巴管

淋巴管为盲管,含有瓣膜(为了防止淋巴回流),为输送淋巴的管道,因为不像血管有来自心脏的压力,所以流速较慢(其动力来源除了如静脉一般,靠瓣膜与骨骼肌,尚来自胸腔所形成之负压)。淋巴管负责将周边组织液回收并送至淋巴器官中进行过滤。淋巴器官及位于全身各处的淋巴组织则依据所接触的外来抗原再制造相对应抗体,或直接攻击外来物,而达成免疫反应之功能。

淋巴管起源于微淋巴管的盲端,微淋巴管的管壁为单层鳞状上皮,其管壁内皮细胞重叠成皮状小瓣膜,只允许液体流入而难以流出。微淋巴管通透性较微血管佳,且管径较微血管稍大,并分布于全身。微淋巴管有一端为盲端,盲端借由固定丝连接附着在周围的细胞上,另一端则汇集成较大的淋巴管。淋巴管之构造与静脉相似,但管壁较薄;具有办膜,且瓣膜较静脉更多,可以帮助淋巴朝心脏方向回流。

所有的淋巴管最后会流向胸腔,最后汇集成两条主要的大淋巴管,再注入静脉而重新进入血液循环中。

  • 右淋巴管:身体右上半部的淋巴液回流至右淋巴管,右淋巴管再注入右锁骨下静脉;
  • 胸管:身体其余部分淋巴液则回流至胸管。

淋巴管的种类

  1. 浅层淋巴管:来自皮肤之皮下组织或内部器官的表面,通常与静脉伴行。
  2. 深层淋巴管:负责移送深层组织和内部器官的组织间液。较深层的内脏淋巴管通常与动脉伴行。淋巴管的形态种类较微血管多,其功能较复杂。例:小肠壁的淋巴管称之为乳糜管,能引流组织间液并排出,能吸收经肠道消化后的乳糜。

淋巴结

人体的淋巴结呈卵圆形或肾形,直径约2-10 mm大小不一,分布全身各处的淋巴通道上。

大淋巴结主要密布在颈部、腋下、腹股沟与肠系膜等处。内脏的淋巴结多沿血管排列或位于器官门脉附近。

全身淋巴结数量十分可观,约有500-600个,严密监视淋巴管道及过滤淋巴液,清除异物或参与免疫反应。

淋巴结的结构

可分成皮质髓质 1.外层的皮质含有淋巴球聚集排列成团的淋巴滤泡,其中央部位为制造淋巴球的地方,称为生发中心(germinal center)2.内层的髓质淋巴呈索状排列,称为髓索(medullary cord),其间可见到巨噬细胞和浆细胞。可过滤从周边到胸管的淋巴液,当淋巴液从淋巴结过滤,特殊的抗原会被吞噬性的细胞和树突状细胞所构成的细胞网捕获。淋巴结之实质构造可区分成三个同心圆区:1.皮质区(B细胞区)2.副皮质区(T细胞区)3.中央髓质区(T细胞及B细胞与浆细胞聚集)

皮质区(cortex)位于淋巴结的外层

此区含有淋巴球(大部分为B细胞)、巨噬细胞和滤泡树突状细胞排列成初级滤泡。经抗原刺激后会转变成较大的次级滤泡,每一个滤泡皆含有一个生发中心。

副皮质区(paracortex)

在皮质的下方,大部分为T淋巴球,也有从组织移至淋巴结的树突状细胞。树突状细胞表现大量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第二类英语MHC class IIMHC class II),其功能是将抗原呈现给T细胞。

髓质区(medulla)
  • 为淋巴结最内层,大多是正在分泌抗体的浆细胞。当抗原被带到淋巴结时,抗原会被捕捉处理,然后和副皮质区中树突状细胞上的MHC class II结合,并呈现出来活化TH细胞。

淋巴结的功能

活化淋巴球、制造抗体

其内的网状纤维亦可捕捉经由淋巴液运来的外来抗原,然后再经巨噬细胞将其吞噬分解。1.淋巴结内T细胞居多,约占70-75%。2.B细胞约占25-30%。3.充满巨噬细胞和网状组织。4.巨噬细胞与树突状细胞会捕捉随淋巴液进入淋巴结的抗原,经处理再呈现给T细胞。5.当T与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便开始进行分化:

T细胞活化成作用的淋巴细胞,可执行细胞介导免疫应答
B细胞分化为浆细胞,分泌大量抗体,以执行体液性免疫应答

胸腺

位于胸腔上纵隔腔内,胸骨后方,两肺之间(图3-2)。

胸腺的结构

胸腺外覆一层含血管、由致密结缔组织所构成的被膜。被膜的内表面和小叶间隔都被附于基底膜上的无数胸腺皮膜细胞所包围。皮膜细胞在血管周围形成鞘膜,使抗原无法进入皮膜骨架的空隙内,因而称为血液胸腺障壁(blood - thymus barrier)。被膜有纤维伸入胸腺内部形成小梁(trabeculae),并将胸腺分成许多小叶(lobule)。小叶由皮质(cortex)与髓质(medulla)所构成。

位置在胸腺外层,含有大量淋巴球聚集,为淋巴球教育、增殖之处。于干细胞(stem cell)进入胸腺的皮层后,便开始进行快速反复的分裂.。只有数百分之一的T淋巴球能成熟且产生作用。成熟的T细胞转移到胸腺髓质继续分化,并不分裂。T细胞,可表现TCR接受器,以对外来抗原作出反应辨识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表面抗原。成熟后的T细胞可作为胸腺依赖型细胞(thymus-dependent cell)。出了胸腺后便进入周边淋巴组织中循环。T细胞的生命周期为数周至数年,甚至可能活十数年,平均约为2-4年。

位于胸腺内层,髓质中央有所谓的Hassall氏小体(Hassall's corpuscle)是退化的上皮细胞所构成。成熟的胸腺细胞分布于此处。虽然胸腺被视为一个特化的T细胞器官,但有时也会出现少量成熟的B细胞、B细胞的生发中心,甚至会出现更少见的浆细胞。这种现象在小孩尤其常见,成人则较少见。

胸腺的功能

  1. 胸腺教育:帮助T细胞的形成。T细胞的成熟是由皮质到髓质逐渐成熟,胸腺内T细胞在皮质被教育筛选出可辨识自我(self)或非自我抗原(nonself-Ag)的作用细胞。
  2. 由骨髓来的T细胞在此发育成熟为具有免疫功能的T细胞,包括两类T细胞:辅助性T细胞毒杀性T细胞
  3. 成熟的天然T细胞(naïve T cell)可行单株增殖,供应循环中及周围组织中的淋巴球。
  4. 产生免疫耐受性(tolerance)。
  5. 于幼儿时期参与造血功能。

胸腺的退化

在婴儿出生后,胸腺会以超过其他脏器的速度生长,约一岁时其生长速度已达极限。故胸腺于儿童时期最发达,之后便逐渐停止生长。

青春期之后,胸腺开始逐渐萎缩,皮质和髓质细胞都明显减少,且大部分的胸腺组织会被脂肪组织与结缔组织所取代。

婴儿时期胸腺约重70克,到了老年时仅剩下约3克重。

胸腺在婴儿时期的作用很大,是个教育T细胞的组织。而胸腺退化的过程大约于一岁时开始,之后便以稳定的速度进行。

胸腺退化导致的淋巴球减少会造成皮膜骨架的塌陷,但是皮膜细胞仍会持续存在,并终生释放胸腺激素。

胸腺退化的会造成:

  1. 脂肪的侵入
  2. 淋巴球数目的减少

骨髓

所有血球细胞均源自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再分化为不同系列的细胞,其分化和成熟过程需受到不同的细胞激素的刺激,称为细胞群落刺激因子(colony stimulatory factor , CSF)。

人类与老鼠的身上,骨髓是B细胞最早发育的起始处。

骨髓的基质细胞(stromal cell)会分泌细胞激素直接与未成熟的B细胞作用,使B细胞成熟与增生。

IL-7自体反应活化的B细胞在骨髓中亦会被清除掉(是类似T细胞之筛选作用)。

脾脏

为身体最大的淋巴器官,位于腹腔左季肋区。有一个致密、纤维弹性化的外囊,在脾门处特别厚,并延伸出许多小梁,它们可将较大的血管传送到整个脾脏。某些哺乳动物的此类支持组织含有平滑肌,可产生规律的泵运,将脾脏中的血液打出来,所以可作为血液的储存处。人类则只含有少量的平滑肌。故剧烈运动会使平滑肌收缩而造成我们觉得左季肋区有疼痛感。

脾脏的结构

由网状纤维所支持的高度血管化组织,由充满血液的静脉窦及脾索(splenic cord)所构成。脾索中则含有红血球、颗粒性白血球、淋巴球、浆细胞和巨噬细胞等各种血球。巨噬细胞负责吞噬大量被破坏的红血球和血小板;此处亦为老化或有缺陷的红血球被破坏和移除的地方。

红髓外围受白髓的B淋巴球滤泡所围绕处,称为滤泡旁区: 与红髓的主要构造不同之处为缺乏静脉窦;内含大量的红血球和白血球以及稀少的网状物。滤泡旁区的功能尚不明,其缓慢的血流流速可能与加强白血球和抗体与抗原间的交互作用有关。1.脾脏的功能:淋巴器官,活化B细胞,以产生抗体。2.血液循环的过滤器:有过滤血液、破坏老化的血球和储存血液等作用3.胚胎时期还有造血的功能4.静脉窦储存大量血液,当身体急需时,可受到交感神经兴奋影响,使脾脏外囊平滑肌收缩,便可将血液打出去。5.可吞噬细菌

呼吸道、消化道或生殖泌尿道的黏膜层为许多致病原侵入的部位,因此散布着许多淋巴组织来进行防御

这些淋巴组织称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包括位于扁桃腺、小肠与阑尾等处的聚集淋巴结。

  • 位于小肠和阑尾的聚集淋巴结称为派尔斑(培氏斑)(Peyer's patches)
  • 位在肠道的黏膜下层(submucosal area),又名为肠道相关淋巴组织(gut -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 GALT)1.皮肤具有巨大的表面积,为身体的一道重要防线。2.皮肤的表皮层含有大的特化角质细胞,可分泌大量的细胞激素,而引起发炎反应。3.角质细胞亦可被诱导表现MHC class II分子以作为抗原呈现细胞。4.兰氏细胞(Langerhans' cell)是属于树突状细胞的一种。
  • 位于表皮层的上皮细胞间质,可利用胞噬方式将抗原吞噬后,从表皮移到淋巴结并分化成树突状细胞。
  • 细胞表面表现大量的MHC class II分子,可活化未成熟的TH细胞。

淋巴系统与免疫应答

  1. 完整健康的皮肤及其所分布的汗腺和皮脂腺,可保护身体不被外在的微生物侵犯及感染。
  2. 呼吸道一直到泌尿道及消化道的出口都覆盖着黏膜组织来保护人体,这些黏膜组织的细胞与细胞之间排列十分紧密,使微生物无法侵入。

如入侵的微生物超越了第一道防御系统,体内吞噬性的细胞如单核球或巨噬细胞,会把入侵物吞噬,并与溶小体共同将之摧毁。若靠单核球或巨噬细胞仍无法将其消灭时,所以巨噬细胞会将抗原呈现给TH细胞,然后活化的TH细胞就会分泌细胞激素帮助B细胞产生抗体,抗体除了具专一性与抗原作用外,亦可活化补体而共同将入侵的抗原消灭。

B细胞与T细胞所引发的免疫反应,是专一性防御作用。在免疫学上亦称特异性免疫,可分为细胞媒介免疫及体液性免疫反应两大类。

参见

参考文献

  1. ^ 存档副本. [2021-1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11). 
  2. ^ Pendl •, Helene; Tizard, Ian, Immunology, Current Therapy in Avian Medicine and Surgery (Elsevier), 2016: 400–432 [2024-08-28], ISBN 978-1-4557-4671-2, doi:10.1016/b978-1-4557-4671-2.000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4-02) (英语) 
  3. ^ Flajnik, Martin F.; Singh, Nevil J.; Holland, Steven M. (编). CHAPTER 8 Lymphoid tissues and organs. Paul's fundamental immunology 8th. Philadelphia Baltimore New York London Buenos Aires Hong Kong Sydney Tokyo: Wolters Kluwer/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 2023: 228. ISBN 978-1-9751-4253-7 (英语).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