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敬业
徐敬业(636年—684年),曹州离狐县(今山东省鄄城县西南),因祖父英国公徐世𪟝被受赐国姓,改称李𪟝,故徐敬业又称李敬业,唐朝将领。太后武则天废除唐中宗,改立唐睿宗,又临朝称制,敬业起事声讨武太后,武太后剥夺敬业的国姓,命称“徐敬业”,又命扬州总管李孝逸讨平敬业,敬业败死。
生平
敬业从小善骑射,有才智。因父李震早死,敬业直接承袭了祖父的英国公爵位,曾任眉州刺史,后坐事被眨为柳州司马。武太后废唐中宗李显为庐陵王,立李旦为帝,由武太后临朝称制。敬业与其弟徐敬猷、唐之奇、杜求仁、骆宾王等人,在684年九月起兵于扬州,敬业自称为“匡复府大将军”,领扬州大都督,以勤王,匡扶李显复位为名出师。
敬业起兵,士卒很快增至十余万人。武太后遣梁郡公李孝逸为主帅,魏元忠为副帅统兵三十万征讨。徐敬业手下魏思温建议直攻东都洛城,而薛璋则劝先南进常州、润州(今江苏镇江)。徐敬业听从薛璋意见,先南渡长江攻陷润州,再北向与李孝逸战于高邮,徐敬业初战获胜,但久战兵疲,十一月李孝逸以火攻大败敬业军,敬业逃往润州,为部下所杀,内乱结束。
后来贞元十七年(公元801年)吐蕃军到唐朝盐州时,吐蕃军中有将徐舍人,自称为徐敬业后人,不忘本国,并将包括僧人延素在内的俘虏千百人全部放归。
轶事
明冯梦龙编撰的《智囊全集》有“徐敬业”一节[1] :唐高宗时,(眉州)蛮族群聚为贼寇,官军前去讨伐都失利,于是委任徐敬业为刺史前往处理。当地州衙派军队到城外迎接他,徐敬业让他们全部返回城去,自己一个人骑着马到了州府。贼寇听说新刺史来了,全部加强戒备以对付讨伐。徐敬业到州上任之后,对此事一句也没有问过,把其他事处理完毕,才说:“贼寇们都在何处?”州吏回答说:“都在南岸。”于是徐敬业就带着一两个副官渡河而往。见他如此行动,大家都很担心害怕。
贼寇们起初手持兵刃瞭望,看到了徐敬业所乘船中没有伏兵,于是撤回,闭上营门躲起来。徐敬业上岸后,径直走进营内去,告诫他们:“国家知道你们不过是抗议贪官污吏之苦,并没有其他罪恶。你们都回家种田吧,走得晚的就要当贼盗处理了!”遣散完了士兵们,但把他们的头目们叫到面前,责备他们何不早向官军投降,让副官把他们打了几十下板子,就把他们打发走了,从此全州境内秩序井然。
徐敬业的祖父英国公徐𪟝听说后,称敬业的胆子真大,他又说:“就是我去,也没有这么厉害。然而将来使我家破人亡的,必定是这个孩子!”
参见
注释
- ^ 《智囊全集》通简卷三:高宗时,蛮群聚为寇,讨之则不利,乃以徐敬业为刺史。彼州发卒郊迎,敬业尽令还,单骑至府。贼闻新刺史至,皆缮理以待。敬业一无所问,处分他事毕,方曰:“贼皆安在?”曰:“在南岸。”乃从一二佐吏而往,观者莫不骇愕。贼初持兵觇望,及其船中无所有,乃更闭营藏隐。敬业直入其营内,告云:“国家知汝等为贪吏所苦,非有他恶,可悉归田,后去者为贼!”唯召其魁首,责以不早降,各杖数十而遣之,境内肃然。其祖英公闻之,壮其胆略,曰:“吾不办此。然破我家者,必此儿也!”
延伸阅读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