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绍陶

古琴演奏家

孙绍陶(1879年—1949年9月),讳亮祖,字绍陶广陵琴派第九代宗师。[1][2][3]

孙绍陶
传统音乐
出生
孙亮祖

1879年
逝世1949年9月(69—70岁)
职业私塾教师、古琴演奏家
音乐类型中国传统音乐
演奏乐器古琴

生平

孙绍陶祖籍安徽歙县,但到了孙绍陶这一辈时,孙家已数代定居于扬州张回巷。孙绍陶于光绪五年(1879年)出生于扬州,父亲孙檀生即是第八代广陵琴派琴人,兄弟姐妹共有七人。[1] 孙绍陶自由聪慧,据说在十岁时便略通琴棋书画,后来师从秦维瀚弟子解石琴、丁玉田等人继续习琴。[1][2][3]

后来他进入如皋师范学校和政法研习所学习,[3]但毕业之后由于时势,不愿应聘于政府,便以私塾教师为业,主授古文、兼授古琴。张甘亭梁典成等当时的扬州知名人士都曾聘请他当私塾教师,在抗日战争爆发之前,孙绍陶也主要在张家(今东关街大草巷30号)执教。其弟子刘少椿亦延请孙绍陶为子女授课,刘少椿则趁课余或晚上向孙绍陶习琴。[2]孙绍陶在艺文界交友广泛,与琴人胡滋甫、画家吴笠仙以及古筝演奏家史荫美等人经常聚会。[1]

1912年,孙绍陶偕王芳谷王艺之夏友柏胡滋甫施蕊卿等人一起在史公祠创立了广陵琴社[3]此后一直主持琴社达廿余年,史荫美张子谦刘少椿翟晓波胡斗东胥桐华刘景韶等都曾是琴社成员,琴社经常在刘少椿家和胡斗东家雅集。其中1936年秋天在史公祠内梅花岭的雅集还来了查阜西彭祉卿等人,特别盛大。琴社的活动随着抗战爆发停止。[1]

1932年54岁上得子孙金绶。抗战期间日军于1938年占领扬州,其家被日军所占,所藏名琴书画大多为其所抄。[1]

1941年中风,之后卧床九年不起,因此未能将琴艺传给儿子。最终在1949年9月逝世,没有留下任何著述或录音。[1]

音乐

平生弹奏数十首广陵派琴曲,以〈樵歌〉、〈渔歌〉、〈墨子悲丝〉、〈佩兰〉、〈龙翔操〉、〈梅花三弄〉、〈普庵咒〉、〈山居吟〉、〈平沙落雁〉、〈风雷引〉等曲最有心得。其中〈樵歌〉、〈山居吟〉、〈墨子悲丝〉更为一绝。[2]

参考文献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孙东升、孙金绶,<广陵琴派一代宗师孙绍陶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扬州大学学报》,2009年01期,页 92-96
  2. ^ 2.0 2.1 2.2 2.3 梅曰强. 〈廣陵琴社社長孫紹陶〉.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 1991, (2): 62 [2021-09-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7). 
  3. ^ 3.0 3.1 3.2 3.3 孙绍陶先生与广陵琴社. 扬州市琴筝艺术协会. [2015-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