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尔·萨克斯

孟德尔·萨克斯(英语:Mendel Sachs,(1927年4月13日—2012年5月5日))是美国理论物理学家,曾任教于纽约州立大学水牛城分校物理系(1966年–1997年),1997年退休转任名誉教授[1][2]

孟德尔·萨克斯
Mendel Sachs
出生1927年4月13日
 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
逝世2012年5月5日
 美国纽约州水牛城
国籍 美国
母校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知名于统一场论
科学生涯
研究领域物理
机构纽约州立大学水牛城分校

其较知名的学术贡献是以四元数完成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未竟的工作——统合重力场电磁场,亦即统一场论[3]

学界生涯

萨克斯的学士与博士学位接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物理系完成。在取得博士学位后,他在加州大学辐射实验室工作过(1954年–1956年)。之后他成为洛克希德马丁导弹与太空实验室的资深科学家(1956年–1961年)。此时他也是圣荷西州立学院物理系的助理教授(1957年–1961年)。于1961年,他成为麦基尔大学的研究教授,接着是波士顿大学物理系副教授(1962年–1966年)。1966年起,他开始担任纽约州立大学水牛城分校物理系教授,直到1997年退休转任名誉教授。[1]

完成爱因斯坦的统一场论工作

萨克斯接续了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955年逝世)未竟的统一场论工作。[4]

萨克斯的理论有三个基础:(1) 使广义协变性更精确;(2)推广了爱因斯坦采用的马赫原理——不只是惯性质量,物质的种种表现皆是从与其他物质相互作用而来;(3)量子力学是物质惯性在非相对论极限的涌现理论,这点与学界主流看法大相径庭。主流看法认为:广义相对论是尚未完整发现的量子引力理论的经典极限。

其研究成果为连续四元数为基础形式的物质模型。萨克斯将其中的转换对称群称为爱因斯坦群,在狭义相对论的平直时空情形下会趋近于庞加莱群。萨科斯展示了相对论性二分量旋量的形式以及低能量、动量条件下,量子力学的薛定谔方程得以涌现。[5]

他的理论结果不需要用到重整化,并且有些与量子场论相关的实验结果相合,比如兰姆谱线分裂N = 4。[6]

萨克斯相信由于广义相对论量子理论的不相容,不存在一个量子引力理论。[7]

参考文献

  1. ^ 1.0 1.1 Mendel Sachs Web site. [2011-03-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13). 
  2. ^ Obituary of Mendel Sachs (1927-2012). Physics Today. [2013-05-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07). 
  3. ^ 吴大猷,理论物理第四册《相对论》,繁体中文版:联经出版社,1978年出版;简体中文版:科学出版社,1983/08/01出版,ISBN 703028724X
  4. ^ Pais, Abraham, Subtle Is the L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xford: 463, 1982, ISBN 0-19-280672-6 
  5. ^ Sachs, Mendel, Quantum Mechanics from General Relativity, Reidel, Dordrecht, 1986, ISBN 90-277-2247-1 
  6. ^ Sachs, Mendel, General Relativity and Matter, Reidel, Dordrecht, 1982, ISBN 90-277-1381-2 
  7. ^ Sachs, Mendel, Quantum Mechanics and Gravity, Springer-Verlag, Berlin, 2004, ISBN 3-540-00800-4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