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kecon
Quakecon是一個BYOC(自己帶自己的電腦)性質的電腦遊戲賽事,每年舉辦一次。Quakecon的名字是用id Software的遊戲雷神之鎚命名的,每年舉辦的時候,各地的玩家都會匯聚到賽場慶祝id的成功。它是北美最大的區域網路賽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免費區域網路賽事,一般會持續四天。
現在Quakecon已經不僅僅是一個遊戲賽事,更是一個各大公司展示最新遊戲和硬體的機遇,一般這些公司都和id Software及其發行商Activision有關係,比如銷售商、遊戲外圍裝置供應商和軟體供應商。
Quakecon和其他賽事最核心的不同點就是所有的工作人員都是義務參與工作的。每年賽事的策劃、建立和組織都由一個小組領導,通常有上千人在為賽事工作,他們在一周之內的工作量相當於兩年的人力。所以Quakecon經常被稱為是「遊戲界的伍德斯托克節」,或者「和平、友愛和戰鬥」的一周!
由來
Quakecon最初是由一群活躍在EFnet的IRC-Quake頻道上面的玩家所組織的。很多到過這個頻道的人表達了希望能聚集在一起進行遊戲的願望,所以一個來自美國德克薩斯州達拉斯的玩家吉米·艾爾森(Jim Elson,遊戲id為「H2H」)組織了一個本地的達拉斯區域的遊戲社群。一名來自加拿大安大略湖滑鐵盧的電腦商約薩里安·霍姆博格(「Yossarian Holmberg,遊戲id「Yossman」),最終在一個旅館裡面組織起了這次活動。最初的賽事名字就是「#quakecon」,那個頻道的名字,後來慢慢演化成了「Quakecon」。前兩年的的賽事,艾爾森完成了組織方面的大多數工作,直到一批玩家志願的參加到組織工作中來,成批的志願者分成不同的小組來協助設定賽事和排除問題,以及除錯賽事所用的裝置和網路。
過去的賽事
第一次賽事,是在1996年8月,在位於德克薩斯加蘭市舉辦的。舉辦地點離id Software的辦公室只有1到2英里。當時只有30個人參加了這次聚會,到結束的時候增加到大概100人。聚會的訊息不久就被放到了網上。
來參加聚會的玩家都帶上了自己的電腦,他們一起在旅館的房間內搭建起了一個小型網路,一起進行雷神之鎚I和毀滅戰士的遊戲,比試自己的死亡競賽的能力。甚至還出現了一個小型的賽事,最後勝者可以拿到一件T恤作為獎品。
最後一天快結束時候才是整個賽事的亮點,當時id Software的全體員工出現在了聚會中,這讓玩家們驚喜不已,id被熱烈的歡迎進賽場,大家不停和他們交流。卡馬克(約翰·卡馬克),id的頭牌程式設計師,編寫了毀滅戰士和雷神之鎚的天才,參加了一個半個小時到45分鐘左右的和玩家交流的座談會。大家給了他一些意見,最後這些意見變成了雷神之鎚未來的更新。這次的「卡馬克座談」已經變成了每年Quakecon上面的保留節目。
Qcon 1997
Quakecon 1997最終的參加人數大約有650人,聚會地點選在了達拉斯普萊諾的假日旅店。網路和媒體都對這次賽事進行了大量的報道,id和Activision也對比賽進行了一些贊助。
Qcon 1998
Quakecon 1998是id的玩家們和CPL一同協力舉辦起來的。因為計劃不周全和缺少那些幫助前兩屆賽事成功的玩家的參與,Qcon 98被認為是一次不太成功的比賽。但是這也促成了玩家們組成了一個小組全力策劃Quakecon的比賽。
Qcon 1999
Quakecon 1999第一次由id公司參與組織。因為意識到需要大型贊助商的介入,兩位組織了Qcon 96的元老大衛·米勒(David Miller,遊戲id「Wino」)和保羅·霍洛基(Paul Horoky,遊戲id「devilseye」)聯絡了id Software,希望他們能夠成為贊助商,並請他們幫助自己找到更多的贊助。他們和安娜·康(Anna Kang,id的雇員,現在是卡馬克的妻子)以及一些志願者,米勒和霍洛基成功的舉辦了Qcon 99,這次賽事也成為以後幾年內各種遊戲賽事的範例。
- 參與人數:1100
- BYOC規模:500
- 地點:美國,德克薩斯,麥思奎特,麥思奎特會議中心
- 亮點:地點的轉換讓整個賽事煥然一新,並且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並且id公司當時就在麥思奎特大街上。id的雇員們,包括卡馬克,都參與了由玩家們組織的比賽裡面。大量的公司對這次的比賽進行了贊助,比如Activision、AMD、蘋果電腦、ATI、羅技、Linksys和Lucent。
Qcon 2000
- 參與人數:3000
- BYOC規模:1250
- 地點:麥思奎特會議中心
- 亮點:這年的比賽擴充了規模,可以讓眾多的賣主體驗到在E3大展上面的感覺。研究發展會首次初夏你,讓玩家和開發者們可以面對面的討論遊戲業和社群的發展,並且是在一種輕鬆的沒有任何壓力的情況下。
Qcon 2001
- 參與人數:3000以上
- BYOC規模:1250
- 地點:麥思奎特會議中心
Qcon 2002
- 參與人數:3250以上
- BYOC規模:1300
- 地點:麥思奎特會議中心
- 亮點:增加了重返德軍總部(Return to Castle Wolfenstein)的組隊比賽。首次舉辦了非官方性質的女子比賽,也第一次出現了比布蘭妮的影片十字路口還要華麗的表演。
Qcon 2003
- 參與人數:4000以上
- BYOC規模:2000
- 地點:美國,德克薩斯,達拉斯,亞當·馬克旅館
- 亮點:自從展會地點搬到麥思奎特後首次搬家,女子比賽成為官方承認的比賽,並且有廠商贊助。id也揭開了毀滅戰士III的面紗。
Qcon 2004
- 參與人數:5000以上
- BYOC規模:3000
- 地點:美國,德克薩斯,Grapevine,Gaylord·Texan 會展中心
- 亮點:Qcon再次搬家,並且成為了北美最大的區域網路賽事,3000多名玩家帶來了自己的電腦。比賽的總獎金數超過了15萬美元,而且舉辦了世界上第一次的毀滅戰士III比賽,最終Johnnathan 「Fatal1ty」 Wedel獲得冠軍。這次的比賽延續了歌星助陣,來自德克薩斯的MST3K樂團進行了表演,還有九寸釘樂團以前的鼓手、id的音效師克里斯·弗萊納(Chris Vrenna)。
Qcon 2005
- 參與人數:6000以上
- BYOC規模:3200
- 地點:美國,德克薩斯,Grapevine,Gaylord·Texan 會展中心
- 亮點:這次的展示中玩家們會看到雷神之鎚IV的真面目。
Qcon 2006
- 參與人數:4000以上
- BYOC規模:1800
- 地點:美國,德克薩斯,Hilton Anatole 飯店
Qcon 2007
- 參與人數:7000以上(估計)
- BYOC規模:2700
- 地點:美國,德克薩斯,Hilton Anatole 飯店
Qcon 2008
- 地點:美國,德克薩斯,Hilton Anatole 飯店
統計數字
關於Qcon 04,我們可以得到以下數字:
- 超過200000平方英尺(19000平方米)的BYOC展會
- BYOC部分利用了超過1200條電源線
- 網線總數超過80000英尺(24公里)
- 超過144個交換機
- 核心系統:使用了748個埠連接了6509個Cisco系統交換機,總監視模組720個,電源輸出4000瓦特
- 這次賽事的工作(電源、網路和其他)是超過500名沒有報酬的志願者在兩天時間內完成的。
所用遊戲
社群
Qcon的社群是組織賽事的主要領導者,他們通過IRC交流。他們使用的主要頻道為#quakecon[永久失效連結]。在這裡你不僅可以和他們聊比賽,更可以和他們談天說地。
Qcon的網站也是由Qcon論壇建立的,你可以在論壇中向他們介紹自己,提出關於賽事的問題或者和他們談談怎樣組織和發展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