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塘鎮 (如東縣)

馬塘鎮,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下轄的一個鄉鎮級行政單位。[1]版圖面積142.7平方公里,人口8萬餘人。現馬塘鎮由原桐本、潮橋、凌民3鄉與馬塘鎮區合併而成。馬塘鎮區居中,如泰運河、九圩港、馬豐河三河圍陸,使鎮區為三角形島陸。桐本、潮橋、凌民3鄉並鎮的時間分別是1995年、2000年、2001年。

馬塘鎮
坐標:32°19′13″N 121°03′02″E / 32.32025°N 121.05048°E / 32.32025; 121.05048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上級行政區如東縣
村級區劃單位數
時區北京時間UTC+8
行政區劃代碼32 06 23 107
電話區號+86 

古代歷史

唐開成三年(838年),日本僧人圓仁入唐求法,從掘港庭(亭)西去揚州,七月十八日,「申時到郭補村停宿」,據史家查證,郭補村是今馬塘前身。

唐初,尉遲寶林就在這裡監造了大聖教寺(西方寺)大殿,並在此屯兵養馬。

南唐(937年—975年),徐復治海陵鹽政時,在這裡建築烹煉亭一座,並稱之「金鹵亭」。

南宋紹興十八年(1148年),建馬塘場。馬塘,作為鹽場名,記入史冊。此前未見史載。

南宋德佑二年(1276年)右丞相文天祥因與元軍談判失敗而脫險,渡海南歸,經扶海洲海域,寫下詩句「孤舟漸漸脫長淮,星斗當空月照懷。今晚分明棲海角,未應便道是天涯。」仍把這裡描述為「海角」、「天涯」。

近代歷史

1922年,本籍青年吳亞魯在南京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南通地區第一位中共黨員。他在家鄉發動組織進步團體「平民社」和「潮橋青年學友會」,刊發《平民聲》和《潮橋青年報》。

1924年,本籍青年叢允中、王盈朝等,在南通江蘇第一代用師範成立進步團體「晨光社」。

1938年,春,南通、如皋等城市失陷。國民政府如皋縣政府和縣黨部退駐馬塘。國民政府地方武裝部隊特務總隊、常備二團、保安一旅、抗戰支隊先後進駐馬塘。中共江北特委活動中心也從南通縣金沙鎮轉移馬塘鎮。此間南通商益中學為避戰遷至潮橋北鄉朱家園,國民黨常備二團團長薛承宗在許家樓創建邱陞中學,一時成為蘇中名校。

1940年,冬,新四軍東進。是年11月,葉胥朝等人和平接管國民政府如皋縣政府,成立如皋縣抗日民主政府。

1941年,中共蘇中地區海防團初建成,團部駐沙家莊。

行政區劃

馬塘鎮下轄以下地區:[2]

市河社區、​七里鎮村、​馬東村、​馬西村、​馬南村、​馬北村、​長路村、​蔡渡村、​潮北村、​亞蘇村、​潮南村、​王渡村、​馬豐村、​許樓村、​桃園村、​沙莊村、​徐莊村和尊山村。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