蒄
24H
12,又名六苯並苯,暈苯,是一種周圍由六個苯環稠合而成,結構高度對稱的多環芳香烴。[3]蒄在自然界中罕見。1955年首次在烏克蘭境內的喀爾巴阡山脈發現了一種烴類礦物黃地蠟,其主要成分為蒄。另有從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聖貝尼托縣的煤層中發現1厘米厚的此礦物的薄層的報道。[4][5]
蒄 | |
---|---|
別名 | 超苯 六苯並苯 暈苯 |
識別 | |
CAS號 | 191-07-1 |
PubChem | 9115 |
ChemSpider | 8761 |
SMILES |
|
InChI |
|
InChIKey | VPUGDVKSAQVFFS-UHFFFAOYAQ |
ChEBI | 29863 |
KEGG | C19375 |
性質 | |
化學式 | C24H12 |
摩爾質量 | 300.35 g·mol−1 |
外觀 | 白色或淡黃色粉末[1] |
熔點 | 438 °C(711 K) |
沸點 | 525 °C(798 K) |
溶解性(水) | 0.14 μg/L |
溶解性 | 極易溶於苯,甲苯,己烷[2] 和醚,微溶於乙醇 |
危險性 | |
警示術語 | R:R10 R20/21/22 [1] |
安全術語 | S:S45 |
歐盟分類 | F[1] |
主要危害 | 易燃[1] |
若非註明,所有數據均出自標準狀態(25 ℃,100 kPa)下。 |
製備
蒄可從石油煉製加氫裂化過程得到,此過程蒄可能二聚至15個環的二蒄。
蒄可利用傅-克反應及硒脫氫製備。用2,7-二甲萘通過N-溴代丁二醯亞胺進行苯甲型的溴化,兩甲基的氫各被一個溴取代,然後用武茲反應將兩分子縮合,得到一個十四元環化合物。在AlCl3的作用下關環。這步反應的過程和芳香烴被烯烴烷基化類似。最後用硒脫氫即得蒄。[6]
物理性質
蒄為白色或淡黃色粉末。溶於苯,甲苯,二氯甲烷等溶劑中,在紫外線照射下發出藍色螢光,其發射光譜的頻帶的數目和它們的相對強度與溶劑有關。
化學性質
芳香性
蒄具有芳香性,雖然其具有24個離域電子,不符合休克爾規則,但是休克爾規則只能在單環體系下被理論證明。由共振論蒄的芳香性可用20個共振式組成的共振雜化體解釋。 根據等鍵反應假設的數據模擬計算顯示蒄的平均電子共振能高於苯:[7]
參見
參考文獻
- ^ 1.0 1.1 1.2 1.3 http://www.guidechem.com/products/191-07-1.html
- ^ home.dei.polimi.it/sampietr/ESO/OK-03-Bertaelli-lezione2.pdf
- ^ Fetzer, J. C. The Chemistry and Analysis of the Large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New York: Wiley. 2000.
- ^ www.mindat.org. [2013-07-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08).
- ^ www.luminousminerals.com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06-02-05.
- ^ 邢其毅、裴偉偉、徐瑞秋、裴堅。《基礎有機化學》(第三版)上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12月:491。ISBN 978-7-04-017755-8
- ^ Super-Delocalized Valence Isomer of Coronene Arkadiusz Ciesielski, Micha K. Cyraski, Tadeusz M. Krygowski, Patrick W. Fowler, and Mark Lillington J. Org. Chem.; 2006; 71(18) pp 6840 - 6845; (Article) doi:10.1021/jo060898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