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龍根之戰
莫龍根之戰(法語:Bataille de Mohrungen;俄語:Сражение при Морунген)發生於1807年1月25日。此役中,法軍在讓-巴蒂斯特·貝爾納多特元帥的指揮下,與葉夫根尼·伊萬諾維奇·馬爾科夫少將率領的俄國先鋒部隊交戰。法軍擊退了俄軍的主力部隊,但俄軍騎兵對法國輜重部隊的突襲導致貝爾納多特放棄了他的進攻計劃。驅散俄軍騎兵後,貝爾納多特撤離戰場,莫龍根隨即被本尼希森伯爵的部隊占領。此役發生在波蘭北部的莫龍格及其周邊地區,1807年這地屬東普魯士。此役是拿破崙戰爭中第四次反法同盟戰役的一部分。[2]
莫龍根之戰 | |||||||
---|---|---|---|---|---|---|---|
第四次反法同盟的一部分 | |||||||
莫龍根 | |||||||
| |||||||
參戰方 | |||||||
法蘭西第一帝國 |
俄羅斯帝國 普魯士王國 | ||||||
指揮官與領導者 | |||||||
讓·貝爾納多特 皮埃爾·杜邦·德萊唐 |
葉夫根尼·伊萬諾維奇·馬爾科夫 本尼希森伯爵 安東·威廉·馮·萊斯托克 | ||||||
兵力 | |||||||
12,000人[1] 36門火炮 | 約9,000人[1] | ||||||
傷亡與損失 | |||||||
1,096[1]-2,000人傷亡 | 1,400[1]-2,000人傷亡 |
在1806年10月和1806年11月的數次戰役中摧毀了普魯士王國的軍隊後,拿破崙的大軍團占領了華沙。在與俄羅斯軍隊進行了兩次激烈的戰鬥之後,法皇決定讓他的軍隊進行冬季休整。然而,在寒冷的天氣里,俄軍選擇向北移動到東普魯士,然後向西襲擊了拿破崙的左翼。當本尼希森伯爵的一支縱隊向西推進時,撞到了貝爾納多特手下的部隊。俄軍的攻勢隨著法軍的反擊而結束。[2]
背景
在1806年12月23日的查爾諾沃之戰和12月26日在普烏圖斯克和戈維明的戰鬥之後,俄軍和法軍都進入了冬季營區。[3]拿破崙在漫長的秋季戰役後想要足夠的時間來重組大軍的後勤安排。此外,他的軍隊對在嚴寒的冬季作戰而十分不滿。[4]
1806年末,俄軍元帥米哈伊爾·卡緬斯基的部隊在本尼希森伯爵和弗雷德里克·威廉·馮·布克斯赫韋登將軍的指揮下組成了兩個主要分隊。本尼希森指揮亞歷山大·伊萬諾維奇·奧斯特曼-托爾斯泰中將的第2師、法比安·戈特利布·馮德奧斯滕-薩肯中將的第3師、德米特里·戈利岑中將的第4師和亞歷山大·卡爾洛維奇·謝德莫拉茨基中將的第6師。在12月的戰鬥之前,本尼希森有49,000名步兵、11,000名正規騎兵、4,000名哥薩克騎兵、2,700名炮兵、900名工兵和276門大炮。其中,只有55,000到60,000人能夠與法軍作戰。[5]
布克斯赫韋登率領尼古拉·圖奇科夫中將的第5師、德米特里·多赫圖羅夫中將的第7師、彼得·埃森中將的第8師和賴因霍爾德·馮·安雷普中將的第14師。布克斯赫韋登的四個師參加過1805年12月2日的奧斯特利茨戰役,而且並沒有彌補在那次交戰中遭受的所有損失。因此,他的部隊在1806年12月只有29,000名步兵、7,000名騎兵1,200名炮兵和216門火炮。普魯士王國在此時也只能派出6000人參戰。[5]
1806年,俄國野戰軍由18個師組成。每個師包括6個步兵團、10個重騎兵中隊、10個輕騎兵中隊、2個重型步兵連、3個輕步兵連和1個馬炮連。步兵連由14門火炮,馬連炮有12門火炮,因此俄軍每個師名義上都有多達82門火炮。通常,重型火炮連隊由八門12磅火炮、四門重型榴彈炮和兩門輕型榴彈炮組成。[6]
75歲的卡緬斯基元帥在前線[7]表現出身心俱疲的跡象,表明他不再適合擔任指揮。在普烏圖斯克戰役期間,卡緬斯基離開了前線。第二天,卡緬斯基沒有穿襯衫出現在格羅德諾的街道上,並請來了一位外科醫生,要求醫生給他一份他不再能夠擔任指揮的書面聲明。[8]在12月期間,卡緬斯基的兩名副手開始為軍隊指揮權而相互對抗。[9]在普烏圖斯克和戈維明之後,第8和第14師留在了本尼希森手中,本尼希森並不急於將他們歸還給布克斯赫韋登。1807年1月1日,本尼希森的部隊位於納雷夫河南岸的諾沃格魯德,而布克斯赫韋登的部隊在北岸。[4]大約在這個時候,卡緬斯基出現在前線,但他下達的的命令被兩位副手忽視了,這導致他放棄了指揮權。[10]卡緬斯基暴躁和極不穩定的性情最終導致他被一個農民殺死。[11]
拿破崙在覆蓋華沙的維斯瓦河東岸部署了他的軍團。他將貝爾納多特的第1軍部署在左翼,總部設在奧斯特魯達。[12]從左到右依次是米歇爾·內伊元帥在姆瓦瓦的第6軍、讓·德迪厄·蘇爾特元帥在戈維明的第4軍、路易-尼古拉·達武元帥在普烏圖斯克的第3軍和讓·拉納元帥在塞羅茨克的部隊。皮埃爾·奧熱羅元帥的第7軍在普翁斯克充當後備軍。若阿尚·繆拉元帥的後備騎兵團在後方地區守護冬季營區。在大部分騎兵部隊守護營區的同時,路易斯·米歇爾·安托萬·薩胡克第4龍騎師和安托萬·拉薩爾輕騎兵師在前線參戰。[2]
俄軍的進攻
在1807年1月2日的會議中,布克斯赫韋登和本尼希森決定對法軍發起進攻。俄軍打算帶著七個師向北進入東普魯士,然後轉向西進攻拿破崙的左翼。該計劃要求一個師留在華沙東北部以分散法軍的注意力。這個師很快就會有另外兩個在伊萬·埃森中將的指揮下從摩爾達維亞抵達的師加入。[13]俄軍指揮官希望能夠擊垮拿破崙的左翼,迫使法國軍隊退回維斯瓦河西岸。俄軍獲得的陣地將用於發起計劃中的春季戰役,將法軍趕回奧得河。[14]
由於嫉妒布克斯赫韋登,本尼希森帶著他的六個師向東撤退到蒂科欽,而不是讓他的軍隊加入到俄軍的右翼。令他高興的是,沙皇亞歷山大任命他為俄軍司令並召回了布克斯赫韋登。本尼希森接下來向西移動到比亞瓦皮斯卡。[15] 安東·威廉·馮·萊斯托克將軍率領的普魯士部隊向北撤退到肯琴。[16]
與此同時,內伊發現自己所在的區域沒有食物和草料,便違背了拿破崙的命令,向柯尼斯堡的方向推進。11日,他的先鋒部隊擊退了普魯士軍隊對森波波爾的進攻。三天後,內伊估計萊斯托克有9,000名士兵,而步兵將軍恩斯特·馮·魯切爾則以另外4,000人駐紮在柯尼斯堡。[17]由於內伊違抗軍令,拿破崙十分惱怒,但儘管如此,拿破崙還是開始採取措施,以防俄軍對第6軍的行動作出反應。他提醒奧熱羅集中第7軍,還命令弗朗索瓦·約瑟夫·勒菲弗和第10軍保護托倫和下維斯瓦河。[18]
1月19日,俄軍突然現身,將內伊的部隊趕出了森波波爾。在派出3,000人與第6師聯繫後,本尼希森手下還有63,000人,而萊斯托克的普魯士軍隊在該地區擁有13,000人。21日,本尼希森的先遣部隊抵達海爾斯貝格,普魯士軍隊在他的右翼。三支俄羅斯先遣部隊由馬爾科夫少將、德托利和卡爾·古斯塔夫·馮·巴格古特少將率領。法軍最終成功撤往奈登堡。[19]
在趕走內伊的部隊後,俄軍向貝爾納多特的第1軍發起了進攻。1月24日,馬爾科夫率領的俄軍俘虜了300名法軍士兵。貝爾納多特迅速命令皮埃爾·皮埃爾·杜邦·德萊唐率領一個師的兵力應對俄軍的進攻。[20]
戰鬥
1月25日中午,馬爾科夫帶著右翼的先鋒部隊接近莫龍根。從利布施塔特被俘的法軍俘虜口中,俄軍知道貝爾納多特正在莫龍根集中部隊。事實上,法軍的9個步兵營和11個騎兵中隊控制了該鎮。這支部隊由所有三個第一軍的師組成,包括里沃的第8輕步兵師以及杜洛埃師和杜邦師的部隊。當馬爾科夫出現時,貝爾納多特立即向北推進,與他的敵人交戰。他命令杜旁突擊俄軍的西翼。[21]
馬爾科夫的先遣部隊包括第聶伯羅擲彈兵團、普斯科夫火槍手團、 5、第7和第25獵兵團、6個克洛佩夫尼茨基驃騎兵中隊、4英尺火炮和一個馬炮連。俄羅斯軍隊的人數大約在9,000人左右。[22]在杜旁的部隊到達之前,貝爾納多特有大約9,000名士兵可用。[23]
貝爾納多特抽調了杜龐的第1師,該師由第9輕步兵團、第32線列步兵團和第96線列步兵團組成。里沃第2師的第8輕步兵團與杜洛埃的第3師也在場。[22]
馬爾科夫將他的司令部部署在喬治塔爾以南的某個高地,俄軍兩個步兵團在前線,一個團在第二線。三個營的獵兵守衛著司令部,另外兩個營守衛著西翼。[24]
貝爾納多特的騎兵在下午1時左右襲擊了俄軍驃騎兵。驃騎兵擊退了法軍騎兵並展開追擊,但被法軍的火炮驅散。法軍騎兵轉而追擊俄軍,直到他們被俄軍的炮火阻止。貝爾納多特在山上部署了四個野戰部隊以提供火力支援,派出第9輕步兵團的一個營正面攻擊普法勒斯費爾德興(Pfarrersfeldchen),而第27輕步兵團的第1營則襲擊了東部的森林地區。由於第9團被擊退,因此貝爾納多特投入了第27團的第2營和第8輕步兵團。第94線列步兵團和龍騎兵等待支援。這次襲擊成功地清除了普法勒斯費爾德興的俄軍。[24]
馬爾科夫被迫部署六個營來掩護他的右翼,以對抗杜龐的推進。與此同時,天色漸暗,貝爾納多特向俄軍發起攻擊。儘管進行了艱苦的戰鬥,杜龐的側翼進攻開始逐漸取得進展,馬爾科夫下令撤退。大約在這個時候,安雷普將軍到達前線並宣布騎兵增援即將到來,但他在接下來的混戰中被擊中,受到了致命傷。當俄軍撤退時,後衛對法軍的進攻進行了激烈的抵抗。儘管如此,杜龐還是擊垮了俄軍的兩個團,向喬治塔爾逼近。[25]
突然,貝爾納多特聽到來自莫龍根的炮火聲。他立即停止戰鬥,原路返回鎮子。此時俄羅斯騎兵從東部到達了該鎮。戈利岑率領的左翼騎兵抵達莫龍根以東的村子。夜幕降臨時,俄羅斯騎兵進入莫龍根,俘虜了少數法國守軍並搶劫了鎮上的法軍輜重車。[25]
為了利用他們的成功,俄軍向北移動,在那裡他們遇到了貝爾納多特的部隊並迅速撤退。除了被法軍包圍並俘虜的騎兵部隊外,俄軍帶走了360名法軍俘虜、200名獲釋的俄羅斯和普魯士俘虜以及一些戰利品。據稱,在被俄軍搶走的貝爾納多特的個人行李中發現了來自德國的銀盤和從埃爾布隆格勒索的12,500杜卡特,貝爾納多特否認了這一指控,該事件從未得到證實,並且與貝爾納多特的正直聲譽背道而馳。[26][27][28]據說貝爾納多特為此感到懊惱,他的輜重被搶將不允許他將戰勝的獎勵分給他的士兵。[27]
結果
根據歷史學家迪格比·史密斯的說法,法軍傷亡696人,400人被俘。俄軍死傷1100人,另有300人被俘。俄羅斯將軍安雷普在戰鬥中陣亡。[29][30]
次日,貝爾納多特向南撤退至米沃姆溫,莫龍根被本尼希森的部隊占領。馬爾可夫跟隨法軍向米沃姆溫進發,而俄軍的左翼部隊則占領了阿倫施泰因。28日,本尼希森停止行動,以便他疲憊的部隊可以休息。貝爾納多特繼續向南撤退,直到他到達盧巴瓦,在那裡他與第2胸甲騎兵師回合,這給了他17,000名步兵和5,000多名騎兵的兵力補充。[31]
由威廉·勒內·德洛姆·德·庫爾比埃指揮的格勞登茨的4,500人普魯士駐軍被馬里·弗朗索瓦·魯耶和黑森的一支部隊包圍。[32]隨著勒斯科克的接近,魯耶結束了圍攻,使得普魯士人能夠在1月31日補充駐軍的食物供應。[33]這種及時的干預使駐軍能夠繼續抵抗敵人的圍攻,直到戰爭結束。[32]由彼得·巴格拉季昂率領的俄羅斯先鋒部隊將普軍和俄軍的主力聯繫起來,兩軍以莫龍根為中心,面向南方。[33]
本尼希森對他迄今為止的成功感到高興,並期待拿破崙撤退到維斯瓦河的西岸。2月1日,法軍非但沒有退卻,反而發動了反擊。[33]拿破崙看到本尼希森已經向西推進了這麼遠,以至於有機會在左翼和後方打擊俄羅斯軍隊。他命令貝爾納多特繼續撤退,以引誘本尼希森向西移動進入陷阱。拿破崙命令達武軍團、蘇爾特軍團、奧熱羅軍團、繆拉軍團和帝國衛隊向北前往阿倫施泰因,而內伊則負責掩護主力與貝爾納多特之間的空隙。[34]
2月1日,俄軍迎來了大好運。給貝爾納多特傳遞命令的是一名剛從軍事學院畢業的軍官。這個對這個地區一無所知的軍官,騎著自己的馬遇到了俄軍的哥薩克騎兵,並在被俘前無法摧毀法軍的機密情報。很快,巴格拉季昂就拿到了這份重要文件,他將這份文件轉給了他的指揮官們。本尼希森一得到消息,就命令軍隊迅速撤退到瓊科沃。碰巧的是,另外七名法軍信使也落入了哥薩克人的手中,因此貝爾納多特一直對法軍接下來的戰鬥計劃一無所知,以至於錯過了2月7日至8日發生的埃勞戰役。[35]
腳註
- ^ 1.0 1.1 1.2 1.3 1.4 1.5 Bodart 1908,第379頁.
- ^ 2.0 2.1 2.2 Petre 1976,第119-120頁.
- ^ Smith 1998,第235-236頁.
- ^ 4.0 4.1 Petre 1976,第117頁.
- ^ 5.0 5.1 Petre 1976,第38-39頁.
- ^ Petre 1976,第37頁.
- ^ Chandler 1966,第519頁.
- ^ Petre 1976,第89頁.
- ^ Petre 1976,第70-71頁.
- ^ Petre 1976,第116頁.
- ^ Petre 1976,第46頁.
- ^ Petre 1976,第118頁.
- ^ Mountford 2015.
- ^ Chandler 1966,第529頁.
- ^ Petre 1976,第129頁.
- ^ Petre 1976,第130頁.
- ^ Petre 1976,第130-131頁.
- ^ Petre 1976,第132-133頁.
- ^ Petre 1976,第138頁.
- ^ Petre 1976,第139-140頁.
- ^ Petre 1976,第140-141頁.
- ^ 22.0 22.1 Smith 1998,第240頁.
- ^ Petre 1976,第143頁.
- ^ 24.0 24.1 Petre 1976,第141頁.
- ^ 25.0 25.1 Petre 1976,第142頁.
- ^ Petre 1976,第142-143頁.
- ^ 27.0 27.1 Chandler 1987,第XLV頁.
- ^ Barton 1921,第179頁.
- ^ Petre 1976,第171頁.
- ^ Smith 1998,第239-241頁.
- ^ Petre 1976,第144頁.
- ^ 32.0 32.1 Smith 1998,第255頁.
- ^ 33.0 33.1 33.2 Petre 1976,第145頁.
- ^ Chandler 1966,第530-531頁.
- ^ Chandler 1966,第531頁.
參考資料
- Barton, D. Plunket. Bernadotte and Napoleon: 1763-1810. 倫敦: John Murray. 1921 [2021-06-17].
- Bodart, Gaston. Militär-historisches Kriegs-Lexikon (1618-1905). 1908 [2021-06-23].
- Chandler, David. Jena 1806: Napoleon destroys Prussia. Westport, Conn.: Praeger Publishers. 2005. ISBN 0-275-98612-8.
- Chandler, David. The Campaigns of Napoleon. New York: Macmillan. 1966.
- Chandler, David. Napoleon's Marshals. New York: Macmillan. 1987.
- Mountford, Allan F. Eylau discussion thread including order of battle data for Ivan Essen's corps.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1-01).
- Petre, F. Loraine. Napoleon's Campaign in Poland 1806-1807. London: Lionel Leventhal Ltd. 1976 [1907].
- Smith, Digby. The Napoleonic Wars Data Book. London: Greenhill. 1998. ISBN 1-85367-276-9.
- Залесский, К.А. Наполеоновские войны 1799–1815. Биографический энциклопедический словарь. Москва.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