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台谷川大桥

臺灣一座公路橋樑

雾台谷川大桥台湾一座公路桥梁,位于屏东县三地门乡雾台乡交界处,横跨荖浓溪支流隘寮溪的支流隘寮北溪,承载省道台24线,是雾台乡民的唯一联外桥梁,也是前往阿礼瀑布、谷川部落(Kudrengere,前称伊拉部落,Ila) 、巴冷公主部落遗址、小鬼湖等观光景点的必经道路[1],桥墩高达99米,超越68.1米高的国道6号国姓交流道高架桥,而成为目前台湾桥墩高度最高的桥梁[2]

雾台谷川大桥
大桥之西侧面
坐标22°44′52″N 120°42′18″E / 22.74772°N 120.70506°E / 22.74772; 120.70506
承载 台24线
跨越隘寮北溪
国家/地区 中华民国台湾
地点屏东县
三地门乡雾台乡
官方名称雾台谷川大桥
其他名称伊拉桥、第一号桥
维护单位交通部公路总局局徽 交通部公路总局
设计参数
桥型预力混凝土
全长654米(2,146英尺)
宽度10米(33英尺)
高度99米(325英尺)
最大跨度140米(459英尺)
车道双向二线道
历史
开工日2010年12月13日
完工日2013年9月30日
开通日2013年10月5日
统计
通行费免费
地图
地图
雾台谷川大桥在台湾的位置
雾台谷川大桥
雾台谷川大桥
雾台谷川大桥的位置

沿革

雾台谷川大桥的前身为第一号桥,邻近鲁凯族伊拉部落(Ila,前往、过去之意),又名伊拉桥,兴建于1972年(民国61年),桥宽为4.7米,全长约53.5米,是进入雾台地区主要桥梁[3]。第一号桥在2009年8月莫拉克风灾期间引进超大豪雨,屏北山区雨量甚至降下超过2,500mm[3],在超大豪雨侵袭下,造成隘寮北溪溪水暴涨,山洪暴发挟带大量土石,第一号桥受到重创被冲毁,雾台地区交通中断,顿时成为“孤岛”[4][2]

灾后公路总局先在隘寮北溪溪底搭设临时涵管便道通行,恢复基本维生通行,并规划设置临时钢便桥,于2011年1月31日完工启用[3]交通部公路总局耗资新台币7.3亿元进行伊拉桥复建工程,2010年12月13日开工,每日约动用100名工人(其中80%为当地原住民),兴建近3年,施工期间克服隘寮北溪流速湍急、伏流、涌砂、严重涌水等问题,于2013年9月30日完工[1],2013年10月5日通车[2]

设计

 
大桥之东侧面

隘寮北溪河道宽度在莫拉克灾后从50米瞬间变成200米,直接漫淹河床两边河阶[3],而伊拉桥原本距离河床高度为15米,但河床砂石淤高了20米,将桥梁整个覆盖过[3],因此新设计之桥梁长度由原本近54米延长到654米[1],为了顾及行车安全,将谷川大桥的桥台高度上移,新桥的主河道桥墩,从墩基至桥面高达99米[1],桥身并采140米大跨距,以增加通洪断面[2]。桥梁下构采井筒式基础、圆形墩柱,上构采预力混凝土箱型梁,共9跨,河床中仅落1墩[5]。此桥景观以象征鲁凯族精神的百合花百步蛇图腾设计,而三地门端设置的“八八风灾救灾英雄纪念碑”则是为了向张顺发、王宗立及黄镁智3位救灾英雄致敬,以缅怀其英勇事迹,三人于2009年8月11日下午3点30分驾驶内政部空中勤务总队编号NA-50252之UH-1H直升机执行雾台乡伊拉部落运补任务时不幸遇难坠毁[4][1]。雾台乡民为感念3位救命英雄,建议设立英雄纪念碑,而直升机坠毁的地点,就在纪念碑正后方山壁[4]。纪念碑旁边的观景台并可俯瞰到整座桥梁及隘寮北溪河谷全景。

旧桥 新桥
名称 第一号桥(伊拉桥) 雾台谷川大桥
启用日期 1972年 2013年
长度 54米 654米
宽度 4.7米 10米
高度 15米 99米
车道 单线车道 双线车道

注释

  1. ^ 1.0 1.1 1.2 1.3 1.4 高99公尺 霧台谷川大橋完工. 中国时报. 2013年10月2日 [2014-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4) (中文(台湾)). 
  2. ^ 2.0 2.1 2.2 2.3 霧台谷川大橋簡介 (PDF). 交通部公路总局. [2014-05-2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6-24) (中文(台湾)). 
  3. ^ 3.0 3.1 3.2 3.3 3.4 第三区养护工程处处长 邓文广. 台24線伊拉橋施工祈福典禮 (PDF). 交通部公路总局. 2011年9月 [2014-05-2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4-05-25) (中文(台湾)). 
  4. ^ 4.0 4.1 4.2 王志宏. 全國最高橋樑谷川大橋通車了,霧台鄉的觀光正要起飛. 交通部观光局茂林国家风景区管理处. [2014-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22) (中文(台湾)). 
  5. ^ 台24線第一號橋(霧台谷川大橋)簡報 (PDF). 行政院莫拉克台风灾后重建推动委员会. [2014-05-2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12-16) (中文(台湾)).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