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思森
郑思森(1943年2月3日—1986年1月9日),作曲家、指挥家。出生于广东汕头。1960年代初到英属香港,为电影公司编写配乐,并任教于新亚书院。1965年执教香港新亚书院1967年到新加坡,任新加坡人民剧场华乐团(现在的新加坡华乐团)指挥。1972年移民台湾,带领民办的第一商标国乐团,并应邀客席指挥台湾多个公民营乐团,同时为兰阳舞蹈团编写了大量的民族舞蹈配乐。1976年起在国立台湾艺术专科学校和中国文化大学教授音乐。1986年以大型舞剧音乐作品《七夕雨》获得国家文艺奖。是70年代台湾最活跃的国乐指挥家与作曲家[1]。1986年因肺癌病逝于台北。
郑思森 | |
---|---|
演奏者 | |
国籍 | 中华民国 |
出生 | |
逝世 | 1986年1月9日 | (42岁)
职业 | 指挥家、作曲家 |
2023年,适逢郑思森老师八十冥诞。过去老师在台湾推广国乐不遗余力,除了创作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更在国内多所大专院校任教,对于培植国乐的生力军不遗余力、贡献卓越。郑老师在担任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乐社指导老师期间,其对音乐的指导与热爱,对师大的莘莘学子产生莫大的影响,为表达对郑老师的思念与感怀,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校友国乐学会特举办纪念音乐会,由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校友国乐团和台北青年国乐团共同合作演出[2]。
生平介绍(整理自1986年之‘郑思森先生事略’)
1943年出生于广东潮阳,家中排行第十三,是第四个儿子。因先人为翰林院士,后人转而经商成功,儿时家庭环境十分优渥富裕。然而六岁时情势剧变,家族沦为被批斗抄家的‘黑五类’,家人们四散逃难,他自此过着躲藏与乞讨的日子,尝尽生离死别。八岁那年化名至邻村求学,十一岁开始攻习琵琶,并于十四岁夺下琵琶演奏一等奖,保送广东省汕头市艺术专科学校,钻研理论作曲及指挥,展现卓异天赋,才情焕发,在同侪中特受瞩目。十七岁时不幸身份被揭穿,他再度陷入提心吊胆的生活,历经五次逃亡、三次下放劳改,终于在十九岁那一年顺利逃到香港,与父母重聚,相见之时,恍如隔世。
往后二十多年的音乐创作、指挥与教育推广的生涯,多采多姿、绚烂辉煌。1963年他应香港‘荣华影业公司’、‘国泰电影懋业公司’之聘担任专属作曲家,并任教于香港新亚书院。1965年受聘至新加坡创办‘新加坡国家剧场艺术团华乐团’、‘青年华乐团’、‘少年华乐团’,并出任三团之首任指挥,五年间为新加坡原本荒芜的国乐坛开创了一片新天地。1972年毅然放弃高薪来到台湾,致力于民族乐曲的创作及推展。期间曾于1978及1983年赴香港指挥演出,佳评如潮。
在国内曾先后任教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文化大学等多所大专院校,桃李满天下,对于培植民族音乐的生力军不遗余力、贡献卓越。并曾任‘第一商标国乐团’、‘中华国乐团’、‘中广国乐团’指挥,演出不下百场。
在繁剧的教课及频繁的指挥之余仍倾全力于创作,作品类型从各种编制的器乐演奏、演唱到大型舞剧皆有,更为享誉世界的兰阳舞蹈团量身打造了多首舞蹈音乐,同时跨足电视剧与电影配乐,成为当时国内众所公认、最受瞩目的国乐作曲家。
1985年在完成舞剧《后羿与嫦娥》之后,终因心力交瘁而病倒,前后住进宏恩医院与台大医院进行治疗。经检查后发现罹患肺癌并已呈末期,仍坚强与病魔搏斗,卧病期间闻讯前往探视的乐友、门生不绝于途。1985年12月2日于台北社教馆(现为城市舞台)举行了一场‘民族乐展’演出,当时他抱病上场,奋力指挥完《双龙献瑞》与自己近期完成的琵琶协奏曲《玉露珠》,指挥技法之风范与作品《玉露珠》之深刻、细致、动人,获得满场如雷掌声,场面感人,令人难忘。那是他最后一次登台演出。
住院期间虽饱受病痛折腾,仍有欣喜时刻,友人捎来好消息,他以舞剧《七夕雨》获得了‘国家文艺奖’,可惜他终究不敌病魔,1986年元月9日与世长辞,未能亲自接下这座奖。
音乐作品
大型合奏曲:
- 岁寒三友组曲《松》、《竹》、《梅》
- 《自由天地》
- 《春》
- 《牧野春回》
- 《江波舞影》
- 《欢乐满宝岛》
- 《归帆》
- 《万里关山万缕情》
- 《乐陶陶》
- 《黄河之水天上来》
- 《喜庆》
- 《评剧小韵》
- 《画眉跳架》
- 《双狮戏球》
- 《旱天雷》
- 《思凡》
- 《大地春回》
协奏曲:
- 双胡竞奏曲《路》
- 柳琴协奏曲《小河淌水》
- 琵琶协奏曲《边疆舞曲》
- 古筝协奏曲《奋起之歌》
- 琵琶协奏曲《玉露珠》
独奏曲:
- 《乡情》(笛子)
- 《子夜秋歌》(二胡)
- 《锦鲤》(三弦)
- 《夏日荷糖》(琵琶)
大型舞剧:
- 《文姬归汉》
- 《七夕雨》(获‘国家文艺奖’)
- 《后羿与嫦娥》
小型舞剧:
- 《锺馗嫁妹》
- 《盗仙草》
民族舞蹈音乐:
- 《迎亲》
- 《鹬蚌相争》
- 《采茶》
- 《摇鼓舞》
- 《鼓舞》
- 《飞天》
- 《彩带》
- 《宫灯舞》
- 《跳月》
- 《敦煌绸舞》
- 《旗舞》
- 《银棍舞》
- 《山地舞》
- 《花灯舞》
- 《花鼓舞》
- 《擂鼓振军威》
- 《马车夫之恋》
- 《巾舞》
民俗舞蹈音乐:
- 《公背婆》
- 《跳加官》
- 《庙会》
- 《连厢》
- 《哑子背疯》
- 《舞狮》
- 《巧抖空竹》
- 《跳绳》
- 《踢毽》
- 《扯铃》
- 《铁扇》
合唱曲:
- 《四季唱农家》
- 《正气千秋》
- 《吾土吾民吾歌》
- 《椰壳舞曲》
独唱曲:
- 《满天星星》
- 《阿诗玛唷在何方》
- 《林冲踏雪》
- 《海神庙》
电影配乐及插曲:
- 《天下第一》(中影 / 导演 胡金铨)
- 《皇帝与太监》(第一 / 导演 方翔)
- 《风流人物》(第一 / 导演 姚凤磐)
- 《宝莲灯》《花灯谜》《除怪石》《妙嫦追舟》《猪八戒招亲》(荣华 / 导演 罗志雄)
- 《浮生六记》《双夺妻》(艺业 / 导演 李铁)
- 《韩江遗恨》(艺业 / 导演 古森林)
戏曲及舞台剧音乐:
- 潮剧《玉观音》
- 潮剧《水鬼陞城隍》
- 黄梅剧《丁香传》
- 话剧《左邻右舍》
- 话剧《文天祥》
电视连续剧主题曲、插曲及配乐:
- 《一代霸王》(中视)
- 《大汉天威》(中视)
- 《苦海余生》(中视)
- 《浩劫天伦泪》(华视)
- 《龙凤呈祥》(华视)
- 《玉女神笛》(华视)
- 《烟雨江南》(华视)
- 《名剑风流》(华视)
- 《侠影荒踪》(台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