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兵伙友
步兵伙友(古希腊语:πεζέταιροι ; pezhētairoi),或译步行伙友。在字义上由希腊文中“步兵”(pezos)和“伙友”(hetairos)两词所组成。步兵伙友是马其顿军队中的重装步兵,原是马其顿王国的国王步兵卫队,后来在亚历山大大帝时演变成马其顿方阵重装步兵,是马其顿军的主干,此名称持续在继业者国家出现。
在亚历山大大帝时,几乎所有马其顿方阵都是步兵伙友,步兵伙友因为手持长矛可以抵挡马背上的敌人冲锋,也可以在兵器的长度优势上对抗其他步兵,因此可以有效对抗敌人的骑兵和步兵。
历史
在马其顿王国早期,步兵伙友是王国的精锐步兵团,据古代记载这支部队由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所创建[1],这位国王或许是亚历山大一世、更可能是亚历山大二世。在一些古代文献的残篇中,说步兵伙友来选自马其顿全境,并且选拔体格高壮之人,作为国王禁卫军团[2],这显示这时步兵伙友作用等同亚历山大时期的持盾卫队一样,是国王禁卫步兵,作战方式应与南方希腊城邦的希腊重装步兵无异。在腓力二世继位后初期,腓力率领约10,000人的军队对抗入侵的伊利里亚人,在这场战役中提到的步兵精锐很可能是步兵伙友,并且主导了战役胜利。
随着腓力二世军事改革,马其顿方阵作战方式引进军中,并且成为军队主干。很可能是这个时期腓力把禁卫军团名字改成持盾卫队,步兵伙友这个称号给马其顿方阵步兵,如果是这样,那新式步兵伙友有在前338年击败希腊联军的喀罗尼亚战役出场。另外,也有一种可能是亚历山大大帝在东征前才更改名字,把原先禁卫军的名字来荣誉马其顿步兵,使马其顿方阵步兵拥有“伙友”的殊荣。无论如何,当亚历山大渡过海峡来到小亚细亚时,持盾卫队是禁卫军团,而步兵伙友是马其顿重装步兵。
亚历山大大帝一开始的大军中有12,000名马其顿步兵,扣除3,000名持盾卫队,那剩下9,000名应是步兵伙友[3]。步兵伙友参与亚历山大各大小战役,击败各式部队,征途从小亚细亚、埃及、美索不达米亚、伊朗高原、甚至远达印度。
装备和战术
在腓力二世军事改革后,步兵伙友的主要武器是萨里沙长矛,这是一种相当长的长矛,由韧且弹性的山茱萸木所制造,远比古典希腊重装步兵的多律长枪还长很多。也因为使用这种长矛的缘故,它可以让前五排士兵的枪头超过方阵前缘,可以远远的就刺到敌兵,也让马其顿方阵有着更多的枪头来攻击,这些优势几乎使他们在方阵正面上锐不可当。
因为萨里沙长矛又长又重,需要两只手来使用,因此古代文献记载马其顿方阵步兵的盾牌使用较略小约60多公分的轻盾(pelta)[4]。,其轻盾持在步兵左手前臂上,盾牌还用一条带子悬挂在脖子上,使左手可以腾出来帮助持枪[5]。另外,萨里沙因为太长,以至于单兵作战时不利挥舞,它必须组成方阵才有威力。然而,在一些场合如攻坚战、追击战、或在巴克特里亚和粟特的扫荡战,不适合使用萨里沙,他们可能装备传统的长枪,或是标枪,来因应战斗需要[4]。文献中没有特别说明他们穿哪种铠甲,很可能穿着亚麻胸甲[6]。 虽然腓力改革使马其顿方阵攻击能力加强,但因受亚历山大大帝战术的影响,传统认知上步兵伙友在战术上的角色偏向防御性,他们被认为是坚固的战线,主要是钉住敌人、限制敌人行动,并用方阵如刺猬般的长矛来挫措敌人士气,这时再配合重装骑兵,向敌人特定部分或暴露的侧翼而作决定性打击,这就是所谓的亚历山大锤砧战术,如前331年高加米拉战役。但不可否认步兵伙友在一些战役中亦担当攻击任务。
然而马其顿方阵的缺点如优点般一样明显,它的地形适应差,变换阵形慢、脆弱的侧翼都可能带来致命,尽管步兵伙友在装备上比希腊化时期的马其顿方阵来得轻,训练也较扎实,也常在一些不利地形组合马其顿方阵,但在亚历山大大帝东征时这一缺点有时仍暴露出来。
组织
前324年亚历山大东征时,步兵伙友共有六个旅(taxeis),每旅人数可能为1,500人,该旅的士兵都来自马其顿某一地区。从古代文献的记载,这些旅的名字有时根据地区来源称呼,有时以指挥官来称呼。马其顿奥勒提斯(Orestis)和林塞斯蒂斯(Lyncestis)地区的人口可能不够多,因此合并为一旅。在亚历山大进入印度前,随着先前从马其顿本土增援,在前327年出现了第七个步兵伙友旅。
星芒伙友
星芒伙友(Asthetairoi)是一支谜样的部队,它可能包含在步兵伙友之中,或可能是同等地位的部队,或可能只是个荣誉衔。关于它的名称意义也有很多争论,有的学者认为它意味着“精锐伙友”、或“亲密伙友”、 或是指上马其顿的“城镇伙友”。最新的解释是它们的盾牌被冠上代表王家的八芒星而得此名。一些步兵伙友的旅(taxeis)会被冠上星芒伙友之名,可能这些部队相比其他旅来得较精锐,或装备来得较轻。甚至有学者认为星芒伙友是亚历山大东征时期更换装备的部队,他们的装备可能如古典希腊重装步兵一般。从史料中可确认被冠上星芒伙友的方阵旅有阿敏塔斯旅、科那斯旅、佩尔狄卡斯旅、波利伯孔旅。
注脚
- ^ A Companion to Ancient Macedonia, p. 447.
- ^ A Companion to Ancient Macedonia, p. 450.
- ^ A Companion to Ancient Macedonia, p. 456.
- ^ 4.0 4.1 Head, Duncan p.106
- ^ Markle 326
- ^ Head, Duncan p.105
- ^ 阿里安, Alexander's Anabasis 1.14.2
- ^ 阿里安, Alexander's Anabasis 2.8.3–4.
- ^ 阿里安, Alexander's Anabasis 3.11.9–10.
- ^ Fuller, pp. 180–199.
来源
- F.E. Adcock. The Greek and Macedonian Art of War. California: 1957.
- J.F.C. Fuller. The Generalship of Alexander the Great. New Jersey: 1960.
- D. Lonsdale. Alexander, Killer of Men. Alexander the Great and the Macedonian Art of War. London: 2004.
- Head, Duncan (1982), "Armies of the Macedonian and Punic Wars 359-146 BC"
- Joseph Roisman, Ian Worthington (eds.), A Companion to Ancient Macedonia, Blackwell Publishing Ltd,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