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莒岛灯塔
东莒岛灯塔,又称东犬灯塔或东莒灯塔,是位于中华民国福建省连江县东莒岛东犬山的花岗石造灯塔。其位处闽江口外马祖列岛南方,与位处马祖列岛北方的东涌灯塔同为进出福州马尾的主要航标。现已指定为中华民国国定古迹,是目前台闽地区古迹中离台湾本岛最远的国定古迹。[1]
位置 | 中华民国福建省连江县东莒岛 |
---|---|
坐标 | 25°58′02″N 119°59′08″E / 25.96722°N 119.98556°E |
初建年份 | 大清同治11年(1872年) |
启用年份 | 大清同治11年(1872年) |
构造 | 圆形石造,塔身趋于直筒状 |
塔高 | 19.5米(64英尺) |
焦距 | 78.3米(257英尺) |
目前灯器 | 二等旋转透镜石油灯 |
光度 | 2万9千烛光 |
光程 | 16.7浬 |
灯号频率 | 白联闪光(1+2),每20秒闪白光3次 |
英国水文局编号 | P3634 |
NGA编号 | 112-19132 |
ARLHS编号 | TAI032 |
管理机构 | 中华民国交通部航港局 |
[编辑维基数据] |
东犬灯塔 | |
---|---|
东莒岛灯塔、东莒灯塔 | |
位置 | 中华民国福建省连江县莒光乡福正村56之1号 |
建成时间 | 大清同治11年(1872年) |
公众参观 | 开放时间:上午九时至下午六时开放游客参观 每逢星期一内部整理不开放 参观费用:免费 |
官方名称 | 东犬灯塔 |
类型 | 登录等级:国定古迹 登录种类:灯塔 |
详细登录资料 |
历史
东犬即光绪时东莒岛的旧称,由于东犬岛正当航道关隘,加以山势高耸,是以兼具设灯塔的环境与必要性。清朝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清廷鸦片战争战败,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后,东南沿海商港洋船汇集,但因为沿海港澳曲折,礁石密布,亟需新式的助航设施,以便于辨别福州方位[2][1]。
其后根据咸丰八年(1858年)英法联军战败之后的“天津条约”与“中英通商章程善后条约”中有关于助航设施建设的规定,更确定了东南沿岸日后建设新式的助航设施。然而当时由于太平天国未平,捻乱又起,且外患频仍,因而延至同治二年(1863年)罗伯特·赫德受命成为海关总税务司后,方于同治八年(1869年)至九年(1870年)间开始了首批新式灯塔的建造。
同治十年(1871年)至十一年(1872年)在台湾海峡与东南沿海继续兴建第二批的新式灯塔,而东犬灯塔即为此时期的产物[1]。同治11年(1872年)开始兴建,同年6月7日点灯(1872年7月12日)。东莒岛灯塔于1988年(民国77年)被内政部评定为台闽地区第二级古迹[2]。
灯塔结构
东莒岛灯塔由英国伯明翰强斯兄弟灯塔工程建造有限公司(Chance Brothers and Co. Limited, LighthouseEngineerstructors, Birmingham)兴建,耗时三年完成,为早期的石造洋式灯塔,楼高四层,由塔身、塔灯、塔顶三部分组成。
塔身为圆形石造,墙厚99公分,座身向上微缩[3],塔顶与塔身的比例约为2比3,塔身趋于直筒状,入口为中国拱式门卷,墙身开设方形窗,塔顶与塔身间的修护平台,以挑檐石层层挑出,再用石灰浆抹出装饰性的线脚。原有的基地呈长方形,长约184米,宽约61.5米,总面积约11,316平方公平方米。
1978年中华民国国防部因战备需要,拆除西南角围墙约50米。连接灯塔与办公室的草地上,筑有一道长达30米的白色防风矮墙,是因为东犬灯塔位处高地,风势强劲,为了避免守灯人手上的煤油灯被风吹袭,才特地筑起[2]。由塔顶风标至地面高度为19.5米。塔身内部楼高为三层,高10.66米。在台闽地区现存的洋式灯塔中,是第一座以花岗石材建造的灯塔[4]。原本内部的灯器采用二灯蕊多孔油灯,后来改为白热石油气灯,同样为英国伯明翰强斯兄弟灯塔公司的制品[3]。灯塔光源经过蚌型水晶透镜折射后,光程可远达16.7浬(约31公里)[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