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超 (藝術家)

楊志超(1963年),是一位中國多學科藝術家,以其令人痛苦的表演作品而聞名。[1]

傳記

楊志超1963年生於中國甘肅省[2]1987年從西北師範大學北滿洲里藝術學院畢業。1998年,當他從甘肅農村搬到北京時,他意識到了全球化及其對身體的影響。與甘肅農村的身體是勞動所需的工具相比,在北京,身體可以被視為點綴着工業產品的硬盤。[1]在這種新的環境下,楊的藝術實踐開始形成。在他的表演作品中,藝術家用自己的身體來提出社會問題,以及在科技時代,我們的身體如何不再屬於我們自己,而是屬於社會和國家。他的表演經常涉及痛苦的行為,如不使用麻醉劑的手術。[3]他後來的作品仍然探索着同樣的主題,但他已經擺脫了自我強加的痛苦。[4]

他已在中國內外都舉辦過展覽,包括200年在上海東廊著名的《不合作方式》、2003年廣州的廣東藝術博物院、2004年北京的大道現場藝術節和2005年北京策展人舒陽聯合王國組織的八大院校巡演。

著名作品

  • 《種草》(2000)在中國上海演出,在東廊倉庫舉行的《不合作方式》展覽中,護士在沒有麻醉的情況下將草插入藝術家的皮膚。[5]
  • 《烙》(2000),中國北京,這位藝術家被打上了自己的身份證號碼。這項工作喚起了所有權的概念,以及國家對受試者進行監督的努力,將一個人減少到一個數字。[1]
  • 《藏》(2004),中國北京,融合了人體如何比自然更符合技術的觀點。受身體部件被人造部件取代的手術程序的啟發,藝術家艾未未在沒有麻醉的情況下將一個未指明的金屬物體手術植入楊志超的腿中。[1]物體仍然在藝術家的大腿上,但他不知道它到底是什麼。[4]
  • 《中國紅》(2005-2006),使用血滴與墨水和礦物顏料混合,藝術家在絲綢上創作了繪畫,以反映他在展覽作品的國家(英國和德國)的日常生活體驗。通過將自己身體的元素與中國傳統材料的精神屬性相結合,他的繪畫旨在創造充滿精神和靈魂的故事。[6][7][8]
  • Chinese Bible (2009), a collection of notebooks and diaries collected by the artist, mostly from Panjiayuan Market in Beijing. Dating from 1949 to 1999, the books contained the personal writing of generations of Chinese people which were used by the artist to represent the personal experiences of people during a century of political upheaval.[9]
  • 《中國聖經》(2009),藝術家收集的筆記本和日記集,主要來自北京潘家園市場。從1949年到1999年,這些書包含了幾代中國人的個人作品,藝術家用這些作品來表現人們在一個世紀的政治動盪中的個人經歷。[9]
  • 《愛情故事》通過記錄藝術家與妻子的關係,深入了解了親密關係的本質。自1996年以來,這位藝術家記錄了他與妻子張蘭發生性關係的次數。最初,這部作品是一組記錄性交時間、日期和長度的穿孔卡片,後來逐漸發展成為一本圖文並茂的日記,其中包括當時其他事件的信息和細節。這部作品最初是一個私人項目,但在2016年作品20周年之際向公眾發佈。[4]

個展[10]

  • 2015 《中國聖經》,澳大利亞悉尼謝爾曼當代藝術基金會[11]
  • 2012 《藝術專利局-楊志超檔案》,北京草場地荔空間[12]
  • 2011 《中國聖經》,香港展香港10號贊善里畫廊[13]
  • 2009 《中國聖經》-北京展北京藝術文件倉庫[9]
  • 2008 楊志超作品展上海東廊藝術[14]

精選群展[10]

  • 2016 《超越行動》,中國北京麒麟當代藝術中心[15]
  • 2013 《平行人生-楊志超與楊志超:中國/香港》(和同名同姓香港室內設計師楊志超):香港贊善里10號畫廊[16]
  • 2012 《生物、生態》-中荷當代藝術展,北京宋莊美術館[17]
  • 2009 《以身觀身》-中國行為藝術文獻展,澳門藝術博物館
  • 2006 《行為紅!》-中國行為藝術,德國柏林世界藝術中心[7]
  • 2005–2006 《城市的皮膚-當代都市影像的可能性研究》,澳門塔石藝文館和廣東深圳藝術博物館[18]
  • 2005–2006 《翻手為雲覆手為雨》藝術展,北京TS1藝術中心[19]
  • 2005 《中國現場》藝術英國巡迴展, 2005年10月13日—28日,訪問了曼徹斯特的華人藝術中心;曼徹斯特的Greenroom;加的夫的章藝術中心;考文垂的沃里克藝術中心;蓋茨黑德的波羅的海當代藝術中心;利物浦的藍衣學校;科爾切斯特的科爾切斯特藝術中心;布里斯托的阿爾諾非尼藝術中心;倫敦的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8]
  • 2004 第二屆大道現場藝術節,北京建外SOHO
  • 2003 現場藝術節,北京東京藝術工程
  • 2003 《距離》-廣東美術館當代藝術邀請展,廣東美術館
  • 2000 《不合作方式》展,上海東廊藝術

外部連結

簡介

楊志超有個人資料Asia Art Archiv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20] CFCCA Archive & Library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21] artsnet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2] artsy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22] Ocula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3] Li Spac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10] Radio Television Hong Kong (RTHK)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23]

文章

另見

參考

  1. ^ 1.0 1.1 1.2 1.3 1.4 Willcocks, Josh, Body of Sedition: Yang Zhichao and Art that Hurts, The Artifice, 2013-07-03 [2021-03-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5-28) 
  2. ^ 2.0 2.1 artsnet, Yang Zhichao, [2021-03-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21) 
  3. ^ 3.0 3.1 Ocula, Yang Zhichao, [2021-03-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4-16) 
  4. ^ 4.0 4.1 4.2 Young, Michael. Yang Zhichao Love Story. ArtAsiaPacific. 2014-08-15 [2021-03-08]. 
  5. ^ Berghuis, Thomas J. Considering Huanjing : Positioning Experimental Art in China. Positions: East Asia Cultures Critique (Duke University Press). 2004, 12 (3): 711–731 [2021-03-08]. S2CID 144421698. doi:10.1215/10679847-12-3-711. 
  6. ^ CFCCA Archive & Library, Programme 'China Live' (GB3451/OC/6/6/4/1), Centre for Chinese Contemporary Art, [2021-03-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11) 
  7. ^ 7.0 7.1 Haus der Kulturen der Welt, Prelude: Talks and Performances, [2021-03-07] 
  8. ^ 8.0 8.1 CFCCA Archive & Library, 'China Live' tour, various artists, 2005 Oct 13 – 2005 Oct 28, Centre for Chinese Contemporary Art, [2021-03-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16) 
  9. ^ 9.0 9.1 9.2 Art Gallery NSW, Chinese Bible, [2021-03-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4-16) 
  10. ^ 10.0 10.1 10.2 YANG ZHICHAO, Li Space, [2021-03-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21) 
  11. ^ Sherman Contemporary Art Foundation, Yang Zhichao Chinese Bible, [2021-03-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3-14) 
  12. ^ ART PATENT OFFICE: YANG ZHICHAO ARCHIVES, Li-Space, [2021-03-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21) 
  13. ^ 10 Chancery Lane Gallery, Yang Zhichao Chinese Bible, [2021-03-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29) 
  14. ^ Asia Art Archive, Yang Zhichao Works 1999–2008, 楊志超作品 1999–2008, [2021-03-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21) 
  15. ^ Beyond Action, ArtLinkArt, [2021-03-07] 
  16. ^ 10 Chancery Lane Gallery, Parallel Lives: China/Hong Kong, [2021-03-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29) 
  17. ^ Prelude: Talks and Performances, ArtLinkArt, [2021-03-07] 
  18. ^ Asia Art Archive, City Skin: Images of the Contemporary Metropolis, 城市的皮膚: 當代都市影像的可能性研究, [2021-03-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21) 
  19. ^ ArtLinkArt, CONSPIRE THE FIRST EXHIBITION OF TS1 CONTEMPORARY ART CENTER (group), [2021-03-08] 
  20. ^ YANG Zhichao, 楊志超, Asia Art Archive, [2021-03-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21) 
  21. ^ CFCCA Archive & Library, YANG Zhichao, 楊志超, Centre for Chinese Contemporary Art, [2021-03-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16) 
  22. ^ artsy, Yang Zhichao 杨志超, [2021-03-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22) 
  23. ^ RTHK 香港電台, 29-11-2011 The Works Yang Zhichao, YouTube, 2011-12-01 [2021-03-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