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村資生
木村資生(日語:木村 資生/きむら もとお Kimura Motoo,1924年11月13日—1994年11月13日),日本生物學家。他因提出分子水平的中性演化理論和對理論群體遺傳學的完善而聞名於科學界。他的《分子演化的中性理論》(The Neutral Theory of Molecular Evolution)被認為自達爾文的《物種起源》之後的最偉大的演化理論巨著之一。詹姆斯·F·克羅將木村資生和古斯塔夫·馬萊科視為現代演化綜論三人(J·B·S·霍爾丹、休厄爾·賴特、羅納德·費雪)之後最偉大的演化遺傳學家。
木村資生 木村 資生 | |
---|---|
出生 | 日本愛知縣岡崎市 | 1924年11月13日
逝世 | 1994年11月13日 日本靜岡縣三島市 | (70歲)
國籍 | 日本 |
母校 | 威斯康辛大學 京都大學 |
知名於 | 發展分子演化的中性理論,對演化生物學與群體遺傳學的貢獻 |
獎項 | 日本學士院獎(1968年) 朝日獎(1987年) 美國國家科學院約翰卡蒂科學進步獎(1987年) 國際生物學獎(1988年) 皇家學會達爾文獎章(1992年) |
科學生涯 | |
研究領域 | 遺傳學 群體遺傳學 |
博士導師 | 詹姆斯·F·克羅 |
其他指導者 | 休厄爾·賴特 |
日語寫法 | |
---|---|
日語原文 | 木村 資生 |
假名 | きむら もとお |
平文式羅馬字 | Kimura Motoo |
生平和工作
木村於1924年11月13日出生於日本愛知縣岡崎市的一個富商家庭。木村從小對植物和數學有着濃厚的興趣。中學畢業後,他進入京都大學學習植物學,並自學很高水平的數學;期間,他還常去木原均的實驗室里學習。木村從京都大學農學院畢業後,到木原均的實驗室里學習細胞遺傳學。在這期間,木村在朋友的影響下學習了統計物理裏的擴散理論,並潛心研讀休厄爾·賴特(Sewall Wright)的著作。他深受賴特著作的影響,並立志成為像賴特一樣的學者。1949年,木原均推薦木村到新建立的位於三島市的日本國立遺傳學研究所工作。
1953年夏天,木村取得富布賴獎學金去美國留學,他先到艾奧瓦州立學院(也就是後來發展為艾奧瓦大學),之後在克羅(James F. Crow)的支持下轉到威斯康星大學學習群體遺傳學。此時,剛從芝加哥大學退休的休沃·懷特也來到威斯康星大學工作。木村很受賴特欣賞,並被邀請每周討論群體遺傳學的問題。在賴特的指導下,木村在群體遺傳學上進步很快。1956年6月,木村在威斯康星大學取得博士學位,旋即回到國立遺傳學研究所繼續他的群體遺傳學研究。1954-1956年期間是木村學術生涯的的第一個黃金時期,他在賴特的指導和與克羅的合作中做了許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並完善了擴散理論在群體遺傳學中的應用,為他以後的中性演化理論奠基了紮實的數學基礎。
二戰後,日本國內的生活還是比較艱苦,木村也是如此,但他還是堅持留在日本,繼續他的群體遺傳學的研究。1967年,木村接收了剛從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生物統計系畢業的太田朋子。太田朋子為木村做了許多很好的計算工作,最經典的就是演化過程中氨基酸的替換速率的估算。通過對生物數據的詳細分析,木村在1968年提出了分子水平的中性演化假說:在分子水平上大部分突變並沒有被自然選擇淘汰,自然選擇對它們呈中性,群體中的中性等位基因的固定(fixation)是通過突變的隨機漂變的平衡來實現的,他們的存活下來的概率是隨機的(「運氣」問題),而不是受到選擇作用而留下來。中性假說完善了賴特的遺傳漂變理論,並給木村早年和克羅提出有限位點模型(infinite site model)找到了實際的生物學依據。在木村提出中性演化假說之後,一大批木村的追隨者和木村一道不斷努力完善中性演化理論,並使其成為新興分子數據分析的利器。1962年-1972年是木村學術生涯的第二個高潮。1970年,他與克羅合寫的《理論群體遺傳學引論》引導了許多人投身於群體遺傳學。
進入1980年代後,木村的在不斷完善中性演化理論和長期的爭論中,身體情況越來越差。1983年,木村完成劃時代的巨著《分子演化的中性理論》。之後,木村他的身體狀況變得很差,漸漸離開科研的第一線。1994年11月13日,飽受疾病困擾的木村倒在其生日宴會上,並停止了呼吸,享壽70歲。
影響和評價
木村資生提出中性演化學說打破了以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一統天下的格局,在當時引起學術學界的相當大的反響。隨着生物學科的發展和大規模物種的基因組測序工作的展開,中性學說在得到更多數據的支持,其正確、有效將得到更好的認識。
木村資生提出中性理論學說後,一直致力於該理論的推廣和完善,他培養和影響了一大批日本學者從事群體遺傳的研究,比如根井正利、太田朋子、高畑尚之、丸山毅夫等人。木村後期點古板和固執,以至有些顯得有點過頭了;他和反對他理論的人很少交往,太田朋子提出了近中性突變理論他也對之不熱衷。木村的晚年很難和同行溝通,除了克羅和太田能和他溝通以外,很多人覺得他太敏感了。
榮譽
參考資料
- Kimura, Motoo(1968).「Evolutionary rate at the molecular level」,Nature 217: 624–626
- Watterson, G.A. (1996).「Motoo Kimura’s Use of Diffusion Theory in Population Genetics」. Theoretical Population Biology 49(2):154–188.
- Kimura, Motoo(1983).The Neutral Theory of Molecular Evolu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ISBN 0-521-23109-4.
- Crow, James F. (1996).「Memories of Mot?」. Theoretical Population Biology 49: 122–127.
- Wen-Hsiung Li*,Kimura’s Contributions to Molecular Evolution,theoretical population biology 49, 146-153(1996)
- Motoo Kimura, Population Genetics, Molecular Evolution, and the Neutral Theory(Selected Papers)Edited and with Introductory Essays by Naoyuki Takahata,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