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特拉爾松德之戰 (1809年)
施特拉爾松德之戰(法語:Bataille de Stralsund)發生於1809年5月31日。屬於第五次反法同盟的一部分。此役中,由費迪南·馮·希爾(Ferdinand von Schill)率領的普魯士自由軍團和拿破崙的法國軍隊在施特拉爾松德進行巷戰。最終自由軍團被擊敗,希爾本人在戰鬥中陣亡。[3]
施特拉爾松德之戰(1809年) | |||||||
---|---|---|---|---|---|---|---|
第五次反法同盟的一部分 | |||||||
費迪南·馮·希爾之死 | |||||||
| |||||||
參戰方 | |||||||
普魯士王國自由軍團 瑞典王國地方防衛軍和民兵 |
法蘭西第一帝國 丹麥援軍 荷蘭援軍 | ||||||
指揮官與領導者 | |||||||
費迪南·馮·希爾 † 弗里德里希·古斯塔夫·馮·彼得松 |
皮埃爾·紀堯姆·格拉提揚 約翰·艾華德 | ||||||
兵力 | |||||||
990名普魯士人 500名瑞典人[1] | 5,270人[2] | ||||||
傷亡與損失 | |||||||
300–400人傷亡 568被俘[2] | 241人傷亡[2] |
序幕
施特拉爾松德是瑞典波美拉尼亞波羅的海的一個港口,在第四次反法同盟期間被圍困後向法國投降。[3]在這場戰爭中,普魯士上尉費迪南·馮·希爾在1806年使用游擊戰術切斷了法軍的補給線,從而脫穎而出。1807年,他組建了自由軍團並數次成功襲擾當地的法國士兵,他本人則成為一位愛國者模範。1807年7月9日提爾西特和約簽署後,他的軍團解散,希爾晉升為少校,並被授予功勳勳章,成為德國抵抗運動和愛國運動的英雄。[4]
1809年1月和2月,在法佔威斯特法倫的德國抵抗運動邀請希爾領導當地起義。他在4月同意並起草了一份公告,但被法國人截獲。希爾於4月27日離開柏林,當時法軍威脅將其逮捕。[5]希爾率領100名驃騎兵,向西南方向前往威斯特法倫,以煽動反法叛亂,但法國在雷根斯堡戰役中獲勝的消息使他改變了計劃。希爾向北轉向以佔領一個可用港口,並希望英國海軍一起抵抗拿破崙。[6][7]
戰鬥
希爾於5月25日帶着2,000人短暫佔領了施特拉爾松德。[6]5月31日,由法國將軍領導的6,000名丹麥士兵、荷爾斯泰因士兵、荷蘭士兵和法國士兵組成的部隊開始對希爾的自由軍團展開對抗,並於5月31日在城內與希爾對峙。[8]那時,希爾在施特拉爾松德共有1,490名士兵,其中包括來自呂根島國防軍的300名瑞典士兵,以及由弗里德里希·古斯塔夫·馮·彼得松(Friedrich Gustav von Petersson)領導的200名前瑞典士兵組成的民兵部隊。[1]
大約4,000名荷蘭士兵由皮埃爾·紀堯姆·格拉提揚指揮,另外1,500名丹麥士兵由約翰·馮·艾華德將軍指揮。[9]荷蘭部隊包括第6步兵團、第9步兵團、第2騎兵團、兩個驃騎兵中隊和兩個炮兵連。[10]法國盟軍士兵進入城鎮後與希爾的自由軍團進行了巷戰。[11][7]希爾和他的300-400名士兵當場陣亡。另有568人被俘,其中包括彼得松,他在四天後被處決。此外,有400到500名自由軍團的士兵設法逃脫。荷蘭部隊在此役中損失了173人,丹麥部隊則損失了68人。[2][8]
後果
希爾麾下的11名軍官被帶到不倫瑞克,後來在拿破崙·波拿巴的命令下在韋塞爾被處決。[12][3]超過500名希爾的士兵被俘虜。[7]希爾的頭顱被送到荷蘭萊頓的公共圖書館展出,直到1837年才被埋葬在不倫瑞克。[13]
並非只有希爾計劃煽動普魯士人民反抗法軍。其他著名的策劃者是不倫瑞克公爵腓特烈·威廉和卡斯珀·馮·多恩伯格。他們都將奧地利的抵抗和第五次反法同盟視為將拿破崙·波拿巴驅逐出德國北部的絕佳機會。然而,希爾在施特拉爾松德的失敗徹底結束了德國民眾起義的幻想。[14]
腳註
- ^ 1.0 1.1 Gill 2010,第165頁.
- ^ 2.0 2.1 2.2 2.3 Gill 2010,第168頁.
- ^ 3.0 3.1 3.2 Jacques 2006,第973頁.
- ^ Clark 2006,第347頁.
- ^ Clark 2006,第348頁.
- ^ 6.0 6.1 Parkinson 2001,第86頁.
- ^ 7.0 7.1 7.2 Meckenstock 2004,第435頁.
- ^ 8.0 8.1 Parkinson 2001,第87頁.
- ^ Pelet 2009,第32頁.
- ^ Pivka & Warner 1980,第17頁.
- ^ Pelet 2009,第33頁.
- ^ Hasubek & Kreutzer 1987,第1118頁.
- ^ Clark 2006,第349頁.
- ^ Wienecke-Janz 2008,第142頁.
參考資料
- Clark, Christopher M. Iron kingdom: the rise and downfall of Prussia, 1600–1947.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6. ISBN 0-674-02385-4.
- Hasubek, Peter; Kreutzer, Marianne (編). Karl Leberecht Immermann. Briefe: Textkritische und kommentierte Ausgabe in drei Bänden III. Hanser Verlag. 1987. ISBN 3-446-12446-2 (德語).
- Meckenstock, Günter. Friedrich Schleiermacher. Kritische Gesamtausgabe. Walter de Gruyter. 2004. ISBN 3-11-017658-0 (德語).
- Parkinson, Roger. Hussar General: The Life of Blücher, Man of Waterloo. Wordsworth Editions. 2001. ISBN 1-84022-253-0.
- Pelet, Jean Jacques Germain. Memoires Sur La Guerre de 1809 reprint. BiblioBazaar, LLC. 2009. ISBN 0-559-95080-2 (法語).
- Pivka, Otto von; Warner, Christopher. Dutch-Belgian troops of the Napoleonic Wars. Osprey Publishing. 1980. ISBN 0-85045-347-X.
- Wienecke-Janz, Detlef (編). Die große Chronik Weltgeschichte 12. Neuordnung Europas und Restauration: 1793-1849. Gütersloh/München: Wissen Media Verlag. 2008. ISBN 3-577-09072-3 (德語).
- Gill, Jack. 1809 Thunder On The Danube: Napoleon s Defeat of the Habsburgs, Vol. III: The Final Clashes of Wagram and Znaim. London: Frontline Books. 2010 [2022-03-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02).
- Jacques, Tony. Dictionary of Battles And Sieges: A Guide to 8,500 Battles from Antiquity Through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 2006. ISBN 0-313-335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