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祜語(Lahu、Ladhof [lɑ53xo11])是拉祜族的語言,屬於漢藏語系緬彝語支,主要分佈在中國雲南西南部,緬甸撣邦泰國北部、老撾越南也有分佈,使用人數約65萬。

拉祜語
Ladhof
Laˇhuˍ
母語國家和地區中國緬甸泰國老撾越南
區域雲南撣邦
母語使用人數
65萬
語系
文字拉丁字母
官方地位
作為官方語言瀾滄拉祜族自治縣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
語言代碼
ISO 639-3分別為:
lhu – 拉祜語
lhi – 拉祜西語
lkc – 苦聰語

分類

Ziwo Lama (2012)分類方案中,拉祜語與關係密切的苦聰話一起構成彝語支下單獨一支,[1]David Bradley (2007)則將它歸入中部彝語[2]:349-424Satterthwaite-Phillips (2011)的計算機系統發生學分析則將拉祜語分為南部彝語的姐妹分支。[3]

方言

馬提索夫 (2006)[4]:xiii

  • 拉祜納方言 (黑拉祜、北拉祜)是最主要的方言,45萬人使用,其中中國28萬,緬甸10餘萬。
  • 拉祜西(熙)方言 (黃拉祜、苦聰)20萬人使用,其中中國12萬,緬甸6萬。;最難理解的la53 xu31 sɯ33方言分佈在瀾滄縣糯福鄉南段村(拉祜語:na31 tɔ35) [5][6]
  • 拉祜尼方言 (紅拉祜)、Shehleh
  • 拉祜Shehleh

范輝 (2013:13)

  • La Hủ Phu (白拉祜):只分佈在綠春縣
  • La Hủ Năk (黑拉祜)
  • La Hủ Nê Thu

《雲南省志》 (1998)

《雲南省志》 (1998)[7]:280列出5種拉祜語方言。

  • 瀾滄標準音區片:瀾滄縣、西盟縣、孟連縣、滄源縣和雙江縣大部
  • 南美土語群片:臨滄縣南美鄉、耿馬縣及附近地區
  • 墨江土語群片:普洱市思茅區、墨江縣、新平縣等地;拉祜西(熙)方言)
  • 勐海土語群片:勐海縣、景洪縣、勐臘縣、瀾滄縣酒井、雅口、謙六等鎮;拉祜西(熙)方言)
  • 金綠土語群片:金平縣、綠春縣

一般認為拉祜族可據民俗分為黑拉祜和黃拉祜兩支;紅拉祜和白拉祜是過去幾個世紀的移民的新方言。[8]:41黑拉祜語是中國選定的標準語,[9]也是泰國拉祜族的通用語。[10]它和黃拉祜語基本可以互通。[9]

布拉德利 (1979)

基於共享詞彙的數量,布拉德利 (1979)的拉祜語方言分類方案如下:[8]:159

共通拉祜語
  • 黑拉祜
    • Shehleh
    • (核心)
      • 標準黑拉祜語
      • 紅拉祜
  • 黃拉祜
    • Bakeo
    • Banlan

拉瑪(2012)

拉瑪 (2012)的拉祜語分類方案如下。

拉祜語
  • 黃拉祜
  • (黑拉祜語組)
    • 黑拉祜
    • 紅拉祜
    • 白拉祜
    • Shehleh拉祜

金有景 (2007)[11]

  • 拉祜納/黑拉祜方言:全部拉祜族約80%
    • 下南現土話(南嶺鄉)
    • 東卡河土話(拉巴鄉)
  • 拉祜西/黃拉祜方言:全部拉祜族約20%
    • 北部土話:東河、新城、謙六、文東、富東和大山等鎮
    • 中部土話:雅口、謙邁和營盤等鎮
    • 南部土話:南糯福、北糯福和惠民等鎮
  • 拉祜阿萊瀾滄縣富邦鄉阿萊大寨及周邊幾個村
  • 苦聰話:金平縣、綠春縣、鎮遠縣等縣

金有景 (1992)[12]涵蓋了詳細的拉祜語語言地理學和方言學數據。

拉祜族還有其他的支系,但是不構成獨立的方言,比如拉祜普(lad hull phu,白拉祜)說拉祜納方言。

分佈在雲南各地的苦聰人,被識別成拉祜族,他們的語言和拉祜語非常接近。據調查,金平縣的苦聰話與拉祜西方言接近,新平的苦聰話(4000人)獨具特色。其他地區的苦聰話尚待研究。

文字

教會文字方案:由基督教傳教士於20世紀初設計。該方案採用拉丁字母,在音節末使用專門的聲調符號標調。該方案主要在中國、緬甸、泰國部分信仰基督教的拉祜族地區使用。

馬提索夫文字方案:由美國學者詹姆士·馬提索夫(James A. Matisoff)設計。該方案採用拉丁字母,在元音字母上使用專門的聲調符號標調。該方案主要用於科研目的。

雲南拉祜族文字試行方案:由中國科學院少數民族語言研究所於1956年設計,1957年被正式批准使用。該方案採用拉丁字母,在音節末使用輔音字母標調。該方案主要在中國境內使用。下文使用該方案。

語音

本節介紹拉祜納方言語音。以瀾滄縣勐朗鎮及郊區的語音為標準音。拉祜西方言的音位比拉祜納方言更多。

拉祜語的音節結構很簡單,都是開音節。一般由一個輔音(可以是空)、一個元音和聲調組成。

聲母

聲母除零聲母外都是單輔音,有24個。

唇音 齒齦音 硬齶音 軟齶音 小舌音
塞音 清不送氣 p /p/ t /t/ c /c/ k /k/ q /q/
清送氣 ph /pʰ/ th /tʰ/ ch /cʰ/ kh /kʰ/ qh /qʰ/
b /b/ d /d/ j /ɟ/ g /ɡ/
鼻音 m /m/ n /n/ ng /ŋ/
擦音 f /f/ sh /ç/ h /x/
v /v/ y /ʝ/ x /ɣ/
邊音 l /l/

硬齶音c, ch, j, sh, y /c, cʰ, ɟ, ç, ʝ/在央、後元音前變成舌葉音;在/ɨ/前變成齒齦音[ʦ, ʦʰ, ʣ, s, z],而/ɨ/變成舌尖元音,這些音節寫作zi, zhi, dzi, si, rri。

雙唇音p, ph, b, m /p, pʰ, b, m/在u /v̩/前變成唇齒音

韻母

元音韻母有9個。

前元音 央元音 後元音
齒化元音 u /v̩/
i /i/ eu /ɨ/
半閉 e /e/ eu /ɘ/ o /o/
半開 ie /ɛ/ aw /ɔ/
a /a/

/o/的實際發音偏央,接近[ɵ]。一些方言裏還有[u]音,在標準音中已經和/o/合併。

/ɨ/硬齶音後面變成舌尖元音,用i表示。

複元音有/ia, iu, ua, ei, ai, au, ou, ai, iau, uai/十個,本族語中很少使用。

聲調

有7個聲調,調號標在音節最後。

編號 調值 調號 漢語借詞調類
1 舒中平33˧ 不標 陰平
2 舒低降31˧˩ l 陽平
3 舒高降53˥˧ d 上聲
4 舒高升35˧˥ q 去聲
5 促低降21˨˩ r 入聲
6 促高降54˥˦ t
7 舒低平11˩ f

第七調原用l或ll表示。

為使文字簡潔易用,《方案》規定,部分音節的聲調可略去不標。

參見

註腳

  1. ^ Lama, Ziwo Qiu-Fuyuan. 2012. Subgrouping of Nisoic (Yi) Language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Ph.D. thesis,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rlington.
  2. ^ Bradley, David. 2007. East and Southeast Asia. In Moseley, Christopher (ed.), Encyclopedia of the World's Endangered Languages. London & New York: Routledge.
  3. ^ Satterthwaite-Phillips, Damian. 2011. Phylogenetic inference of the Tibeto-Burman languages or On the usefulness of lexicostatistics (and "Megalo"-comparison) for the subgrouping of Tibeto-Burman. Ph.D. dissertation, Stanford University.
  4. ^ Matisoff 2006
  5. ^ 《拉祜語簡志》 (1986)
  6. ^ 存档副本. [2021-06-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01). 
  7. ^ 雲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ed). 1998. 《雲南省志. 卷五十九, 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志》. 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
  8. ^ 8.0 8.1 Bradley 1979
  9. ^ 9.0 9.1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Gordon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10.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Irrawaddy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11. ^ 金有景. 2007. 《關於拉祜語的方言》. 《民族語文》 2007:3.
  12. ^ 金有景, et al. 1992. 《中國拉祜語方言地圖集》. 天津:天津社會科學出版社.

參考文獻

  • 常肱恩,《拉祜語簡志》,民族出版社,1986年。
  • 李潔、張偉,《苦聰話概況》,《民族語文》,2003年第1期,68至80頁。
  • 劉勁榮,《雲南拉祜族文字使用的歷史與現狀》,《雲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6期,53至59頁。
  • Bradley, David. Lahu dialects. Oriental monograph series #23. Canberra: Faculty of Asian Studies,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1979. OCLC 6303582. 
  • Matisoff, James A. English-Lahu Lexicon. Berkeley, Californi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6. ISBN 0-520-09855-2. 
  • Phạm Huy (1997). Một phần chân dung: dân tộc La Hủ (nhật ký điền dã). Lai Châu: Sở văn hóa thông tin Lai Châu.
  • Reh, Louis. Silenced Minorities. The Irrawaddy. August 2005 [2006-12-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1-27). 

延伸閱讀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