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爾默迪
比利时列日省市镇
馬爾默迪(法語:Malmedy,法語發音:[malmədi];華隆語:Måmdiy;德語舊名:Malmünd)是比利時華隆大區列日省韋爾維耶區的一個語言便利城市,位於瓦爾什河畔,東北與德國接壤,人口12,654人(2018年1月1日)。馬爾默迪是東比利時的一部分,但其屬於法語社群而非德語社群,當地居民多數使用法語,少數使用德語,市政部門為使用德語的少數人士提供德語服務。
馬爾默迪 Malmedy(法語) Måmdiy(華隆語) | |
---|---|
比利時城市 | |
從南望向馬爾默迪 | |
馬爾默迪在列日省的位置 | |
坐標:50°25′N 06°01′E / 50.417°N 6.017°E | |
國家 | 比利時 |
社群 | 法語社群 |
大區 | 華隆大區 |
省 | 列日省 |
區 | 韋爾維耶區 |
政府 | |
• 市長 | Jean-Paul Bastin cdH, Alternative) |
• 執政黨 | Alternative - PS Plus |
面積 | |
• 總計 | 100.37 平方公里(38.75 平方英里) |
人口(2018-01-01)[1] | |
• 總計 | 12,654人 |
• 密度 | 126人/平方公里(327人/平方英里) |
郵政編碼 | 4960 |
NIS編碼 | 63049 |
電話區號 | 080 |
網站 | http://malmedy.be |
地名
關於「馬爾默迪」一名的來源,最通行的說法是其來自拉丁語「a malo mundarum」,意為「從邪惡中解脫」。
該地名曾有帶尖音符的形式「Malmédy」(馬爾梅迪)[2][3][4]。1984年,市議會批准將「Malmedy」(馬爾默迪)定為官方唯一形式。1988年,皇家法令正式規定了無尖音符的形式「Malmedy」[5]。如今《世界地名翻譯大辭典》與《世界地名譯名詞典》仍在採用其過時形式「Malmédy」並譯作「馬爾梅迪」。
歷史
一戰德國戰敗後,依據《凡爾賽條約》,馬爾默迪被割讓給比利時。比利時接收馬爾默迪後,在法語學校立即使用過渡化的比利時教材。在德語學校的新教材中,增加了許多關於比利時的教學內容。歷史教材中重點記錄了林堡公國時期,而維也納會議後的普魯士時期也被從教科書中刪去。當局的目的是培養當地居民成為「忠誠的比利時國民」。1922年4月10日後,當地政府直接下令禁止家長再將孩子送到德語學校接受教育。
友好城市
參見
參考文獻
- ^ Wettelijke Bevolking per gemeente op 1 januari 2018. 比利時統計局. [2019年3月9日].
- ^ Arthur Chuquet. Le carnet du Soldat Kreuzer. Nourrit et Cie. 1915年: 307.
- ^ Georges Blond. L'Agonie de l'Allemagne 1944-1945. Fayard. 1952年: 142.
- ^ Charles B. Mac Donald. La bataille d'Ardenne. Luc Pire Éditions. 1952年: 242.
- ^ Arrêté royal du 24 juin 1988, 1988年6月6日《比利時公報》, p. 9.839[失效連結]
外部連結
這是一篇有關列日省地理的小作品。您可以透過編輯或修訂擴充其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