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亨(1356年—1434年),河南行省廬州路合肥縣(今安徽省合肥市)人,明朝軍事將領,武安侯。

鄭亨
明大同總兵官佩征西前將軍印
爵位武安侯
籍貫河南行省廬州路合肥縣
族裔漢族
諡號忠毅
出生至正十六年(1356年)
安徽合肥
逝世宣德九年(1434年)
山西大同
親屬鄭用(父)
鄭能、鄭熙、鄭嘉(子)

靖難之役時,鄭亨跟隨燕王朱棣起兵,參與白溝河、小河戰役等,任中軍都督府左都督,封武安侯。永樂年間,鎮守大同宣城等地,並參與全部五次明成祖北征宣德年間,死於任上。

生平

洪武年間

其父親鄭用在明朝洪武年間,累功至大興左衛副千戶。後告老請辭,鄭亨繼承其職位。洪武二十五年,鄭亨應募持檄諭韃靼,抵達斡難河。後歸還後,升任密雲衛指揮僉事[1]

建文年間

建文年間,燕王朱棣起兵。鄭亨帶領所部投降,並跟隨朱棣南征。在攻打真定的時候,率先登城,晉升為指揮使。之後燕軍襲擊大寧,攻至劉家口,諸位將領準備攻打關隘,而朱棣擔憂守兵會通知大寧,以使中央軍有所準備。於是派遣鄭亨率領數百騎兵佔領旆登山,以斷關隘官兵的退路。之後忽然進攻,悉數縛守關者,於是再大軍進攻大寧。鄭亨因此晉升為北平都指揮僉事。之後,鄭亨率部夜襲鄭村壩兵,向西進攻攻破紫荊關,進掠廣昌,佔領蔚州,直抵大同[2]。之後,退還參與白溝河戰役,後返回北方攻打濟南,晉升為都指揮同知。在攻打滄州的時候,進攻北門,扼守抵達東昌的餉道。之後戰敗,退守深州。次年,進攻夾河槁城,攻至彰德,後退守完縣屯兵。建文三年,跟從大軍攻破東平汶上,小河戰役時燕兵戰敗,王真戰死,當時諸將皆欲北還,唯獨鄭亨與朱能反對。之後燕軍攻破南京順天府,鄭亨歷任中軍都督府左都督,封武安侯,祿千五百石,予鐵券,留守北京[3]

永樂年間

永樂元年,鄭亨擔任總兵官,率領武成侯王聰、安平侯李遠守備宣府。鄭亨到關邊時,考察宣府、萬全懷來地形,在數個城堡中選擇一個可以容全部兵馬的城堡,進行修建並貯存水井,並保持戰備狀態。後北方敵寇抵達,城堡夜升火併鳴炮堅守。永樂三年,召還後不久再派遣守邊。永樂七年,鎮守開平[4]

永樂八年,明成祖朱棣親自北征,命鄭亨督護運輸兵餉。出塞後,擔任右哨,追擊本雅失裏。大軍在阿魯臺相遇,鄭亨率先進攻並大破,論首功。同年冬天,鎮守宣府。永樂十二年,再次跟隨朱棣北征,率領中軍。戰場忽然降溫,鄭亨在追敵中身中流矢而撤退,之後與大軍會合再行攻破。永樂二十年,再次跟隨朱棣出塞,統領左哨,率領萬人在屈裂河擊敗兀良哈,之後護送輜重部隊歸還,仍鎮守開平。朱棣的五次出征,鄭亨均跟隨在旁[5]

洪熙、宣德年間

明仁宗即位後,鎮守大同。洪熙元年,佩征西前將軍印。其在大同進行屯田,守衛完備,從此大同的寇患解決。宣德元年,召還掌管後軍都督府事。之後,仍然鎮守大同,轉餉於宣府。招降迤北部長四十九人,請於朝廷,獲得厚撫,之後歸附明軍的人陸續不斷。宣德九年,死於任上[6]。之後贈漳國公,謚忠毅。其妾張氏上吊自盡以殉葬,贈淑人。鄭亨之子鄭能繼承爵位,武安侯傳至明亡[7]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1. ^ 明史》(卷146):「鄭亨,合肥人。父用,洪武時,積功為大興左衛副千戶。請老,亨嗣職。洪武二十五年,應募持檄諭韃靼,至斡難河。還,遷密雲衛指揮僉事。」
  2. ^ 明史》(卷146):「燕師起,以所部降。戰真定,先登,進指揮使。襲大寧,至劉家口,諸將將攻關,成祖慮守關卒走報大寧得為備,乃令亨將勁騎數百卷旆登山,潛出關後,斷其歸路。急攻之,悉縛守關者,遂奄至大寧。進北平都指揮僉事。夜帥眾破鄭村壩兵,西破紫荊關,掠廣昌,取蔚州,直抵大同。」
  3. ^ 明史》(卷146):「還戰白溝河,逐北至濟南,進都指揮同知。攻滄州,軍北門,扼餉道東昌。戰敗,收散卒,還軍深州。明年戰夾河、槁城,略地至彰德,耀兵河上。還屯完縣。明年從破東平、汶上,軍小河。戰敗,王真死。諸將皆欲北還,惟亨與朱能不可。入京師,歷遷中府左都督,封武安侯,祿千五百石,予世券。留守北京。時父用猶在,受封爵視亨。」
  4. ^ 明史》(卷146):「永樂元年,充總兵官,帥武成侯王聰、安平侯李遠備宣府。亨至邊,度宣府、萬全、懷來形便,每數堡相距,中擇一堡可容數堡士馬者,為高城深池,浚井蓄水,謹瞭望。寇至,夜舉火,晝鳴炮,並力堅守。規劃周詳,後莫能易。三年二月召還,旋遣之鎮。七年秋,備邊開平。」
  5. ^ 明史》(卷146):「明年,帝北征,命亨督運。出塞,將右哨,追敗本雅失裏。大軍與阿魯臺遇。亨帥眾先,大破之。論功為諸將冠。其冬仍出鎮宣府。十二年復從北征,領中軍。戰忽失溫,追敵中流矢卻,復與大軍合破之。二十年復從出塞,將左哨,帥卒萬人,治龍門道過軍,破兀良哈於屈裂河。將輜重還,擊破寇之追躡者,仍守開平。成祖凡五出塞,亨皆在行。」
  6. ^ 明史》(卷146):「仁宗即位,鎮大同。洪熙元年二月,頒制諭及將軍印於各邊總兵官。亨佩征西前將軍印。在鎮墾田積谷,邊備完固,自是大同希寇患。宣德元年召掌行後府事。已,仍鎮大同,轉餉宣府。招降迤北部長四十九人,請於朝,厚撫之,歸附者相屬。九年二月卒於鎮。」
  7. ^ 明史》(卷146):「贈漳國公,謚忠毅。妾張氏,自經以殉,贈淑人。子能嗣,傳爵至明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