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常安
生平
十七歲補諸生貢入國子監學習。初為刑部筆帖式,雍正元年(1723),太原府通判;二年至三年,滿洲鑲紅旗副都統,出任冀寧道和山西糧驛道;六年,廣西按察使;八年,雲南布政使,貴州布政使;十一年,江西巡撫。乾隆元年,督理北路糧餉,駐鄂爾昆城;四年,盛京兵部侍郎,在官署建「澄觀樓」;次年調刑部侍郎,出任漕運總督;六年(1741)十二月,降浙江巡撫,兼任兩浙鹽運使。常安在浙江久,有惠政。乾隆十二年(1747)被閩浙總督喀爾吉善彈劾,卒於獄。《清史稿》卷338有傳。「常安少受業於尚書韓菼,工文辭,有所論著,多譏切時事。其坐譴多舉細故,遽從重比。時論疑其中蜚語以死,非其罪也」[2]。
雍正帝胤禛未即位時曾為常安書寫「受宜堂」匾額(載楊鍾羲《雪橋詩話》卷5)。與河道總督高斌、文人程嗣立交友。
著有詩文集《受宜堂集》(湖南巡撫馮光裕、吳世尚(字六書,號群玉,著《莊子解》、《楚辭疏》)序與自序,1735)、《受宜堂駐淮集》(程嗣立序,1735)、《澄觀樓倡和詩》、《醉紅亭詩鈔》,部分詩作載於伊福納輯《白山詩鈔》。另有《明史評》、《瀋水三春集》(記載盛京風物,1740)、《班餘剪燭集》(1740)、《從祀名宦傳》、《受宜堂宦遊筆記》(1746)、《古文披金》等。乾隆十年,撰寫《重建杭郡名宦鄉賢祠記》(石刻)(載丁丙《武林坊巷志》)。為順治九年(1652年)壬辰科進士李來泰的文集《蓮龕集》作序。為書法家蔣衡的《拙存堂文集》作序。
家庭
- 始祖瑚席布(c.1600s-?),驍騎校,從龍入關。「瑚席布,鑲紅旗人,世居葉赫地方,來歸年分無考,任驍騎校。其子䝉古爾岱原任郎中,華色原任副都統。孫興保原任頭等䕶衛。……曽孫塞克原任佐領,常安現任浙江廵撫,常鈞現任知府」(據《八旗滿洲氏族通譜》卷22)。
- 祖父蒙固爾岱(c.1630s-?),戶部郎中、陝西布政史。胞兄華色,副都統。
- 父興葆(1662-1729),平郡王府頭等䕶衛。母鄂卓氏(父鑲紅旗滿洲、甘肅巡撫、倉場侍郎伊圖)。
- 胞弟常鈞(字和亭,1702-1789),雍正四年(1726)丙午科翻譯舉人,歷任甘肅巡撫、湖南巡撫[3],乾隆二十九年(1764)以軍功授世襲雲騎尉,著《清話問答四十條》(親家、吏部尚書文勤公永貴序,1758)、《敦煌雜鈔》。原配瓜爾佳氏(父內務府正黃旗滿洲、內務府員外郎哈什泰),繼配鄂卓氏(父正紅旗滿洲、禮部郎中兼佐領五格)。其:
- 子納蘭琇、納蘭珉、納蘭琦,為其父著述校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