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杜卡斯 (至尊者)

約翰·杜卡斯希臘語Ἰωάννης Δούκας羅馬化Iōannēs Doukas;約1125-1127年出生–1200年)是拜占庭帝國的一位將領與貴族,父親為君士坦丁·安格洛斯,母親為阿歷克塞一世皇帝的第七個孩子狄奧多拉·科穆寧娜,約翰·杜卡斯是這對夫妻的長子,「杜卡斯」這一姓氏來自於他的祖母伊琳娜·杜卡伊娜英語Irene Doukaina。他在曼努埃爾一世伊薩克二世的時代曾領兵作戰,又因為他是伊薩克二世的親大伯,所以皇帝封他為至尊者英語Sebastokrator。儘管年事已高,他在12世紀八九十年代仍是一位活躍的將領,在死前,還曾覬覦過帝國的皇位。他的後代以科穆寧·杜卡斯為姓,在第四次十字軍後建立了伊庇魯斯專制國

約翰·杜卡斯
至尊者英語Sebastokrator
出生1125/27
逝世1200
貴族安格洛斯家族的科穆寧·杜卡斯分家
配偶可能存在的首位妻子
佐伊·杜卡伊娜
子嗣
伊薩克·安格洛斯
阿歷克塞·科穆寧·杜卡斯
狄奧多爾·科穆寧·杜卡斯
曼努埃爾·科穆寧·杜卡斯英語Manuel Doukas
君士坦丁·科穆寧·杜卡斯
狄奧多拉(名字存疑)
伊琳娜(名字存疑)
安娜(名字存疑)
米海爾·科穆寧·杜卡斯
父親君士坦丁·安格洛斯
母親狄奧多拉·科穆寧娜
宗教信仰東正教

生涯

家族

約翰·杜卡斯的父親君士坦丁·安格洛斯來自小亞細亞的菲拉德爾菲亞(今阿拉謝希爾),也是安格洛斯家族的創立者,他於1110或1115年與阿歷克塞一世的第七個孩子狄奧多拉·科穆寧娜結婚,二人育有四子三女,約翰是長子,他與弟弟安德洛尼卡·杜卡斯·安格洛斯(後來的伊薩克二世與阿歷克塞三世之父)都更喜歡使用來自祖母伊琳娜·杜卡伊娜(「杜卡伊娜」實際就是「杜卡斯」)的,更具威望的姓「杜卡斯」,而不是父親的姓「安格洛斯」[1][2]。約翰的出生日期未知,唯一與此有關的記載稱他在1185年就已是個老人了[3]。一位科穆寧王朝系譜學家康斯坦蒂諾斯·瓦爾佐斯(Konstantinos Varzos)將他的出生年份定在1125-1127年之間[2]

曼努埃爾一世、安德洛尼卡一世時期

1166年3月,約翰·杜卡斯首次在記載中出現,他與弟弟們一起參加了一次宗教會議,會上對《約翰福音》中「因為父是比我大的」這句話的解釋爭議做出了裁決[3][4]。1176年,他又與弟弟安德洛尼卡一起以中級指揮官的身份參加了與羅姆蘇丹國進行的密列奧塞法隆戰役;戰鬥中,曼努埃爾一世皇帝命令約翰對包圍拜占庭軍的塞爾柱突厥士兵發起反擊,但約翰只進攻一次就被迫撤退,沒有取得什麼戰果[3][4]

 
讓·科龍比英語Jean Colombe繪製的微縮畫英語Miniature (illuminated manuscript),描繪了殺死斯蒂芬·哈吉奧克里斯托佛里特斯的場面,屬於《海外篇章法語Passages d'outremer》的一部分,藏於法國國家圖書館,約繪於1473年

曼努埃爾一世死後不久,安德洛尼卡一世上台,與大多數貴族親戚一樣,約翰·杜卡斯反對其專制統治,但又被逼簽署了效忠皇帝的書面誓言。1185年9月11日,約翰的侄子伊薩克·安格洛斯殺死了安德洛尼卡的近臣史蒂芬·哈吉奧克里斯托夫萊斯,隨後逃入聖索菲亞大教堂尋求庇護,約翰與長子伊薩克也加入他一邊。第二天,被伊薩克的行動喚起的民眾發動起義,推翻了安德洛尼卡一世,但伊薩克·安格洛斯猶豫於是否要稱帝,這時,據尼基塔斯·霍尼亞提斯狄奧多爾·斯庫塔利歐特斯英語Theodore Skoutariotes的記載,約翰·杜卡斯露出了自己的光頭,要求為自己加冕,但聚集的民眾對此表示強烈反對,因為約翰和安德洛尼卡一世一樣,都已是個老人了,隨後伊薩克·安格洛斯被加冕,稱伊薩克二世[3][5]

伊薩克二世、阿歷克塞三世時期

侄子的即位使約翰·杜卡斯躍居帝國貴族的最高層級,他被授予「至尊者英語Sebastokrator」的頭銜[3][6]。儘管年事已高,約翰在伊薩克二世時期仍是個活躍的將領。尼基塔斯·霍尼亞提斯記載,在1185年諾曼-意大利入侵中,約翰·杜卡斯在庫普塞萊(今伊普薩拉)陪同皇帝會見使者,他因為伊凡·阿森(後來的保加利亞沙皇)出言不遜而命人掌摑他,這間接導致了後者於這一年底發動叛亂[7]。1186年,約翰·杜卡斯被任命為平定保加利亞叛亂的總指揮,據霍尼亞提斯的記載,他雖表現不錯,但皇帝很快懷疑他覬覦皇位,於是用盲眼將軍約翰·坎塔庫澤努斯(John Kantakouzenos)替換了約翰·杜卡斯[8][3][9]。1191年,約翰·杜卡斯再次被派往保加利亞戰場,與侄子伊薩克皇帝一起指揮後衛部隊,儘管拜占庭軍在特里亞夫納戰役英語Battle of Tryavna中慘敗,約翰的部隊得以完好地撤走[3][9]。同一年,他還參加了一場宗教會議,普世牧首多西塞烏斯英語Dositheus of Constantinopl在此次會議上辭職,此次會議的記載中稱約翰為「皇帝最尊貴的親屬」[10]

此後,伊薩克皇帝仍然懷疑約翰對皇位有野心,1187年,約翰的親家阿歷克塞·布拉納斯英語Alexios Branas發動叛亂,更加深了皇帝的懷疑[3][9]。皇帝的猜疑或許是有道理的,1195年,約翰·杜卡斯的另一個侄子很快發動政變推翻了伊薩克,自己稱帝,稱阿歷克塞三世,約翰在他的稱帝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3][11]。此後,約翰在記載中只出現過一次,1199年,阿歷克塞的兩個女婿安德洛尼卡·科穆寧和伊薩克·科穆寧都去世,皇帝也沒有兒子,這引發了繼承問題,儘管年事已高,約翰·杜卡斯仍然希望繼承皇位,為此,他與外甥曼努埃爾·卡米澤斯英語Manuel Kamytzes及其他皇室成員發生了爭吵[12]。此後不久,大1200年,約翰·杜卡斯去世[13]

家庭

約翰·杜卡斯結了一次或兩次婚,其中一位妻子佐伊·杜卡伊娜(Zoe Doukaina)的名字是已知的,她是君士坦丁·馬克羅杜卡斯與安娜·杜卡伊娜(Anna Doukaina)的女兒。如果他結過兩次婚,那麼第一次婚姻應發生在1150年,這位名字不詳的妻子則在1165年去世;這種情況下,他與佐伊·杜卡伊娜的婚姻應發生於1170[14]

 
約翰·杜卡斯之子狄奧多爾稱塞薩洛尼基皇帝時鑄造的琥珀金硬幣,左面是皇帝,右面是塞薩洛尼基的主保聖人聖德米特里

約翰·杜卡斯有五個合法兒子和三個合法女兒,其中前兩位兒子可能是在第一段婚姻中誕生的,後三位兒子則可確定是佐伊·杜卡伊娜的孩子;三個女兒很可能都是佐伊的孩子,另外,他還與情婦生下了一個私生子[15][16]

先祖

 
 
 
 
 
 
 
 
 
 
 
 
 
 
 
 
 
 
2. 君士坦丁·安格洛斯
 
 
 
 
 
 
 
 
 
 
 
 
 
 
 
 
 
1. 約翰·杜卡斯
 
 
 
 
 
 
 
 
 
 
 
 
 
 
 
 
 
 
 
 
24. 曼努埃爾·厄洛提科斯·科穆寧
貴族
 
 
 
 
 
 
 
12. 約翰·科穆寧
宮內軍長官英語domestikos ton scholon
 
 
 
 
 
 
 
 
 
 
 
6. 阿歷克塞一世·科穆寧
拜占庭帝國皇帝(1081–1118)
 
 
 
 
 
 
 
 
 
 
 
 
 
 
26. 阿歷克塞·查隆英語Alexios Charon
 
 
 
 
 
 
 
13. 安娜·達拉瑟娜英語Anna Dalassena
 
 
 
 
 
 
 
 
 
 
 
27. 阿德里婭娜·達拉瑟娜(Adriana Dalassene)
 
 
 
 
 
 
 
3. 狄奧多拉·科穆寧娜
 
 
 
 
 
 
 
 
 
 
 
 
 
 
 
 
 
28. 約翰·杜卡斯英語John Doukas (Caesar)
凱撒
 
 
 
 
 
 
 
14. 安德洛尼卡·杜卡斯英語Andronikos Doukas (cousin of Michael VII)
宮內軍長官
 
 
 
 
 
 
 
 
 
 
 
29. 伊琳娜·佩戈尼蒂薩(Irene Pegonitissa)
 
 
 
 
 
 
 
7. 伊琳娜·杜卡伊娜英語Irene Doukaina
 
 
 
 
 
 
 
 
 
 
 
 
 
 
15. 保加利亞的瑪利亞英語Maria of Bulgaria
 
 
 
 
 
 
 
 
 
 

腳註

  1. ^ Polemis 1968,第85–87頁.
  2. ^ 2.0 2.1 Varzos 1984a,第641頁.
  3.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Polemis 1968,第87頁.
  4. ^ 4.0 4.1 Varzos 1984a,第643頁.
  5. ^ Varzos 1984a,第643–644頁.
  6. ^ Varzos 1984a,第644頁.
  7. ^ Magoulias 1984,第199頁.
  8. ^ Magoulias 1984,第217頁.
  9. ^ 9.0 9.1 9.2 Varzos 1984a,第645頁.
  10. ^ Varzos 1984a,第647頁.
  11. ^ Varzos 1984a,第646–647頁.
  12. ^ Varzos 1984a,第647–648頁.
  13. ^ Varzos 1984a,第648頁.
  14. ^ Varzos 1984a,第641–642, esp. note 5頁.
  15. ^ Varzos 1984a,第648–649頁.
  16. ^ Polemis 1968,第87–88頁.
  17. ^ Varzos 1984b,第540–543頁.
  18. ^ Varzos 1984b,第544–548頁.
  19. ^ Varzos 1984b,第548–637頁.
  20. ^ Polemis 1968,第89–90頁.
  21. ^ Varzos 1984b,第637–656頁.
  22. ^ Polemis 1968,第90頁.
  23. ^ Varzos 1984b,第656–664頁.
  24. ^ Polemis 1968,第91頁.
  25. ^ Varzos 1984b,第664–667頁.
  26. ^ Varzos 1984b,第667–668頁.
  27. ^ Varzos 1984b,第668–669頁.
  28. ^ Varzos 1984b,第669–689頁.
  29. ^ Polemis 1968,第91–92頁.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