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陽橋
29°51′40″N 118°27′38″E / 29.86107°N 118.460563°E
紫陽橋 | |
---|---|
安徽省文物保護單位 | |
地址 | 黃山市歙縣 |
分類 | 古建築 |
時代 | 明 |
編號 | 6-52 |
認定時間 | 2012年6月 |
紫陽橋是位於中國安徽省黃山市歙縣徽城鎮城東南紫陽村練江之上、高眉和紫陽兩山之間的一座縱列式法券大型聯拱石拱橋,為明萬曆三十四年至四十二年間(1606–1614)[1]由數任徽州知府協力築成,原名壽民橋,因西近紫陽山而得今名[2]。橋長140米,寬10米,高14米,八墩九孔,孔徑12.4米,採用紅砂岩砌築,為歙縣古橋中最高最寬者,往來船隻不落風帆桅杆即可穿行[3]。
此橋上游為漁梁壩和太平橋,東側橋頭原有鄔公祠,祀主持造橋的徽州知府鄔元會,今已不存[4],橋上可北望濱江而建的漁梁碼頭。
參見
參考資料
- ^ 《我省5座明朝古桥将全面修复》. 中安在線. [2014-11-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2-04).
- ^ 清·馬步蟾修,夏鑾纂,《道光徽州府志·卷四·營建志·橋樑》:紫陽橋在城南五里,即壽民橋,萬曆間知府楊松年、鄔元會、楊楷、洪有助數年協事乃成,修二十餘丈為垛,而洞其中者九,南沿溪為堤達霞山,北有祠,祀鄔公,建橋時有紅暈之瑞。
- ^ 《歙县境内主要古代桥梁和关隘》. 安徽文化網. [2014-11-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年12月5日).
- ^ 熊軍 (編). 《歙县 徽商之源》. 安徽省合肥市: 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3: 315. ISBN 7-212-02265-9.
這是一篇關於安徽的小作品。您可以透過編輯或修訂擴充其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