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紹五胡十六國時代前燕官員。魏郡魏縣人。其父為後趙司空申鍾。弟弟申胤也是前燕官員。

其父申鍾在後趙冉魏擔任要職,352年被前燕輔弼將軍慕容評擊敗並俘虜,從此在前燕麾下效力。

申紹在前燕擔任尚書右丞。369年十一月,前燕吳王慕容垂與掌權的太傅慕容評發生衝突,投奔前秦。慕容評得知後,因范陽王慕容德與慕容垂交好,將其連座免官,而慕容垂的直屬部下,如車騎從事中郎高泰都被免官。申紹勸諫慕容評說道:「現在吳王出奔,人們都在議論太傅和吳王之間的恩怨。太傅應該在吳王僚屬中提拔賢者,消除不必要的謠言。」慕容評提拔誰。申紹回答說:「高泰是最有適任的。」慕容評就讓高泰復職,任命他為尚書郎。

當時,連年兵難,國力大疲。皇太后可足渾氏擾亂國政,慕容評貪得無厭。朝廷賄賂橫行,官員不按才能而按賄賂選拔,群臣百官一片怨恨憤怒。申紹對此表示擔憂,上疏說:「守宰(郡太守縣令等地方長官),是實現天下大治的根本。如今守宰,大都任非其人、有的是出自軍隊的武臣,有的是生長於富貴人家的貴戚,沒有經由鄉舉里選,沒有經歷朝廷的職務。法提升黜免毫無準則,怠惰者不畏懼遭受刑罰,清廉勤勉者沒有獲得獎賞的激勵。百姓困弊,盜賊橫行,政綱頹廢,法度紊亂,沒有人能互相監督震懾。官吏冗多,超過前代。公私糾葛,不勝其煩。我大燕戶數人口,相當於二寇(前秦、東晉)之和,武器戰馬的精良強勁,四方沒有誰能比。然近來屢戰屢敗,這全都是由於守宰徵調賦稅不公平,侵吞漁肉無休無止,出征的和留下的全都窘困,沒有人肯捨生戰鬥。後宮的女子有四千多人,童僕、侍者、奴隸、差役尚在其外,一天的費用,就值萬金。官吏百姓也效仿這一做法,競相奢侈浪費。秦國僭越尊號,晉朝偏居一隅,尚能有條不紊地治理國家,懷有兼併天下之心,而我國上行下效因循陋習,越來越失去秩序。我們的混亂,正是他們的願望。我認為應該精心選擇守宰,裁撤冗官冗職。安撫士兵的家屬,節減公私浪費,抑止浮華靡費,珍惜支出費用,獎賞一定與功勞相稱,刑罰一定與罪行相當。如此則桓溫、王猛可以斬殺,晉朝、秦國也可以攻取,豈只保境安民。索頭什翼犍(代王拓跋什翼犍)老朽昏庸,雖很少貢奉,也沒有能力作亂。我國卻讓士兵遠征戍衛,這有損無益。不如將兵力調至并州,控制西河,南固壺關,北固晉陽,西寇來犯,可以抵禦防守。也勝於保衛孤城戍守無用之地。」他呼籲重新審視守宰的選拔,減少官府的經費,明確獎罰。奏疏進上,沒有回音。後來他擔任常山郡太守。

370年十二月,前秦攻陷鄴城,前燕滅亡。申紹被前秦君主苻堅任命為散騎侍郎。他和散騎侍郎韋儒被任命為繡衣使者,代表皇帝巡視、懲罰不法之行。巡視關東(前燕故地)州郡,觀察風俗民情。勸勉農耕蠶桑,賑濟撫恤貧困,收斂安葬死者,表彰節義行為。前燕時代的政令有不利於百姓的,全都加以修改、廢除。之後轉任河間相。

372年八月,申紹應鎮守冀州的陽平公苻融之邀,擔任治中別駕。同年,苻融因為擅自建造學舍而被官府糾劾。他派主簿李纂到長安去陳述理由,李纂卻因焦慮而死在途中。苻融問申紹:「還有誰可以派去?」申紹說:「燕國尚書郎高泰,清晰明辯,有膽有謀,可以派去。」苻融派高泰為使者前往長安,與宰相王猛交談,洗清了苻融的嫌疑。

苻融年輕,為政喜好新奇,推崇以苛察體現精明。申紹多次勸他改正,轉向實行寬容和緩的政策。苻融雖然尊敬申紹,卻未能完全聽從他。後申紹調任濟北太守,離開鄴城,苻融多次因為犯有過錯而失去聲望,多次導致被譴責,才悔恨沒有聽從申紹的話。

380年七月,長樂公苻丕擔任都督關東諸軍事、冀州牧,鎮守鄴城,申紹擔任他的別駕。後被召至中樞,擔任尚書。

382年十月,苻堅萌生了征服東晉的強烈願望,並決定付諸行動。申紹與苻融、石越等眾多朝臣,上書反對苻堅出征達數十回。苻堅卻說:「我親自攻打晉國,強弱對比,就像疾風掃枯葉一樣。但朝廷內外的反對,我真不理解。」苻堅最終沒有聽從。

383年,苻堅征伐江南,卻在淝水之戰中遭遇歷史性失敗,激起了前秦屬下諸部族的謀反。384年二月,高泰因是前燕的舊臣,被懷疑懷有二心,於是和同郡的虞曹從事吳韶逃回勃海故里避禍。這時,慕容垂已經自立,建立了後燕,吳韶勸高泰,燕國的軍隊近在肥鄉,應該前去歸附。高泰說:「我們為的是逃避災禍而已,離開一君,又去事奉另一君,這是我所不願意干的。」申紹見到他後感嘆地:「去就全都依循道理,可以稱得上是君子。」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