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貝故居
拉貝故居位於江蘇省南京市鼓樓區小粉橋1號,是1932至1938年間德國西門子公司駐南京代表處代表、南京國際安全區主席約翰·拉貝(John H. D. Rabe)的故居。
拉貝故居 | |
---|---|
拉貝在南京的故居,2008年7月 |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 | |
地址 | 江蘇省南京市鼓樓區 |
座標 | 32°03′10″N 118°46′41″E / 32.05269°N 118.77808°E |
分類 |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
時代 | 1934~1938年 |
編號 | 7-1716-5-109 |
認定時間 | 2013年3月 |
拉貝故居是一座德式小洋樓,和孫中山故居中山樓都位於南京大學南園內。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殺期間,拉貝包括住宅和小花園的住所共收留、保護了600多名中國難民。拉貝目睹了侵華日軍的暴行,他和他領導的十多位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成員一起,拯救了20多萬中國人的生命。1937至1938年間,拉貝記下了當時南京大量的歷史事實,後來寫就著名的《拉貝日記》。
1996年12月,拉貝的外孫女萊茵哈特夫人在美國紐約公開了《拉貝日記》,拉貝故居重新回到了人們的視野中。2003年德國總統約翰內斯·勞訪問南京大學後,積極推動故居修繕和改建計劃的啟動。2005年12月6日,南京大學與德國駐上海總領事館、西門子公司簽訂協議,除修繕故居外,並將在故居原址建立「拉貝與國際安全區紀念館」、「拉貝國際和平與衝突化解研究交流中心」。
2006年10月31日上午,南京大學與德意志聯邦共和國駐上海總領事館、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江蘇博西家用電器銷售有限公司攜手宣佈,修繕一新的約翰·拉貝故居正式對外開放。拉貝故居現已成為江蘇省和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目前總面積為1628平方米,分為六個展區,共展出300多張圖片、50多件實物及4部影像資料片。拉貝的孫子托馬斯·拉貝教授在揭幕典禮上發表了演講。他說:「任何時候,為了和平,我們都將不畏艱辛!」他指出,我們衷心希望「紀念館」、「研究交流中心」能夠為1937年南京的歷史事件的和解作出貢獻,同時也能推動人們思考,如何才能及時避免衝突、保持世界和平。托馬斯是《拉貝日記》保管人、海德堡大學醫學教授。
約翰·拉貝與國際安全區紀念館
2006年10月31日,「拉貝與國際安全區紀念館」正式對外開放。[1]紀念館總面積1628平方米,分6個展區,展出的300多份照片、文件和歷史資料記錄了拉貝的生平事跡,以及拉貝和南京安全區的成員在南京大屠殺中拯救無辜者生命過程中所付出的英勇努力。拉貝故居紀念館參觀時間:周一至周五,上午8:30至下午16:30。自2008年以來, 南京大學拉貝與國際安全區紀念館是一個奧地利國外服務機構的派遣志願者服務單位。
拉貝故居和平志願者活動
拉貝與國際安全區紀念館成立於2006年10月31日,並在2010年入選國際和平博物館名單。作為國際和平與衝突化解研究交流中心,拉貝館是中外交流的一個重要窗口;作為和平教育基地、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它吸引着源源不斷的來自世界各地的志願者。自建館以來,拉貝紀念館共接收國內外學生志願者33名來館交流、志願服務。
目前的志願服務工作包括史料徵集、檔案整理、宣傳策劃等方面的服務工作。如部分外文史料的翻譯、展板內容的編寫、學生和平教育活動的策劃準備、南京大屠殺倖存者的採訪及資料整理等等。除此之外,中外志願者定期展開以「戰爭」、「和平」、「歷史」等為主題的研討會,加深了與會者對於歷史事實的了解。
志願服務的持續展開不僅加強了中外友好交流,在大、中、小學生中有效地推行了和平教育理念,也極大豐富了拉貝館的館建工作,對進一步緬懷拉貝先生仁愛之心、促進世界和平與人類文明進步產生了積極的影響。「給全球以和平,給人類以慈悲」,這是全世界愛好和平人民的共同心聲,也是每一位來此志願服務的同學的精神指引。積極為世界和平與和解作出力所能及的貢獻,是和平志願者的共同願望。
參見
註釋
- ^ 南京大学拉贝与国际安全区纪念馆举行10周年庆典“南京大学拉贝发展基金”续签第三期合作协议. 新浪新聞. [2016年11月23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