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東壁遺書

崔東壁遺書》,即清代崔述著述十九種。崔述亡故後,其門生陳履和加以整理並刊刻。遺書又以《考信錄》三十二卷最重要。

《崔東壁遺書》書影
《崔東壁遺書》書影

崔述是舉人出身,歷官福建羅源等知縣。[1]乾隆五十七年,陳履和在北京會試,看了崔述的《朱泗考信錄》書稿,極為佩服,立即拜崔述為師。嘉慶六年,崔述以老病乞休,以著述自娛。崔述生平極少與人交遊,崔述與陳履和相聚只有兩個多月,以後就不再見面。嘉慶二十年(1815),臨終前將自己的書裝為九函,留下遺囑,「吾生平著書三十四種,八十八卷,俟滇南陳履和來親授之」。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二月卒。崔述死後第二年,陳履和至彰德,輯其遺稿,道光四年(1824年),陳履和在浙江金華府東陽縣知縣任上,竭盡財力付梓刻印《崔東壁遺書》。《東壁遺書》刻印之後,在當時並未引起人們的注意。陳履和曾說:「其持論實不利於場屋科舉,以故人鮮信之,甚有摘其考證最確,辨論最明之事,而反用以詆毀者。四海之大,百年之久,必有真知。」

日本學者那珂通世從漢學家狩野直喜那裏獲贈《崔東壁遺書》,並於1903年將《崔東壁遺書》加上標點後排印出來,引起日本漢學界的重視。1921年顧頡剛胡適處得到《崔東壁遺書》。[2]是年顧頡剛開始標點、整理《崔東壁遺書》。1936年由上海亞東圖書館出版,1983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重印。

註釋

  1. ^ 清史稿·列傳二百六十九·儒林三》
  2. ^ 1921年1月24日,胡適在致顧頡剛信中說:「近日得崔述的《東壁遺書》(還不是全書,乃是《畿輔叢書》本,只有十四種,但《考信錄》已全)覺得他的《考信錄》有全部翻刻的價值,故我決計將此書單行,作為《國故叢書》的一種。此書我一二日內可看完。今先送上《提要》一冊。此為全書最精采之部分,你看了便知他的書正合你的『偽史考』之用。」(《告得〈東壁遺書〉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