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2×39毫米步槍彈,在北約國家也稱7.62毫米蘇聯彈(7.62 Soviet)或.30口徑俄制短彈(.30 Russian Short),是前蘇聯於1944年研發的中間型威力槍彈,與北約標準7.62×51mm NATO相比,威力較低,起初為SKS設計,戰後並且使用於包括AK在內的許多蘇聯及俄國系統的槍械。鍍質被覆,大型低碳鋼彈芯,少量的於被覆與彈芯之間。

7.62×39mm
左至右:12.7mm NATO.300 WinMag.308 Winchester7.62mm Russian5.56mm NATO.22 LR
類型中間型威力槍彈
原產地 蘇聯
服役記錄
服役期間1944年—
參與戰爭1956年匈牙利革命至今
生產歷史
研發日期1944年
生產日期1944年—
基本規格
彈殼類型有緣縮口錐狀瓶型
彈頭直徑7.90 mm(0.311英寸)
底緣直徑11.30 mm(0.445英寸)
彈殼長度38.65 mm(1.522英寸)
全長55.80 mm(2.197英寸)
底火種類Berdan
裝藥種類SSNF 50
裝藥量24.7 gr
彈道表現
彈頭重量/種類 槍口初速 能量
123 gr(8 g) Spitzer 710 m/s(2,300 ft/s) 2,010 J(1,480 ft·lbf)
測試槍管長度:16
來源:7.62x39mm Data at ChuckHawks.com

本彈種可算是歷來產量最多的步槍子彈,但不能叫做最被廣泛應用的步槍子彈。這是因為小口徑步槍問世後,新型制式步槍多採用新為彈型,唯因為世界再無大規模戰爭爆發,所以新彈型的產量反而較本彈為少。

研發歷史

7.62×39受到德國7.75×39與7.92毫米短彈的影響[1]。蘇聯在戰後採用的AK突擊步槍就是根據7.62×39彈藥而設計。M43步槍彈是蘇聯軍方於二戰後的標準步槍彈藥,並推廣到前華沙公約國以及各共產主義國家,這種彈藥在蘇聯軍隊大量裝備到1970年代,才被5.45×39毫米M74小口徑步槍彈所取代,但這種彈藥仍在世界多國持續生產,亦有不少新款步槍仍兼容這種彈藥。該彈同時也是最常見的中心底火式步槍子彈及中間型威力槍彈

微錐形的彈殼設計,有助於使用廉價的鋼來代替黃銅製造彈殼(微錐形彈殼設計可以減小抽殼阻力,這對延展性不足的鋼材尤為重要),可降低上彈及退殼的故障率。

 

彈道表現

彈道表現與.30-30相似,於50公尺處會先顯著降低再提升,後座力較低。

但彈頭飛行速度較.30-30快和彈道較平直。

種類

M43

大型低碳鋼芯,銅製(後來生產的基本都是覆銅鋼被甲以降低成本)被甲,被甲與鋼芯之間有一層很薄的鉛套,方便嵌入膛線並且降低槍管磨損。

M67

鉛芯,無鋼芯,彈頭長度較M43短。由南斯拉夫開發,目的是獲得比M43更好的致傷效果和更加的精度。

BZ

穿甲燃燒彈(API),有一枚較大的尖頭硬化鋼芯,鋼芯前部填充燃燒劑並有一截額外被甲保護。彈尖塗黑加紅圈(東方陣營彈頭色標,黑色表示有穿甲用硬化鋼芯,紅圈表示有燃燒效應)。用以射擊輕防護目標(可擊穿數毫米鋼板),燃燒劑可以引燃易燃目標(比如車輛油箱),亦能指示彈道落點(燃燒劑點燃時會有閃光和一小團黃白色煙霧)。

T

曳光彈,較M43彈頭略長,平底無尾錐,有一短小的尖頭鋼芯,節約下來的空間用以裝配曳光管。彈尖塗綠色,用以指示修正彈道。

優缺點

 
5種中間威力子彈/小口徑子彈和北約步槍彈的比較(由左至右): .30卡賓槍彈、kurz短彈、M43短彈、M74小口徑子彈、SS109小口徑子彈、7.62毫米北約標準子彈

優點

小口徑步槍彈成為新制式步槍子彈主流的同時,仍然有很多國家使用本型槍彈(M43)為制式步槍子彈,其中原因是本彈的設計比較同期前後的其他類似槍彈有優勝之處:

  1. 率先使用了大型低碳鋼彈芯,重量較輕且有尾錐(方便彈頭在降低到音速以下後仍能保持穩定),而致初速高出其他中間型威力槍彈(每秒六百米)甚多(可達每秒七百多米),故彈道較平直,精度和威力有保證。
  2. 鋼芯替代部份鉛芯後,保障了在較低初速下,仍然獲得良好的貫穿作用(較純鉛芯)。在被甲、彈殼方面也基本採用覆銅鋼與塗漆鋼代替黃銅,而軟鋼比鉛、銅便宜,使得槍彈造價低。
  3. 彈頭能量衰減慢,可保持貫穿力,最大射程和最大殺傷距離較小口徑步槍子彈遠,在飛行過程中對於障礙物(草叢、灌木、薄板等)不像小口徑槍彈那樣敏感,在障礙物較多的作戰環境下較為有利。即使AK-74服役多年,在俄羅斯和前蘇聯和華約成員國中,AKM和其仿製型仍然被前線部隊少量保持在服役狀態中。
  4. 對比同期的7.62毫米北約子彈更適合作為步槍彈藥,雖然7.62毫米北約子彈的威力及射程都比本彈大,但其後坐力在全自動射擊時也過大,故不少北約國家的軍隊索性取消其自動步槍的全自動模式,而本彈在連射時的後坐力仍屬可控,即使部分使用國的軍隊更新步槍,但繼續以本彈為標準步槍彈藥。
  5. 曾被多國軍隊採用為制式彈藥,當中有不少國家仍未大量採用小口徑彈藥,並且有新型步槍繼續兼容該彈。由於生產國家和廠家多,產量和庫存量龐大,價格低廉。在美國,軍隊剩餘版每整箱有750發,在2016年的零售價大約$200美元一整箱。

缺點

因為為遷就戰時思維,盡可能使用和當時制式手槍和步槍子彈的相同口徑,7.62×39mm彈仍然屬於中口徑步槍子彈,由於諸多原因,漸被小口徑步槍彈代替:

  1. 為了滿足較大口徑下減低子彈的威力,所以只可以用減小彈殼、彈頭的長度,故全彈的大小和重量,只比莫辛-納甘步槍7.62×54mmR小了一半,比現代的AK-74突擊步槍5.45×39mm彈重了逾一半。雖然有巨大的存貨量,但假如重新生產的價格其較貴;較大的重量和體積,對於需要大量帶備的射手來說,也是較大的負擔。
  2. 彈頭質量較7.62×54毫米彈小,而配用武器(主要是AK)的膛線纏距卻仍為240mm,所以彈頭被過度穩定(轉速過高),不僅使彈頭帶有強烈的初始擾動(precession),在穿貫敵人身體時亦不易發生翻滾的現象,再加上採用厚實的鋼被甲,所以通常只會簡單地穿過身體(基本不翻滾也不解體),而制止力(指使目標快速喪失戰鬥能力的效果)較差。
  3. 相比起小口徑彈藥,因口徑較大、彈頭質量較大,槍口動能不低,使得總體後座力也較大,加上配合使用的AK-47及類似步槍採用長行程活塞設計,導致連發時槍口上揚比較嚴重。
  4. 生產廠商雖多但質素參差,採用加工精度不高的軟鋼芯且裝配精度較低,使得彈頭同軸度差,影響精度。
  5. 因為初速較低,所以彈道曲率較大,雖然有效殺傷距離可觀,但實際上對二百公尺外的目標,如果不準確調整瞄具便不易命中。

其他名稱

  • 7.62mm 蘇聯
  • 7.62mm 華約
  • 7.62mm ComBloc
  • .30 俄羅斯短彈

用途

  • 軍事使用
  • 警用
  • 狩獵:體型與白尾鹿相仿的中小型獵物

相關資訊

參考文獻

  1. ^ 7.62x39 cartridge(英文). [2007-06-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9-27). 

外部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