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麝
黑麝,又叫黑獐子、褐麂、獐子,門巴語中又稱「拉那」。藏名譯音為「拉瓦納波」。列入中國國家I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國家林業局官方網站和CITES附錄I(除阿富汗、不丹、印度、緬甸、尼泊爾和巴基斯坦的種群外)國家林業局官方網站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黑麝 | |
---|---|
科學分類 | |
界: |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綱: | 哺乳綱 Mammalia |
目: | 偶蹄目 Artiodactyla |
科: | 麝科 Moschidae |
屬: | 麝屬 Moschus |
種: | 黑麝 M. fuscus
|
二名法 | |
Moschus fuscus | |
生態環境
黑麝的棲息地位於海拔3000-4400米之間的寒冷、潮濕的針葉林線附近,還包括冰雪覆蓋的山坡,以及多懸崖峭壁、密林、灌叢地帶。目前所知,適棲範圍內平均密度為每平方公里0.6隻,最高可達每平方公里4.2隻。
特徵
體形與林麝相似,個體小於馬麝,比馬麝矮壯,體長為70- 80厘米,體重7-9千克,肩高約46-50厘米,四肢較馬麝粗壯而短。蹄較大。它的耳朵的上半部、耳尖比林麝寬圓,辟背辟內全呈暗褐色。四肢也比林麝明顯粗壯。[1]身上被有粗硬、疏鬆的體毛,各部位毛均較馬麝的短,長度約為2厘米左右。通體除了背中央一帶微有深橘黃色外,均為純一色的黑褐色或深褐色。頭後的頸背處兩側各有一段斑塊狀間雜的淡黃色毛,俗稱頸紋。雄麝香腺囊均大於馬麝,麝香仁約有羊糞粒大小,顏色較馬麝深。其他特徵與馬麝相同。[2]
習性及活動規律
黑麝生活在特殊的濕潤高山峽谷森林地區,不僅具有林麝攀登樹幹的能力,而且在十分險峻的懸崖峭壁上行動自如,在茂密的灌木叢內能跳越枝幹飛奔,在較密的叢林內鉆竄靈活。與馬麝一樣性情膽怯多疑,一旦發現敵害迅速奔逃。多選擇在大樹下或人跡不易接近的石洞、懸崖下躺臥休息。活動範圍較馬麝小,一般約1000至1500平方公尺,但如遇較大的驚嚇以後,可在數天之內不返回此地,這是與其他麝不同的習性之一,由於黑麝活動地區植物種類豐富,四季都有青草綠葉,所以黑麝多食植物的花、漿果、鮮嫩枝葉、根莖以及苔蘚、菌類植物如各種杜鵑、苔草、高山柳等植物。由於多食新鮮嫩綠植物,黑麝每天排糞的次數較馬麝多,約4至6次。據觀察,雄麝在發情季節為爭偶毆鬥時不僅以獠牙刺傷對方,而且還能以兩條後腿站立用較粗壯的前蹄去登踏對方,並從喉嚨裡發出一些恐嚇對方的聲音。相比之下,黑麝是麝科動物中較為兇猛的一種。與林麝一樣,隨氣候的變化,有垂直遷徙的習性。其他習性及活動規律與林麝相仿。[3]
參考資料
- 黑麝資料
- 麝.熊,劉務林編著,北京:中國林業,1996 ISBN 7503816643
- 中藥材資料
- 中國本草全書. 第328卷,中國文化研究會纂;魯軍主編,北京:華夏,1999 ISBN 7508020006
- 第一屆東亞傳統藥用瀕危物種國際研討會:虎骨及麝香代用品論文集,林淑燕、張瓊如、宋國彰編輯,香港:東亞野生物貿易研究委員會,2001 ISBN 9628619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