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進步

社会学概念

社會進步(Social progress)是指從一個社會在其成員的一般觀點中,社會取得進步而逐步改良的過程。社會進步的概念產生於十九世紀的社會學理論,特別是社會達爾文主義奧古斯特·孔德赫伯特·斯賓塞的著作中。

這一思想形成後,一度非常激進,原因是:在此之前的時代,一般觀念中社會秩序是不變的,或者說是天定的。換句話說,至高無上的神創造了人們生活的社會系統,這個系統永恆不變,如四季更替一般循環,社會在本質上沒有變化,側重的是人類生活中永恆的一面;對社會的看法非常保守,認為即使有變化發生,也僅僅是表層的。

啟蒙時期

歐洲啟蒙時代,思想界取得了巨大的突破,社會學家哲學家開始認識到人們自己可以改變社會和生活方式。社會並非一切是由神來構造,有相當大的餘地是人們自身可以改變的。既然人可以在實踐上構造社會,就一定能夠完全理解社會。於是產生了新的科學學科,去探究社會的真實面目,及如何讓社會得到改良。1750年,法國經濟學家和政治家勞恩男爵安·羅伯特·雅克·杜爾哥首次提出了「進步」的完整概念。

因此,相對於保守主義,進步主義思想開始興起。保守主義者對進步主義開的包治百病丹藥持懷疑、批評或嘲諷態度,他們認為社會變革註定會失敗,因為人就是那副樣子,除了言語的花樣有所改變,其他都一成不變;無論你想嘗試什麼,就是改變不了人類的狀況,看上去變化越大,實質上越沒有什麼改變。唯一能夠取得進步的就是,人類如果明白人性是永恆不變的,就不會跟現實過不去了。

與此相反,進步主義者注意到變化是實實在在地發生着,並且產生選擇的概念。人生不是宿命的;人可以作出選擇,而取得不同結果。從倫理上說,這會讓人自己對人生境遇負責,而不是僅僅看作是神的旨意。

自由觀念

進步主義的思想表達了一種新的人類自由觀念:人用自己的理智判斷來獨立塑造自己。最初,這個觀念看起來似是而非;於是盧梭說:「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1]1789年法國大革命激發了許多新的哲學思想,並且產生了大突破。在德國思想家黑格爾的思想中,人類社會呈螺旋上升式持續發展,趨向於取得更大自由,拓展自由的極限。這一哲學富於宗教和神秘意味,然而在黑格爾的歷史觀之內,歷史的極限是世界與神合一,但與此同時,黑格爾也將這個過程歸結於神學對人類歷史的作用,並且完全認可改良和革命二者的變革在歷史中發生。這是一種充滿希望的哲學,是看見歷史中有真正進步的理性思維。

人類的進步是可查驗的,同樣人也可以回歸到早期形態。在黑格爾看來,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如果事物喪失了存在性,那就是因為它失去了合理性。這句話包含了一個重要的思想,雖然表達得誨澀,那就是:歷史沒有機緣僥倖,而最起碼符合理性原則。

馬克思的激進思想

這個思想在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體系中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在十九世紀中葉出版的《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用雄辯的語言寫道:

資產階級除非對生產工具,從而對生產關係,從而對全部社會關係不斷地進行革命,否則就不能生存下去。反之,原封不動地保持舊的生產方式,卻是過去的一切工業階級生存的首要條件。生產的不斷變革,一切社會狀況不停的動盪,永遠的不安定和變動,這就是資產階級時代不同於過去一切時代的地方。一切固定的僵化的關係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素被尊崇的觀念和見解都被消除了,一切新形成的關係等不到固定下來就陳舊了。一切等級的和固定的東西都煙消雲散了,一切神聖的東西都被褻瀆了。人們終於不得不用冷靜的眼光來看他們的生活地位、他們的相互關係。[2]

資本主義時期在歷史中,在此被激進地理解為一個不斷變革的過程,不斷增長的市場溶解了人類生活中一切不變的成分。保守主義關於人類生活一成不變的信念,被徹底地否定了。

現代主義

現代主義斷言,人類運用科學、技術和社會實踐等手段,能夠創立、改進和改造自己的社會形態。這個思想在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激勵的俄國革命中國革命中被發揮到了極限,認為大字不識的農民被科學技術武裝起來之後,一定能夠建立一個公正、平等的社會主義社會。

後現代主義

自1980年代起,後現代主義思潮開始擴散,認為現代化的宏偉前景被腐蝕了,社會進步的概念再次受到質疑、相對化和叛逆。

工業崛起提供了日用消費品,而農民受到壓榨,社會中的持不同政見者要入獄受死,而最基本的生活日用品卻很匱乏,這是一種什麼進步?人們因為恐懼受迫害而不敢說出自己的想法,這是一種什麼進步?這樣的所謂「革命」如何配得上是為人類的自由和尊嚴而鬥爭?……

因此,後現代主義的時尚文化不同程度地對人類進步和社會進步進行了多種方式的從新評估。最尖銳的一種方式,對社會進步的思想持完全否定看法:擁有了所有的現代化消費品,而人們生活得不快樂、毫無希望,那麼能說人們比以前生活得更好嗎?如果我們不能明白生活的意義,如何能說我們比幾百年前的人生活得更好?除了自己的生活,我們能真正改變什麼?社會真的改變了,我們又如何知道是變得更好?

四個新趨勢

目前,對社會進步存在四種不同的反應:

  • 新保守主義:回歸至老觀念——人的不變本性和宗教的永恆價值。不應過高估計人改變社會的能力。應尊重已被證明是優越的傳統思想方式,並且回到這種體系中去。
  • 新自由主義:斷定人的個體有巨大的變革能力和潛力。國家是改良社會的工具的思想應被徹底否定;只有市場的自由選擇能夠推動進步。
  • 社會主義:國家指導下的社會進步取得了積極的成果,雖然這一個過程中也有巨大的錯誤。簡單而言,國家解決了饑荒和疾病問題,在物質和文化上提高了大眾的生活水準,而這是市場無法做到的。這些成果為公共服務、公有資產和政府規範市場行為提供了很好的辯護。
  • 各種不同形式的理想主義質疑衡量社會進步的標準。例如,生產力可以當做社會進步的標準,那麼嬰兒死亡率呢?這種想法顛覆了過去的政治傳統,認為社會進步的衡量標準應該多元化。某種情況下,這需要社會對道德有更高的期盼;有時需要具備在一個社會中的真實生活經歷,去理解其各個方面的複雜程度。

參見

  1. ^ 社會契約論》第一卷第一章 何兆武譯
  2. ^ 《共產黨宣言》第一章 資產者和無產者,馬克思 恩格斯 1848年

參考資料

  • Barrington Moore, Reflections on the causes of human misery and upon certain proposals to eliminate them.
  • Barrington Moore, Moral Purity and Persecution in History.
  • Barrington Moore, Injustice: The Social Bases of Obedience & Revolt.
  • Barrington Moore, Social origins of dictatorship and democracy: lord and peasant in the making of the modern world.
  • Barrington Moore, Moral Aspects of Economic Growth, and Other Essays.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