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帶若鰺
橫帶若鰺,又稱橫紋平鰺,俗名為甘仔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鰺科的其中一個種。
橫帶若鰺 | |
---|---|
科學分類 | |
界: |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綱: | 條鰭魚綱 Actinopteri |
目: | 鰺形目 Carangiformes |
科: | 鰺科 Carangidae |
屬: | 若鰺屬 Carangoides |
種: | 橫帶若鰺 C. plagiotaenia
|
二名法 | |
Carangoides plagiotaenia Bleeker, 1857
| |
Approximate range of the barcheek trevally | |
異名 | |
|
分類及命名
橫帶若鰺首先由荷蘭魚類學家Pieter Bleeker於1857年根據從印度尼西亞安汶島採集的標本進行科學描述,該標本被指定為模式種。Bleeker將這種新物種命名為Carangoides plagiotaenia,將物種置於仍被認為是歸類在正確的屬中,而後來的修訂則將其轉移到後來被認為是無效的Caranx屬。該物種在最初正確命名後又被重新命名三次,所有這些後續名稱在ICZN命名規則下被視為無效的初級同義詞。[1]
分布
本魚分布在印度太平洋區,包括紅海、東非、馬達加斯加、模里西斯、斯里蘭卡、印度、馬爾地夫、日本、台灣、中國沿海、菲律賓、印尼、越南、馬來西亞、澳洲、所羅門群島、密克羅尼西亞、諾魯、馬里亞納群島、馬紹爾群島等海域。
深度
水深2至200公尺。
特徵
本魚體呈銀灰色,體側有5至6條黑色寬闊的橫帶。眼外緣至嘴部的距離約略等於眼徑;下頷稍伸出,前鰓蓋後緣有橫狀黑斑;體側的鱗片微小不顯著;側線的弧形不較直走部為長;胸鰭向後延長超過肛門,直達臀鰭的第八~十枚軟條上方。第一背鰭甚小形,有硬棘8枚;第二背鰭有軟條22至24枚;臀鰭有硬棘2枚、軟條18至19枚;稜鱗細小,數目約在16至19枚左右。體長可達50公分。
生態
本魚主要棲息於礁坡、淺水區域。以小型甲殼類為食。
經濟利用
參考文獻
- ^ Hosese, D.F.; Bray, D.J.; Paxton, J.R.; Alen, G.R. Zoological Catalogue of Australia Vol. 35 (2) Fishes. Sydney: CSIRO. 2007: 1150. ISBN 978-0-643-093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