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德湖
廣德湖,是浙江寧波境內曾有過的一片湖泊,範圍西起林村,東至望春橋,北起高橋,南過蜃蛟,涉及當下寧波海曙區橫街、古林、集士港、高橋四個鄉鎮,水域面積大致相當於現今東錢湖的三倍。廣德湖原為潟湖,晉代即有記載,因其形如酒器罌脰而又名罌脰湖,一說因形如黃鶯脖子而得名鶯脰湖[1]。唐宋以來,廣德湖歷代都有修治,灌溉周邊農田,同時也保證了寧波經浙東運河抵達杭州的水路通道暢通。北宋末年,為了獲得更多的土地,在明州知州樓異的主持下,廣德湖被填平,這一舉措直至今日一直爭議不斷[2]。
地理
廣德湖位於寧波老城西12里,西岸沿四明山。根據咸豐《鄞縣誌》載,廣德湖四至為南對青墊、夾塘、俞家宅一帶, 西枕林村、鳳岙市, 北界高橋、石塘,東界新莊。據考證,六朝之初,鄞西曾有不少湖盆,後圍堤成湖[3]。廣德湖的水源為發源於餘姚大雷山的桃源溪,下游經西塘河進入寧波城中。湖中有望春、白鶴兩山,其中白鶴山位於今集士港鎮岳童村鮑家[2],而望春山位於今集士港鎮桃源村春山[4]。
歷史
廣德湖是一片潟湖,自東漢開始即存在[5]。晉陸雲《答車茂安書》中亦有鄞縣「西有大湖,廣縱千頃」之說。彼時,湖面形如葫蘆狀酒器罌脰,因而有「罌脰湖」之稱。南朝時,廣德湖旁即有耕種活動,並修建堤壩等水利設施。因湖水能幫助灌溉農田,德惠民生,因而逐漸有了「廣德湖」的稱謂。唐代,鄞縣縣令儲仙舟在疏浚整治湖泊後,正式確立「廣德湖」的名稱[6]。
自唐代開始,廣德湖便得到不斷疏浚。唐大曆八年(公元773年),鄞縣令儲仙舟修治廣德湖。貞元元年(785年),明州刺史任侗再度修治並擴大湖面規模。北宋建隆年間,明州知州錢億浚修廣德湖,使之成為鄞西「驕陽礫石無旱澇之患」的水利工程。大中祥符年間,明州知州蘇耆疏浚廣德湖。天禧二年(1018年),明州知州李夷庚在廣德湖周圍築堤十八里,湖界得以確定。康定元年(1040年),鄞縣主簿曾公望主持疏浚[2]。在所有的疏浚工程中,以熙寧元年(1068年)鄞縣縣令張峋主持的疏浚工程最為得力。當時,在張峋的主導下,民間出錢出力,花費一年零一個月,修築湖堤9134丈,建水閘9座,堤堰20座。自此,廣德湖具備了高效的調蓄能力,周邊農田畝產曾一度達到六七石。同時,廣德湖的疏浚也保證了從州城西行進入浙東運河的船只能夠順利通航[6]。工程完工後,時任明州知州曾鞏曾撰寫《廣德湖記》一文,記敘張峋的功績,並寄望後來者能夠以此為榜樣,永遠為民眾牟利[7]。
然而,隨着北宋時江南人口的增多,農田日漸匱乏。淳化二年(991年),當地人開始占湖沼作農田。至道二年(996年),明州知州邱崇元將此事上報宋太宗,宋太宗即下詔禁止廢湖為田。然而,咸平年間,宋真宗賞賜西山沿湖沼澤百頃作為官員職田,此後占湖為田日漸成為風氣,此後更有人提出廢湖為田,後由朝廷刻石為戒,廣德湖廢湖之事方才暫息。然而,到了政和六年(1116年),明州人樓異欲回鄉為官,又因當時明州苦於財政緊缺,因而樓異提出填湖為田,以增加的賦稅解決明州接待高麗、日本使臣進京的費用問題,同時建造大船出海的建議,獲得宋徽宗的首肯。政和七年(1117年),樓異在任明州知州後,即下令廣德湖放水並開田,次年,廣德湖即告消失。樓異以擴田720頃,得糧食18000石的政績升任龍圖閣秘閣修撰[6]。
廣德湖消失後,擴大的田地使更多的民眾得以從事耕種。但僅僅過了四年,下游灌溉即出現湮塞,此後更是「無歲不旱」,舊時的良田成為下田。明清時,原廣德湖區域平均每三四年即遭受重災一次,時有「爛腐岐陽破沿江,十年倒有九年荒」的說法。相比受東錢湖滋養的鄞東,鄞西留下了「兒子要親生,買田買東鄉」的失望民諺[6]。鄞西湖田水稻產量低下,藺草卻成為湖田中生長最好的植物,鄞西古林人以此從事草編,成為「中國藺草之鄉」[8]。
評論
歷來,對廣德湖興廢的爭議頗多。就在廢湖後的南宋,王庭秀撰《水利記》論證廢湖之害,認為廢湖是導致鄞西旱災和土質變壞的主要原因。與此針鋒相對的是王正已的《廢湖辨》。王正已提出,鄞西農業生產的發達主要功績在於唐代修建的它山堰而不是廣德湖[3]。元人況逵在《豐惠廟碑記》中所持的觀點與王正已相同,同時也指出,廣德湖所辟湖田所產出的漕糧占到整個寧波十萬石漕糧的將近四分之一,因而廢廣德湖並非過錯,而是功勞[9]。到了明末清初,寧波浙東學派學人卻大都反對廢廣德湖為田。清初著名歷史學家萬斯同曾連寫三首竹枝詞,抨擊樓異廢湖為田,導致西鄉再無豐年,甚至指責樓異勾結權臣蔡京,死後不應供於廟宇祭祀。全祖望則在對比了東錢湖和廣德湖的歷史後,提出了和萬斯同相似的觀點。現代學者中,有學者對樓異填湖持完全否定的態度[6],但也有學者認為,雖然廣德湖對鄞西的功用不可或缺,因它山堰和南塘河無法提供充分的調蓄功能,從而廢湖的舉動失之輕率,然而唐宋時期江南人口激增導致土地匱乏,如何擴大可耕地的面積亦是當政者必須要考慮的因素,因而以部分湖區圍田耕種亦是一種可行的選擇[3]。
遺蹟及紀念
張峋疏浚廣德湖後,曾建白鶴、望春兩座祠廟,一座祭祀歷代修浚官員,一座紀念修浚有功的民眾。紀念任侗、錢億、王安石、王庭秀等疏浚者的白鶴廟至今留存。廢湖者樓異曾被追封為太師,立祠於望春山靈波廟,目前亦存有位於集士港豐成村的豐惠廟,內藏宋徽宗親書瘦金體御筆碑,2008年轉移至廣德庵[2]。2009年,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中,鄞州區文物管理辦公室發現了原廣德湖南面夾塘和舊時纖道,斷續將近10公里,其中位於集士港鎮萬眾村,長約2公里的清墊夾塘保存最為完整[10]。
鄞州區內的一條城市快速路定名為廣德湖路,以紀念消失的廣德湖[11]。位於原廣德湖湖區的集士港鎮亦建有廣德湖劇院[12]。
相關作品
廢湖前:
- 唐杜模《秋過廣德湖》:一望湖皋滿月秋,西風吹雨稻花收。憑誰訴與均田使,澤國來年是沃疇。
- 北宋曾鞏《廣德湖記》
廢湖後:
參考資料
- ^ 莺脰湖遗事. 寧波晚報. 2008-07-21 [2013-11-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02).
- ^ 2.0 2.1 2.2 2.3 劉穎. 广德湖的前世今生. 寧波晚報. 2012-10-30 [2013-11-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02).
- ^ 3.0 3.1 3.2 鄒逸麟. 广德湖考. 1985.
|journal=
被忽略 (幫助);|issue=
被忽略 (幫助) - ^ 桃源村:桃花源里春意浓. 鄞州日報. 2005-03-07 [2013-11-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02).
- ^ 王象之《輿地紀勝》引《夷堅癸志》:「明州廣德湖,自東漢以來有之,其廣褒數萬頃」
- ^ 6.0 6.1 6.2 6.3 6.4 戴松岳. 广德湖湮没之谜. 寧波晚報. 2008-05-25 [2013-11-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03).
- ^ 《廣德湖記》:……故為之書,尚俾來者知毋廢前人之功,以永為此邦之利,而又將與越之人圖其廢也。
- ^ 黄古林草席编织技艺. 鄞州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 2013-02-17 [2013-11-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年12月3日).
- ^ 況逵. 豐惠廟碑記, 原載元代《四明續志/卷九》, 參考自《寧波市志續編》.
- ^ 文物普查发现原始风貌保存完整的清垫夹塘. 鄞州日報. 2009-07-16 [2013-11-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02).
- ^ 广德湖1240周年祭. 《寧波幫》雜誌. [2013-11-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03).
- ^ 鄞州区城乡演出院线——广德湖剧院揭牌. 集士港鎮文化體育中心. 2013-09-10 [2013-11-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