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面甲,是中國古代的一種鎧甲,自元朝開始使用一直至清末。內層有鐵甲片的布面甲也稱暗甲青布鐵甲布面鐵甲釘甲

形制

布面甲,顧名思義是最外層為布料的盔甲,有些內裡會釘上鐵片,有些則無鐵片。元代以後因火器盛行後開始流行[1]。 無鐵甲片的布面甲稱棉甲,在中國於明代之後廣泛使用。以7至8公斤的棉花,浸濕後踏實,重複幾次曬乾後製成防具,因此又稱棉甲,不會生鏽且纖維強韌,能減低早期火器的傷害。[2]清代中期之後因火器盛行戰場上常常只穿戎服與綿甲而不穿鎧甲。[3]

元日戰爭時或有留下布面甲實物於日本博多元寇史料館,與清代布面甲幾乎相同[1]。明代青布鐵甲、每副、用鐵四十斤八兩[4],相對罩甲二十四斤至二十五斤,算是重鎧。清代時,又因鐵片在布料內層而稱作暗甲;若鐵片在布料之外則稱作明甲[3][1]

使用

布面甲是中國甲冑史上最後一代鎧甲,從元代一直使用自清末。清末中國開始建設新建陸軍,不再給軍人配發用於防護的鎧甲。

圖集

參考

  1. ^ 1.0 1.1 1.2 陳大威. 《画说中国甲胄》. 北京: 化學工業出版社. 2017. ISBN 978-7-122-29051-9. 
  2. ^ 《中國兵器事典》,蔣豐維 著。
  3. ^ 3.0 3.1 《中國古代軍戎服飾》,劉永華 著。
  4. ^ 《明會典》卷之一百九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