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媒體

旨在通過大眾傳播接觸大量受眾的媒體技術

大眾媒體,又稱大眾傳媒,是指向廣泛受眾廣播傳播媒體,同時是第三產業知識產業訊息產業

廣播媒體通過電影電台廣播、錄制音樂電視等通過電子途徑傳輸信息。數字媒體包括互聯網和移動大眾通信。報紙書籍、宣傳冊和漫畫等紙質媒體採用實物傳播信息;[1]公告牌、標誌和招貼畫等戶外媒體則主要放置在商業建築、體育場館、商店、地鐵和公交車上。[2]公共演說和事件組織也可以被看作是一種形式的大眾媒體。[3]數碼媒體則包括互聯網流動電話網絡

互聯網媒體包括電子郵件,社交媒體站點,網站以及基於網絡的廣播和電視等服務。許多其他大眾媒體通過在網上鍊接或運行電視廣告,或在室外或印刷媒體中分發QR碼以將移動用戶定向到網站等方式,在網絡上擁有額外的存在。印刷媒體通過書籍,漫畫,雜誌,報紙或小冊子之類的物理對像傳輸信息。活動的組織和公眾演講也可以被視為大眾媒體的形式。

控制這些技術的組織,例如電影製片廠,出版社以及廣播電視台,通常也被稱作是大眾媒體。[4][5]

定義

20世紀末,大眾媒體被分為8大產業:書籍、報紙、雜誌、錄音製品、電台廣播、電影、電視和互聯網。隨著數字交流科技在20世紀末21世紀初的快速發展,對於何種形式的媒體可以被歸類為大眾媒體的問題開始變得突出。例如,對於移動電話、視頻遊戲和電腦遊戲(例如網絡遊戲)列入其中。2000年代,一種被稱作「七大大眾媒體英語Seven mass media」的分類開始流行,根據發明時間排序,它們分別是:

  1. 印刷(包括圖書、小冊、報紙雜誌等):自十五世紀後期開始。
  2. 錄音(包括黑膠唱片磁帶卡式錄音帶CDDVD等):自十九世紀後期開始。
  3. 電影約從1900年開始。
  4. 電台廣播約從1910年開始。
  5. 電視約從1950年開始。
  6. 網際網路約從1990年開始。
  7. 行動電話約從2000年開始。

特徵

根據劍橋大學約翰·湯普森的研究,大眾媒體共有5大特徵:[6]

  • 「包括生產和傳播的技術及制度方法」,這在媒體發展史上反應的很明顯,它們都有自己的商業用途。
  • 包含「符號形式的商品化」,材料的生產依賴於其製造和銷售大量作品的能力。例如電台依賴其出售給廣告商的播出時間,而報紙則依賴於其出售的版面。
  • 「隔離開信息的生產製造和接收」。
  • 同製造者相比,它「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廣泛傳播」 。
  • 「信息分發」——是一種「一對多」的交流模式,產品大量生產並分發給大量受眾。

形式

廣播媒體

廣播媒體的內容播出順序被稱為檔期。電視電台廣播節目都是通過廣播頻道傳播的。

有線電視節目通常會和電視、電台同時播出,但是受眾更窄。

某個播出組織會在同一時間通過不同頻道播出多套節目。而同時也會有兩個或以上的組織共享一個頻道,他們各自在一天內固定的時段使用該頻道。

電影

電影既可指某一單一動態影像作品,也可以指整個領域。電影是由錄製人員創作,使用攝像機記錄的,或者是使用動畫技巧或者特殊效果創作出的。其包含一系列單一的畫面,但是當這些畫面連續快速播放時,就給觀眾一種動態影像的感覺。由於視覺暫留效果,畫面之間的閃爍並不會被察覺。另外造成人們感覺畫面是動態的心理效果是貝塔運動.

很多人都將電影視作一種重要的藝術形式:電影可以娛樂、教育、開化並啟發觀眾。通過配音字幕翻譯電影傳達的信息,任何電影都可以獲得全世界的關注。電影也是由某一特定文化創造出的手工品,可以反映並反過來影響其文化。

電子遊戲

電子遊戲是指人通過電子設備(如電腦、遊戲機及手機等)進行的一種娛樂方式。在日常使用中,「電腦遊戲」或者「PC遊戲」通常指在個人電腦上進行的遊戲;電視遊戲則是在專門設計的遊戲平台上玩的遊戲,通過和標準的電視機互動完成;街機遊戲則是指專門為設計給街頭路人每次付費有償玩的遊戲。電子遊戲還包括:移動電話、個人數字助理、高級計算器等上的遊戲。

音頻錄製與發布

互聯網

博客

隨着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博客也變得無處不在。博客是一般由個人維護的網站,其中內容主要是評論、時間描述或者一些如圖片、視頻等互動媒體。博客中的文章往往按照時間先後逆向排序,最新撰寫的博文會出現在最上面。許多博客提供有關某一特定話題的評論或欣慰;其他功能主要是個人在線日記。一個典型的博客包括有文字、圖片、圖標、鏈往其他博客、網頁或相關媒體的鏈接。對於許多博客而言,讀者可以在留言區同博主交流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博客主要以文字為主,但是其他形式的博客也開始興起。微博客是另一種類型的博客,其中的博文長度都很短小。

RSS訂閱

RSS是一種聚合新聞和類新聞網站的格式,類新聞網站包括像是Wired之類主要的新聞網站、像Slashdot社群網站、以及個人的部落格。RSS檔案包含了全文或是節錄的文字,再加上發用者所訂閱之網摘佈資料和授權的元數據。讀者可以依需求訂閱不同網站的RSS,當網站有更新時,網站會送出RSS,讀者可以配合瀏覽器或是其他軟體更新的部份內容或全部內容。RSS可以使讀者用自動的方式和網站互動,不需固定進入一網站也可以知道網站更新的內容,而且訂閱內容時不需提供電子信箱等個人資訊[7]

播客

播客是一系列電子媒體文件,通過互聯網傳播,在便攜式媒體播放器和電腦上播放。播客可以指上述用互聯網傳播媒文件的形式、電子媒體文件本身,也可指製作上述電子媒體文件的人。

移動電話

印刷媒體

圖書

 
布羅克豪斯社交詞典,1902年

圖書是一系列印有文字的紙張,一側裝訂在一起,通過封面包裹起來。電子格式發布的書籍被稱作電子書

雜誌

雜誌是一個周期性的出版物,其中包含多樣的文章,主要通過廣告和/或讀者購買來獲得資金。

雜誌一般分為消費者雜誌和商業雜誌兩類。

報紙

報紙是包含新聞、信息和廣告的出版物,通常印刷在成本較低的新聞紙上。報紙可能有或沒有特定興趣指向,通常按日或周發行。第一張印刷報紙出版於1605年,在電台和電視的競爭之下,此類媒體依然繁榮發展。但是近來互聯網的興起對於報紙商業模式有着重大打擊。

戶外媒體

目的

 
華盛頓特區新聞博物館中陳列的911次日全美及世界各地區的報紙頭條。

大眾媒體不僅僅局限於新聞,儘管人們往往會誤解這一點。它們可以用作如下目的:

分級制度

各國政府為了區分各年齡層適宜閱聽的大眾媒體出版品,制定內容分級制度及法律。

道德問題和批評

缺乏對本地或特定話題的關注是對大眾媒體的常見批評。大眾新聞媒體為了滿足更廣大讀者群的需求,不得不選擇播報國家或者國際新聞。這樣它們常常會忽視一些很有趣或者很重要的本地新聞,因為對於大多數讀者來說他們並沒有興趣。[8]

但有時大眾媒體會出現過於重視社會新聞,忽略其他議題的情形:大眾媒體(尤其是電視)很注重收視率,而當一些社會新聞出現時,相關報導的收視率都會上昇,因此新聞會集中在特定社會新聞的相關報導,忽略大眾不一定有興趣的事件[9]

「大眾」一詞就意味着媒體產品的受眾是由大量被動接受、無差別的個體組成。這種印象連同早年對於大眾文化和世俗社會的批評,讓人們認為大眾媒體對於現代社會生活有着負面影響,創造一種模糊而同質的文化,取悅個體而不會讓他們有挑戰的機會。但是,交互式的數字媒體的讀者已經不再只是被動接受。[6]

20世紀50年代開始,在一些達到更高工業化程度的國家裡,影院、電台、電視等大眾媒體在政治力量中扮演關鍵角色。[10]近期的研究顯示,媒體所有權有着不斷集中化的趨勢,許多媒體產業已經高度集中,由少數公司掌控。[11]

參看

注釋

  1. ^ Riesman et al. (1950) ch.2 p.50
  2. ^ Mass Media. [November 28,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5-25). 
  3. ^ Manohar, Uttara. Different Types of Mass Media. Buzzle.com. [November 26,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1-14). 
  4. ^ "Mass media",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online version November 2010 [頁碼請求]
  5. ^ Potter, W. James. Arguing for a general framework for mass media scholarship. SAGE. 2008: 32 [2013-03-13]. ISBN 978-1-4129-647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5-11). 
  6. ^ 6.0 6.1 Thompson: The Media and Modernity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pp.26-8, 74
  7. ^ 什麼是RSS. 自強工業科學基金會. [2013-08-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8-21). 
  8. ^ 8.0 8.1 Smith, S.E. What is Mass Media?. Conjecture Corporation. 4 October 2011 [November 26,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1-25). 
  9. ^ 【公民看國會第166集】文字大綱:大眾媒體怎麼看?新聞清流何處在?.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 [2013-08-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10. ^ Eco, U. (1967) quote:
    Not long ago, if you wanted to seize political power in a country, you had merely to control the army and the police. Today it is only in the most backward countries that fascist generals, in carrying out a coup d'etat, still use tanks. If a country has reached a high level of industrialization the whole scene changes. The day after the fall of Khrushchev, the editors of Pravda, Izvestiia, the heads of the radio and television were replaced; the army wasn't called out. Today a country belongs to the person who controls communications.
    [頁碼請求]
  11. ^ Downing, John (編). The SAGE Handbook of Media Studies. SAGE. 2004: 296 [2013-03-13]. ISBN 978-0-7619-2169-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05). 

參考資料

Per una guerriglia semiologica (English tr. Towards a Semiological Guerrilla Warfare) first given as a lecture at conference Vision '67 in New York.

延伸閱讀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