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洛·哥爾多尼

卡羅·奧斯瓦爾多·哥爾多尼義大利語Carlo Osvaldo Goldoni,1707年2月25日—1793年2月6日)是出生於威尼斯共和國的意大利劇作家。他一生創作了大量的劇本,以《一仆二主》、《女店主》和《老頑固們》為代表的一批喜劇作品如實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歌頌了中下層人民的勤勞機智,諷刺了貴族階級的愚蠢與自大。他在劇作中大量使用貼近民間的威尼斯方言,以個性鮮活的人物和富含矛盾衝突的結構取代了即興喜劇中的假面人物和按部就班的結構。其劇本已被翻譯成多種文字,至今仍在世界各地上演。

卡洛·哥爾多尼
卡洛·哥爾多尼
出生(1707-02-25)1707年2月25日
威尼斯共和國威尼斯
逝世1793年2月6日(1793歲—02—06)(85歲)
法國巴黎
職業劇作家
體裁悲劇、喜劇、歌劇
代表作一仆二主女店主老頑固
配偶妮可萊塔·考尼奧

早年

1707年2月25日卡洛·哥爾多尼出生於威尼斯。祖父是個摩德納的律師,父親是個醫生或藥劑師,在佩魯賈開業行醫。哥爾多尼父親對戲劇的熱愛影響了哥爾多尼,他九歲時就寫了自己的第一個劇本,並跟着父親四處巡迴演出過幾幕戲。他在耶穌會教士的教育下完成了基礎教育,父親把他留在里米尼,接受多明我會哲學家坎里尼的教育,但他不喜歡坎里尼的正統教育方式,利用課餘時間讀了阿里斯托芬米南德普勞圖斯泰倫斯這些古希臘和古羅馬劇作家的作品[1]。不久他逃出來加入了一個巡迴劇團,和他們一起演出,回到了在摩德納的母親家中。

1723年哥爾多尼獲得了一筆獎學金,被送入帕維亞大學吉斯雷利學院就讀,哥爾多尼不喜歡該學院教育僧侶般的教育方式。1726年,要上三年級的哥爾多尼寫了一篇諷刺詩,諷刺了當時幾個頭面家族,被驅逐出了學院和帕維亞[1]。沮喪的他跟隨父親到了烏迪內,父親在當地行醫,他則繼續學習法律,其間完成了自己的第一個喜劇《父親和歌手》,最後拿到了帕多瓦大學的法學文憑[2]:74-76。1731年哥爾多尼的父親去世,為了逃避家裡安排的婚姻,他到了米蘭維羅納等地,為各地的劇院撰寫劇本。

劇本創作

 
當時的聖盧克劇院,今日稱哥爾多尼劇院,內部設計保持着1720年代的原貌

1733-1734年間哥爾多尼完成了悲劇《阿瑪拉蘇塔》和《貝里薩留》,後者受到威尼斯的卡薩里劇團的欣賞。卡薩里希望哥爾多尼回到威尼斯撰寫劇本和導演《貝里薩留》此劇,哥爾多尼接受了邀請。1734年11月底《貝里薩留》上演獲得了成功。1736年,他在熱那亞娶了妮可萊塔·考尼奧為妻。1738年完成了自己第一個喜劇劇本《莫默羅·考提桑》。1739年他的《破產》一劇也獲得了很大成功,還擔任過熱那亞共和國駐威尼斯的領事。但不久意大利開始戰事頻頻,暴徒橫行,生活費用高漲。到了1741年,哥爾多尼已經是內有債台高築外有暴徒威脅,只好離開威尼斯。

哥爾多尼先到了博洛尼亞,後來又在比薩居住了三年,期間邀請他創作劇本的要求接踵而至。哥爾多尼只得白天從事法律事務,晚上繼續撰寫劇本[1]:238-239。當時在意大利流行的是「即興喜劇」,其中的主要角色、角色性格和情節走向都是固定的,總有插科打諢、製造笑料的丑角、思想陳舊頑固的商人和博學但好吹牛的博士,沒有固定的台詞和劇本,演員戴着代表身份的假面,根據一份簡單的提綱「幕表」在台上即興表演。哥爾多尼儘管也寫過這種即興喜劇,但對這種形式並不滿意,他開始了進行「戲劇改革」。1745年哥爾多尼完成了名作《一仆二主》,由薩切尼劇團在米蘭演出。

1746年哥爾多尼結識了演員季洛姆·梅德巴克,她很支持哥爾多尼的喜劇創作。第二年哥爾多尼成為梅德巴克劇團的正式劇本作家,並回到了闊別五年的故鄉[2]:112。哥爾多尼的合同要求他每年要為該劇團創作十個劇本,哥爾多尼從此開始了他創作中最旺盛的階段。為了慶祝1748年和1749年的狂歡節,哥爾多尼分別完成了《狡猾的寡婦》和第一部具有完整劇本和布景說明的《優雅的女人》。1750年在《未出閣的帕梅拉》中,他正式取消了假面演員。1753-1762年哥爾多尼改為聖路加劇院(現名哥爾多尼劇院)創作劇本。在哥爾多尼這一時期的作品如《女店主》、《封建主》和《老頑固們》中,他更加貼近現實,塑造了眾多自高自大的貴族和辛勤樂觀的平民形象。

晚年

哥爾多尼的喜劇改革之路並不平坦,遭到了各方面的壓力:不少演員習慣於即興喜劇中戴着假面演戲,對他的喜劇風格頗有微詞[1]:307-308;堅持即興喜劇創作的喜劇作家也反對他,劇作家佩德羅·切阿里創作即興喜劇的劇來和他對抗,1761-1766年間,著名喜劇作家卡洛·戈齊也創作了以《三個橘子的愛情》為代表的一系列童話劇,劇情取材於民間文學,充滿幻想和離奇。在劇中戈齊用風趣辛辣的語言嘲諷了哥爾多尼的創作;壓力中最令哥爾多尼傷心的是觀眾的態度,多數觀眾仍喜歡即興發揮的台詞和一成不變的情節,而他自己的作品時而成功時而失敗。在面臨壓力的同時,法國啟蒙思想家如伏爾泰等人支持着哥爾多尼[2]:175-176

啟蒙思想家的支持與長期希望到巴黎看看的夙願讓哥爾多尼於1761年接受邀請,到了法國。他本想在法國待上兩年,但對巴黎的喜愛和年齡讓他終其一生未能回到意大利。哥爾多尼到了法國不久,就開始着手執導第一部喜劇,卻發現法國演員中也有很多更習慣於即興喜劇。為了迎合觀眾,他不得不在即興喜劇和自己的創作風格之間搖擺[1]:355-356。1787年哥爾多尼完成了《回憶錄》,回顧了自己一生的創作,對博馬舍等作家表示了支持。法國大革命前夕,哥爾多尼的薪俸被取消,一隻眼睛失明的他在窮困潦倒里度過了殘生。1793年法國議會決定歸還他的薪俸,但在前一天,他已經離開了人世。

主要作品

 
Goldoni - Raccolta di commedie scelte, 1819
 
1830年哥爾多尼全集中的《一仆二主》插圖
  • 《格里塞爾達》(1734),哥爾多尼和安東尼奧·維瓦爾第合作改編的音樂劇,上演後獲得好評。
  • 一仆二主》(1745),主題是一個不識字的僕人伺候兩個主人,引起了一連串的誤會,陷入了困境,最後憑藉自己的機智解決了矛盾。作品仍然帶有即興喜劇的遺留,其中的台詞是在表演到最後才定型下來的,但其中的主人公的性格已經有了多面化的描寫。
  • 《狡猾的寡婦》(1748),以一位年輕、美麗和機智的寡婦為主人公,描述她在自己的諸多貴族追求者之間周旋,最終揭露了他們只是想逢場作戲的本質。
  • 《高雅的女人》(1749),第一次正式使用了固定的劇本,並帶有布景說明,演員開始在劇本的框架下表演。
  • 《未出閣的帕梅拉》(1750)根據英國小說家塞繆爾·理查森的《帕梅拉》改編,演員以真實面貌登場,取代了即興喜劇中的假面人物。
  • 《喜劇劇院》(1750-1751),哥爾多尼直接闡明了自己的喜劇理論,主張應廢除假面和幕表,創作反映現實生活的台詞固定的喜劇,
  • 《封建主》(1752)寫名叫弗洛林達的侯爵去接受新莊園,為非作歹、調戲婦女,最後被莊園的農民痛打了一頓。本劇中的農民不同於即興喜劇中一貫愚蠢的農民,而是純潔善良,敢於為維護自己利益作鬥爭。同時,哥爾多尼也諷刺了封建貴族。
  • 女店主》(1753)塑造了愚蠢無能的貴族、辛勤樂觀、光彩照人的女店主和樸質爽朗的平民僕人形象,整個客店仿佛就是威尼斯社會的縮影。
  • 《老頑固們》(1760)寫了一對商人盧納多和馬里齊奧為各自的兒子和女兒配婚。盧納多的女兒在一位平民太太的介紹下,和馬里齊奧的兒子見了面,兩人產生了愛情訂了婚約。兩個老頑固得知大怒,欲撕毀婚約。平民太太怒斥了兩個老頑固。
  • 《乖戾的慈善家》(1771),為後來的路易十六瑪麗·安托瓦內特結婚所作,為他在法國獲得了很高的聲譽。
  • 《回憶錄》(1784)

參考文獻

  1. ^ 1.0 1.1 1.2 1.3 1.4 Carlo Goldoni. Memoirs of Carlo Goldoni. 1877. 
  2. ^ 2.0 2.1 2.2 Joseph Spencer Kennard. Goldoni and the Venice of His Times. Ayer Publishing. 1973. 
  • 呂同六. 外国名作家传(中).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79年: 385-387頁. 
  • 張世華. 意大利文学史(中).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5: 240-247頁. ISBN 978-7-81080-718-0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