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管區
歷史
1933年6月17日,國民政府公布了第一部《中華民國兵役法》12條,1936年3月1日正式實施。規定:中華民國男子有服兵役的義務,兵役分國民兵役和常備兵役2種;常備兵役實行徵兵制,又分現役(半年到三年)、正役(在鄉軍人六年)、續役(至四十周歲)。1936年8月,國民政府內政部、國民政府軍政部公布《兵役法施行暫行條例》。1937年2月在各省開設兵役管區,內設徵募、兵役兩處及總務科。1938年2月起,各省兵役管區改組為軍管區司令部,隸屬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軍政部。各省主席兼任軍管區司令。內設:
- 徵募處
- 編練處
- 總務科
- 經理科
- 參謀室
- 秘書室
- 軍法室
- 醫務室
- 會計室
1936年6月在蘇浙皖贛豫鄂六省設立了12個師管區,試辦徵兵業務。
1936年8月17日,軍政部公布《陸軍兵役管區暫行條例》及《師管區司令部組織暫行條例》,規定兵役管區應就指定區域劃分為各師管區,每個師管區下分為3-4個團管區,師及團管區的劃分應力求與行政區域相一致。師管區司令部直隸於軍政部,處理師管區兵役事務、在鄉軍人管理與在鄉軍官佐籍等事項。
1937年抗戰爆發時,蘇贛閩豫鄂湘六省成立金陵、南撫、贛南、豫北、荊宜、衡郴、寶永、建延8個師管區,蘇滬、杭嘉、長岳、辰沅、閩海、汀漳及山東、貴州、四川、陝西、甘肅、廣東、雲南、寧夏14個師管區籌備處,並於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浙江、江蘇、河南、陝西設立兵役管區司令部。1937年9月,廣東省劃分為粵海、潮惠、高欽、嶺南、瓊崖5個師管區,11月撤銷廣東省師管區籌備處。
1938年,為改進兵役事務,在湖南、湖北、安徽、江西、浙江、福建、河南、陝西、四川、貴州、廣東、廣西等12個省成立軍管區(原四川、貴州、陝西等師管區籌備處撤銷),軍管區司令部由該省兵役管區司令部、國民軍事訓練委員會合併組成,司令由省政府主席兼任,負責全省兵役行政工作,統轄各該省師管區。1938年2月,湖北江漢、湖南長岳、辰沅、福建閩海、汀漳5個師管區籌備處改為師管區司令部,並增設陝西關中、陝南、貴州貴興、鎮遵4個師管區。1938年4月修正《兵役法施行暫行條例》,規定初、高中以上在校學生可以緩免常備兵役。主管和實施徵兵事務的機構是軍政部及內政部。1938年7月,在四川設立成茂、敘瀘、渝酉、夔巫、建南、川北6個師管區。10月,成立西康師管區。11月,在廣西成立桂柳、邕龍、潯梧3個師管區。1938年12月,安徽省按行政督察專區劃為9個團管區,直隸於安徽省軍管區司令部;湖北省原設之12個團管區按行政督察區域劃為8個團管區,一律由行政督察專員兼任司令。至1938年年底,全國共有軍管區12個、師管區35個、團管區133個、師管區籌備處4個。
1939年1月設甘肅省軍管區司令部及蘭肅、平秦兩師管區司令部。2月設雲南省軍管區司令部及昆昭、楚大、建寧3個師管區司令部。1939年2月軍政部下屬的兵役科升格為兵役署。具體負責徵兵的為各省政府(後各省多成立軍管區)、師管區、團管區、縣市政府、區公所、鄉鎮(聯保)。 「軍政部是全國兵役行政的總發令機關,兵役署是全國兵役總規劃機關,軍管區司令部是全省兵役總籌劃總執行機關,師管區司令部是分區的承轉指導機關,團管區司令部是直接指導督促的機關,團區以下,則國民兵團及其所屬區隊、鄉(鎮)隊、保隊、甲班等與夫常備隊、自衛隊、預備隊等各級隊之組織,為訓練服役機關,縣政府的軍事科及區、鄉(鎮)公所為徵集機關」。師管區司令部駐在地的團管區業務由師管區司令部兼辦,不另設團管區司令部。 師管區司令部直轄2至4個補充兵團,擔任接兵、編練、送補前方野戰軍的任務。 各縣政府成立軍事科承辦各縣兵役業務,而「具體的徵兵事務則由所屬區、鄉(鎮)、保、甲負責執行」。1939年3月西康師管區為軍管區;1939年11月恢復豫東師管區。截至1939年年底,全國共有軍管區14個、師管區42個、團管區160個。各軍、師管區共有補充團190個,人數22.4836萬人;26個補訓處,共21.5萬人。
1940年春,軍事委員會決定以軍為單位,重新劃分配屬的師管區。1941年9月,國民政府決定把團管區一級撤消,管區改為軍和師兩級。全國重新改劃為100個師管區、10個預備師管區,與調整全國陸軍部隊為100個軍的方案相適應。調整後,全國設軍管區15個、師管區109個、獨立團管區3個、招募處1個、徵兵事務所10個、師管區籌備處1個。以每個師管區配屬一個軍為原則。各補訓處亦配屬固定師管區征補。使征、補、訓三者合一。師管區司令由配屬軍保薦副軍長或資深師長兼任師管區司。 1942年12月,國民政府公布施行《戰時征補兵員實施辦法》,對徵兵調查辦法、抽籤辦法、檢查辦法、徵集辦法、兵員補充辦法、新兵交接辦法、徵兵宣傳辦法、優待軍人家屬辦法等做出較為詳細全面的規定。為擴大兵源,1943年3月國民政府公布《修正兵役法》6章32條,對1933年兵役法進行了較大的修改和補充,特別取消了對初、高中學生的緩免役規定。1943年,國民政府頒布《三十二年陸軍各部隊改進大綱》,規定三師制甲種軍充實兩個師擔任前方作戰任務,餘下的1個師調駐配屬師管區擔任征補訓工作稱為後調師;兩師制乙種軍,以兩個團調往後方。後調師到達的師管區,其司令由後調師師長兼任。配屬兩個軍的師管區,其司令由軍政部派人專任。
1944年6月底,全國共有軍管區16個、師管區109個、獨立團管區2個、徵兵事務所17個。1944年10月,國民政府頒布實施了知識青年志願從軍的多種條令,至1945年1月,知識青年志願從軍運動結束,計有50865名大中學生和公教人員志願從軍。1944年11月15日兵役署擴大為行政院兵役部。1944年11月20日,何應欽辭去軍政部長職務,蔣介石特任陳誠為軍政部長。截至11月底,全國共有軍管區16個、師管區95個、獨立團管區2個、徵兵事務所5個。1945年3月,各省軍管區改隸兵役部。抗戰勝利時,全國保留89個師管區。
1946年5月,兵役部撤銷,改隸國防部。
軍管區列表
軍管區下轄師管區。師管區下轄團管區。團管區下轄縣軍事科(徵訓科)等機構。1946年秋,全國17個軍管區,60個師管區,199個團管區。
- 浙江省軍管區:省主席沈鴻烈兼。1941年9月轄永樂、臨黃、金衢、麗雲、嵊紹、鄞奉、蘭嘉等7個師管區。
- 浙東師管區:司令曹天戈
- 安徽省軍管區:1938年3月1日在六安正式成立,省主席李宗仁任兼任司令。1941年9月轄宣蕪、貴徽、懷太、合六、阜穎、蒙毫等6個師管區及滁泗招募處。
- 山東省軍管區
- 魯東師管區
- 魯西師管區
- 魯南師管區
- 魯北師管區
- 湖南軍管區,12個團管區[2]1941年9月轄長潭、湘寧、岳瀏、常益、澧慈、衡耒52軍、桂郴、茶醴、邵新、芷綏、零道、沅水(下設永順徵兵事務所)等12個師管區、1個徵兵事務所。
- 湘東師管區
- 湘北師管區
- 湘南師管區
- 湘西師管區
- 甘肅省軍管區:1939年成立。甘肅省主席朱紹良兼任司令(後谷正倫、郭寄嶠),設副司令2人,參謀長1人,下編參謀、副官、徵募、訓練等4個科。1941年9月轄隴右、隴南、隴東3個師管區及河西獨立團管區。
- 四川省軍管區:1938年6月1日成立,由代理四川省主席王纘緒兼任軍管區司令。 原設的6個補訓處、1個壯丁驗編處及社會軍訓委員會等機構裁撤,其業務併入軍管區司令部統一管理。1938年7月1日,四川省遵照軍政部的規劃,成立了6個師管區,每個師管區管轄3個團管區,共18個團管區,另有1個徵兵事務所。1941年9月轄轄成茂、綿廣、瀘永、隆富、資簡、榮威、敘南、涪酉、渝江、永榮、嘉峨、邛大、萬忠、夔巫、廣合、達梁、通南、遂武、潼蓬、樂安、順營、劍平等22個師管區。
- 成茂師管區,司令部設成都,下轄成都、茂縣、綿陽3個團管區
- 敘瀘師管區,司令部設宜賓,下轄宜賓、瀘縣、資中3個團管區;
- 渝酉師管區,司令部設重慶,下轄巴縣、涪陵、永川3個團管區和1個酉陽徵兵事務所;
- 建南師管區:司令部設樂山,下轄樂山、眉山、邛崍3個團管區;
- 夔綏師管區:司令部設萬縣,下轄萬縣、大竹、巴中3個團管區;
- 川北師管區:司令部設遂寧,下轄遂寧、南充、劍閣3個團管區。
- 貴州省軍管區:轄貴節(下設畢節徵兵事務所)、安興(下設興仁徵兵事務所)、鎮獨(下設獨山徵兵事務所)、遵務(下設思南徵兵事務所)4個師管區。
- 廣西省軍管區轄桂樂、柳慶、郁貴、邕龍(下設龍津徵兵事務所)、潯梧、田武(下設武鳴徵兵事務所)6個師管區、2個徵兵事務所。
- 廣東省軍管區轄肇清、羅雲、廣平、梅揭、普豐、惠龍、南韶、茂陽、欽廉、瓊崖10個師管區。
- 福建省軍管區轄龍漳、泉安、福閩、莆永、建延(下設將樂徵兵事務所)等5個師管區、1個徵兵事務所。
- 湖北省軍管區轄陵都、恩宜、襄棗、鄖均、江漢(下設禮山徵兵事務所)等5個師管區、1個徵兵事務所。
- 江西省軍管區轄贛南、吉泰、南撫、清萍、饒梁、南潯等6個師管區。
- 河南省軍管區轄鄭滎14軍、汴蘭、商寧、淮項、許郾、洛澠、臨嵩、南舞、鎮新、信羅、潢商、汝平、豫北98軍等13個師管區。
- 陝西省軍管區轄長咸、鳳邠、華潼、漢中、安石等5個師管區。
- 雲南省軍管區轄昆宜、昭宣、建文、楚寧、騰大等5個師管區。
- 西康省軍管區轄西昌、雅安2個團管區。
- 寧夏省設1個師管區籌備處。1944年5月改為寧夏師管區。
- 山西省軍管區:1942年3月設立。轄孝石、絳滎、吉永3個師管區(每個師管區各轄1徵兵事務所)
- 青海師管區:1944年5月設立。
參考文獻
- ^ 劉鳳瀚著,《國民黨軍事制度史》,2008年9月,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第211頁
- ^ 《湖南省軍管區司令部》,湖南省檔案局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