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式坦克

61式战车(日语:ろくいちしきせんしゃ61式戦車)为日本陆上自卫队于战后使用的第一款国产主力战车

61式战车
61式战车
类型主力战车
原产地 日本
服役记录
服役期间1961年 - 2000年
生产历史
研发者三菱重工业
研发日期1955年 - 1960年
生产商三菱重工业
生产日期1961年 - 1975年
制造数量560
衍生型67式装甲架桥车
70式战车回收车
基本规格
重量35公吨
长度8.19 / 6.03 m
宽度2.95公尺
高度2.49公尺
操作人数4(车长、炮手、装填手和驾驶)

装甲车体55mm,炮塔114mm
主武器61式战车炮(由美国授权三菱生产的M3A1战车炮)
副武器7.62mm M1919A4/A4E1白朗宁机枪
12.7mm M2白朗宁重机枪
发动机三菱12HM21WT V12直喷空冷式四行程涡轮增压柴油引擎,排气量29600cc
570匹马力 / 2100rpm
功率/重量17.14hp/t
悬挂扭力杆
作战范围200 km
速度45km/h (paved roads)

概要

 
在日本陆上自卫队防卫大学校内展示的61式战车
 
61式战车正面比74式战车与90式战车车身为高
 
1985年参与美日冲绳联合军演的61式战车
 
在大津驻屯地展示的61式战车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首次开发的国产战车,取代美国在战后提供的M4A3E8中型坦克M24轻型坦克。三菱日本重工业(1964年后改称三菱重工业)获得日本防卫厅授权负责开发与生产。

1955年(昭和30年)开始开发,正式服役为1961年(昭和36年)故命名为61式战车(采西元纪元后2码)。

配备61式90mm战车炮,因为设计时考虑当时日本全国的交通设施情况,包括当时日本国铁在来线的铁路运输限制,以便在战时可运用铁路运输,所以车宽被限制在3米以下,宽度为2.95米,车体长6.3米,重35吨,比同期欧美的主力坦克细小。

61式其中一个特色是引擎虽然位于车尾,但驱动轮设于车体的前方,这种设计在二战时期十分常见,二战后却极少采用此布局,原因是必须在车体内需要装设传动轴,把引擎的动力从车尾传递到车头,这样难以避免提高车体的高度来容纳在战斗室底部通过的传动轴,不利于降低整车高度,但61式因为车宽须要不多于3米,而当时日本的坦克动力系统技术,未能在维持性能的情况下缩小引擎或变速箱的体积,难以将引擎及变速箱同时收纳在窄小的车尾空间,唯有将变速箱移至车头,并驱动在车头两侧的驱动轮。

61式的生产数量为560辆,于1970年代中期被74式战车取代其主力地位,至2000年(平成12年)才全数除役。

使用国

  •   日本 - 560辆(1961年~2000年)

衍生型

流行文化

影剧

61式战车经常在昭和年代的特摄作品中登场

游戏

  • 《战争雷霆》于日本陆战科技树作为IV阶载具登场,原型车ST-A亦有出现
  • 《战车世界》中为日本IX阶中型坦克,其原型车STA-1为日本VIII阶级中型坦克,第二辆原型车STA-2则为日本VIII阶加值中型坦克

日本历代主力战车比较

10式战车 90式战车 74式战车 61式战车
重量 约48吨 约50吨 约38吨 约35吨
主炮 日本制钢所44倍径120mm滑膛炮

(优于90式战车)[来源请求]

莱茵金属44倍径120mm滑膛炮 51倍径105mm线膛炮 52倍径90mm线膛炮
装甲 复合装甲 (优于90式战车[来源请求] 复合装甲 炮塔:铸造钢
车身:压延防弹钢
炮塔:铸造钢
车身:压延防弹钢
发动机 水冷式4行程V型8汽缸柴油引擎 水冷式2行程V型10汽缸柴油引擎 空冷式2行程V型10汽缸柴油引擎 空冷式4行程V型12汽缸柴油引擎
最高速度 70 km/h 70 km/h 53 km/h 45 km/h
马力 1200 ps / 2300 rpm 1500 ps / 2400 rpm 720 ps / 2200 rpm 570 ps / 2100 rpm
悬吊系统 油气压式 油气压扭力杆混合式 油气压式 扭力杆
乘坐人数 3名 3名 4名 4名
C4I × × ×
售价 约9.5亿日币(2010年度)
约16.8亿日币(2024年度)
约8亿日币(2009年度)
约11亿日币(1990年度)
3.5~4亿日币 约1亿日币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 PANZER 1986年3月号
  • 丸MARU 第55巻1月号 “体験的机甲史 自卫队の戦车” 雑志08307-1 T1108307011008
  • 戦车マガジン増刊 世界の精锐兵器 No.5 61式主力戦闘戦车
  • 戦后日本の戦车开発史 林磐男 著

相关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