鲇形目
辐鳍鱼纲的一目鱼类
鲇形目[注 1](学名:Siluriformes),属辐鳍鱼纲骨鳔总目,又通称鲶鱼。世界七大洲,除南极洲之外,到处都有鲶鱼。有几种鲶鱼是海鱼。这类鱼大小差异极大,包括世界最大的淡水鱼之一的欧鲶,长达5米,重330千克,也包括一种很小的寄生鲇鱼,成体小于10毫米,是最小的脊椎动物。这个目包括35个科,但是现在分类表还在变动,大约有2855种,相当于四分之一的淡水鱼,十分之一全部鱼纲的种类。
鲇形目 化石时期:白垩纪晚期至今,
| |
---|---|
黑𫚔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辐鳍鱼纲 Actinopteri |
亚纲: | 新鳍亚纲 Neopterygii |
下纲: | 真骨下纲 Teleostei |
高群: | 骨舌鱼高群 Osteoglossocephalai |
总群: | 鲱头鱼总群 Clupeocephala |
群: | 骨鲱群 Otomorpha |
亚群: | 骨鳔亚群 Ostariophysi |
派: | 耳鳔派 Otophysa |
总目: | 鲇形总目 Siluriphysae |
目: | 鲇形目 Siluriformes G. Cuvier, 1817 |
科 | |
(见内文) |
鲇形目除了电鲇科以外,其他种类在背鳍及胸鳍都有硬棘,有些含剧毒。但因为肉质肥美,所以又是主要的河鲜之一。
考古学家在非洲肯亚的图尔卡纳湖,挖掘人类遗址,发现195万年前的鱼骨,鉴识为鲶鱼,另外,于1894年,荷兰的化石猎人在亚洲印尼的特里尼尔沿海平原,发现100万年前的直立人,该遗址也存在鲶鱼骨头,显示人类是“生态广适者”,会捕捉或寻获食物,包含湖泊或近海的鱼类。[1]
概述
鲶鱼没有鱼鳞,一般有须。和其他淡水鱼不同,鲶鱼是夜行动物,主要的感觉器官是触须或其他感觉器官,而非依靠视觉。一般为杂食性,多为食腐动物,也吃白鸽[来源请求],喜于夜间活动。也有几种是单一性,如寄生鲇只食动物血。卵生,可以各种形式表现出对后代的关心,如筑巢保护幼鱼。鲇鱼大小差别很大。兵鲇属体小,如矛兵鲇体长仅4-5厘米,而大型的欧洲种类欧鲇可达到4.5米,重达300公斤。一些体型较小的种,特别是兵鲇属,最受欢迎的观赏鱼,而许多体型较大的则可食用。
名称
鲇形目的拉丁名Siluriformes来自Silurus,是希腊语σίλουρος的拉丁化形式,意为“鲇鱼”。所以Siluriformes意为“鲇鱼形的”,故中文称之为“鲇形目”。
分类
旧分类 | 新分类 |
---|---|
|
|
注释
参考文献
- ^ Fagan, Brian. 漁的大歷史. 八旗文化. 2021. ISBN 978-986-5524-47-0.
参见
延伸阅读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