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芷袋
此条目过于依赖第一手来源。 |
茄芷袋,原名茭荐(白话字:ka-chù/ka-chì,台罗:ka-tsù/ka-tsì)[1][2],又称加荐仔[3]、茭荐仔[4],类似新商品称台客袋、复古袋[5],是台湾的一种传统的手提包,上边比下边略阔,可作书包、文件包或手挽包使用[2]。
茄芷袋相传起源于台南市后壁区[4]菁寮里[6],最初由茳芏(三角蔺草)手工编织而成,称为草袋仔,后来改为使用尼龙网布制作[7]的半透明[8]手挽袋。最早的茄芷袋使用编织,制作过程繁复,一个人一天最多制作五、六个茄芷袋,一个以二、三块钱卖出,除了制作茄芷袋之外,也会被用来制作草绳、帽子等其他生活用品。以前的蔺草在收割之后,需要先经过人工曝晒、放凉,再用一个类似像“石轮子”的工具,将翘起的蔺草压平,并在辗压的过程当中加入米糠,米糠内含的油脂可以让蔺草更滑顺,方便后续编织工作的进行。
然而,在1971年之后,因为土地重划,农夫们舍弃蔺草,改种经济价值高的水稻;同时间,塑胶制品大量兴起,茄芷袋的制作原材料,也就从易受潮发霉的蔺草转变成了塑胶尼龙布。尼龙布防水、耐磨的特性也让茄芷袋开始被广泛使用。而其中最经典的图样,即是以红色、绿色、蓝色,这三个颜色所构成的横条纹。茄芷袋的台语发音据说是来自日文的“かぎ针编み” (kagibariami);而韩国人目前称它为“台湾传统袋”(대만 전통 가방)或按中文发音音译为茄芷袋(치에즈따이);英文则是取台语的发音,以“GAJI”为名。然而,不管它的名称是什么,茄芷袋作为一个台湾人的常民物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一直扮演著一个低调朴实的角色。[9]
参考资料
- ^ 台語辭典(台日大辭典譯本):茭薦. 台语信望爱. [2022-07-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30).
- ^ 2.0 2.1 台客袋翻身 變潮牌 傳統網袋改良 演繹台灣魅力. 苹果日报. 2009-07-27 [2014-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15) (中文(繁体)).
- ^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加薦仔. 中华民国教育部. [2017-09-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8).
- ^ 4.0 4.1 裕發塑膠公司:塑膠茄芷袋、金馬牌台客袋、跑馬牌pp塑膠繩、pe袋根. 台湾黄页. [2014-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15) (中文(繁体)).
- ^ 艋舺復古袋(台客袋.茄芷袋). [2014-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4) (中文(繁体)).
-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
camel51
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 ^ 台客袋 尼龍網布材質,易攜帶,易清洗,重複使用,環保方便 產品 塔塔加企業社. 百索商情网. [2014-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4) (中文(繁体)).
- ^ (三峽)台客袋. 2009-12-14 [2014-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4) (中文(繁体)).
- ^ 来好. 那些年,我們最熟悉的阿嬤袋/茄芷袋. 来好台湾礼品店. [2021-05-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