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恩夫人

盖恩夫人(Jeanne-Marie Bouvier de la Motte-Guyon,Madame Jeanne Guyon, 法语:[gɥi.jɔ̃];1648年4月13日—1717年6月9日),17世纪法国内里生命派(奥秘派)和寂静主义的代表人物,虽然她从来不称自己为寂静主义者。寂静主义被罗马天主教定为异端。她出版《简易祷告法》(A Short and Very Easy Method of Prayer)一书后,从1695年至1703年被监禁。

盖恩夫人
出生1648年4月13日
 法兰西王国奥尔良省蒙塔日
逝世1717年6月9日(1717岁—06—09)(69岁)
 法兰西王国布卢瓦
配偶盖恩(Jacques Guyon)
1664年结婚—1676年丧偶)
儿女5

从17世纪直到如今,一些基督徒直接或间接的受到她的影响,如中国的倪柝声及他的小群运动,及后来的召会。持守加尔文主义的神学家,如19世纪的查尔斯·贺智在他的系统神学里对寂静主义进行了批判。[1]盖恩夫人是天主教徒,她在《馨香的没药》里披露的一些细节显示她仍然遵守天主教的做法,如敬礼马利亚等。

早年与婚姻

1648年4月13日,盖恩夫人生于法国蒙塔日,位于巴黎以南110公里,奥尔良以东70公里。父亲克劳德·布维耶是蒙塔日的法庭检察官。她自幼多病,敏感而细腻,耽误了受教育。她的童年是在修道院和家中交替度过的,在十年内来回搬了九次。她的父母是非常虔诚的人,对她进行特别虔诚的训练。她年轻时留下的其他重要印象来自阅读圣方济各·沙雷氏的作品,以及某些修女和她的老师。在她结婚之前,曾想成为一名修女,但这一愿望并没有持续太久[2]

1664年,当她15岁时,在拒绝了许多其他提议后,她被迫嫁给蒙塔日一位38岁的富有的绅士盖恩(Jacques Guyon)。在她结婚的十二年里,盖恩夫人在婆婆和女佣的手中遭受了可怕的痛苦。更令她痛苦的是,母亲、儿子和同父异母的妹妹相继去世。1672年7月,她的女儿和父亲在几天内相继去世。但盖恩夫人仍然相信上帝的完美计划,她将在苦难中得到祝福。在1676年她丈夫去世前不久,她又生了一个儿子和女儿。在这次历时12年的不幸婚姻中,盖恩夫人生了五个孩子,其中三个活了下来,最后在28岁时成为寡妇[3]

在她婚姻期间,盖恩夫人从巴尔纳伯修会(Barnabite)的弗朗索瓦·拉孔贝神父(Fr.François Lacombe)接触到奥秘派,并受他教导[3]

寡居

 
盖恩夫人

丈夫死后,盖恩夫人最初作为一个富有的寡妇安静地生活在蒙塔日。1679年,她与弗朗索瓦·拉孔贝重新建立了联系,他是萨伏依托农莱班巴尔纳伯修会的会长[4]

在1680年经历了第三次神秘的经历后,盖恩夫人感到自己被引导去日内瓦。日内瓦主教让·德阿伦松·德亚历克斯说服她用她的钱在萨沃伊的热克斯为“新天主教徒”建一所房子,作为该地区新教徒改宗计划的一部分。1680年7月,盖恩夫人带着小女儿离开蒙塔日,前往热克斯[4]

然而,这个计划存在问题,盖恩夫人与负责这所房子的修女发生了冲突。日内瓦主教派拉孔贝神父出面干预。这时,盖恩夫人将内里生命介绍给拉孔贝。她的女儿进入托农莱班的 Ursuline 修道院领取年金,盖恩夫人继续在热克斯工作,经历了疾病和巨大的困难,包括家人的反对。她把两个儿子的亲权交给了婆婆,放弃了大部分个人财产,只是为自己留了一大笔年金[4]

天主教日内瓦教区主教最初很欢迎她,但是因为她的奥秘派观点,要求她离开教区,同时驱逐了拉孔贝神父,他随后去了天主教韦尔切利总教区[2]

盖恩夫人跟随她的导师到都灵,然后返回法国,住在格勒诺布尔,在那里更广泛地传播她的宗教信仰,出版

死亡和影响

1704年,她的作品在荷兰出版[5],非常受欢迎。许多英国人和德国人去布卢瓦拜访她,其中有约翰·韦特斯坦(Johann Wettstein)和福布斯勋爵(Lord Forbes)。她的余生都在布卢瓦,与女儿,布卢瓦侯爵一起度过,最后在那里去世,享年69岁。她从未打算脱离天主教会

她发表的作品 Moyen CourtRègles des associées à l'Enfance de Jésus,均于1688年列入《禁书目录》。

一生的十字架经历

盖恩夫人的一生受过许多苦难:幼年母亲的虐待、丈夫的无情、婆婆的责骂、疾病缠累、天花毁容(23岁)、青年守寡、孩子夭折、受人侮辱。

遭天主教会关押

后半生,被天主教会冤枉,下在监中。她说:“主指示我全世界没有一个人帮助我,都要发怒反对我;但是在极深沉的安静中祂的话对我说,我必得无限量属灵的子孙,是藉着十字架生出来的”。家人禁止她过虔诚的生活。1676年丈夫去世。后来受到属灵运动的影响,追求内里生命。因此倍受天主教会的逼迫。两次被囚禁在巴士底狱,第一次8个月,第二次4年之久。以后又被放逐到卢瓦尔河旁的布卢瓦,以终馀年。

1702年才从巴士底狱出来,年正54岁。由于在狱时倍受寒暑潮湿之故,以至身体极度软弱,1717年6月9日去世,时年69岁。

但她在苦难中操练绝对顺服神,破碎己的生命,拒绝自己,达到无己的属灵境界;她从不怨天尤人,反而说这是神许可的雕刻和修理。她不但不恨仇敌,反而爱他们,常替他们祷告。

著作

以上著作都已由俞成华上海教会长老,1901-1956)译成中文。

这套书由驴驹于2011年12月翻译出版。

参考文献

  1. ^ 参看 http://www.ccel.org/ccel/hodge/theology1.iii.iv.v.html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贺智对寂静主义的批判
  2. ^ 2.0 2.1 Dégert, Antoine. "Jeanne-Marie Bouvier de la Motte-Guyon." The Catholic Encyclopedia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Vol. 7. New York: Robert Appleton Company, 1910. 21 May 2019  本文含有此来源中属于公有领域的内容。
  3. ^ 3.0 3.1 De La Motte Guyon, Jeanne Marie Bouvier. Autobiography of Madame Guyon. Chicago: Moody Press. 
  4. ^ 4.0 4.1 4.2 Ward, Patricia. Madame Guyon (1648-1717). Lindberg, Carter (编). The Pietist Theologians: An Introduction to Theology in the Seventeenth and Eighteenth Centuries. Blackwell Publishing. 2005: 166. ISBN 0-631-23517-5. 
  5. ^ The Low Countries As a Crossroads of Religious Beliefs, Arie-Jan Gelderblom, Jan L. de Jong and Marc Van Vaeck, editors, Brill,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