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低压威尔玛 (2013年)
热带低气压30W[注 1](联合台风警报中心:WP302013[注 2],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Wilma[注 3],印度气象局:BOB 05),是个强度较弱,但持续时间长的热带气旋,于2013年自西北太平洋发展到北印度洋。此热带低气压于11月1日在帛琉东方形成,并于11月4日横过菲律宾,隔天进入南海。该系统并未增强便于11月6日登陆越南,之后于11月7日抵达泰国湾。
热带性低气压30W Tropical Depression 30W(英文) | |||||||||
---|---|---|---|---|---|---|---|---|---|
| |||||||||
| |||||||||
| |||||||||
| |||||||||
概况 | |||||||||
形成日期 | 2013年11月1日 | ||||||||
消散日期 | 2013年11月17日 | ||||||||
最低气压 | 1003 hPa | ||||||||
影响 | |||||||||
财产损失 | Minimal | ||||||||
死伤人数 | 16死 | ||||||||
影响地区 | 帛琉、菲律宾、中南半岛、缅甸、斯里兰卡、印度、也门 | ||||||||
2013年北印度洋气旋季 与 2013年太平洋台风季]]的一部分 |
其于11月8日穿过马来半岛并进入孟加拉湾后,以低压区的标准缓慢发展,直到11月13日重新增强成为印度气象局的“低气压”等级。系统于11月16日登陆印度并造成16人丧生,翌日再度减弱为低压区后抵达阿拉伯海,随后减弱消散。
气象历史
本页面将该热带低气压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通用编号(30W)叙述,惟注意30W指称该热带低气压仅在2013年有效。
10月30日晚间,日本气象厅(英语:JMA)[注 4]表示有低压区在楚克附近形成。[2]11月1日此区域内有热带扰动在雅蒲岛东南方形成,到了晚上日本气象厅升格帛琉东方的低压区为热带低气压,之后系统缺乏组织、深对流被切离到西侧,仅仅相隔六小时就减弱为低压区。[3][4][5][6]就在日本气象厅于11月3日再次升格帛琉附近的低压区为热带低气压不久后,联合台风警报中心(英语:JTWC)[注 5]亦发布热带气旋形成警报(英语:TCFA)。[8][9]
三小时后,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升格该系统为热带低气压并编号“30W”,研判将于南海增强至一级台风,这时低层环流中心(英语:LLCC)[注 6]部份裸露但正与被切离至西边的深对流整合,然而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事后分析认为30W于11月2日即增强为热带低气压。[3]此外,热带低气压这时正受北方副高脊南侧导引,微弱至中等的垂直风切受迳向流出和发展中的极向通道影响而有所抵消。[11]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英语:PAGASA)于11月3日晚间对其认定的低压区升格至热带低气压并给予当地热带气旋名称“Wilma”(威尔玛)。[12]
11月4日,威尔玛在中午12时之前登陆菲律宾南苏里高省,日本气象厅则于下午2时之后对已移至保和海的热带低气压发布热带气旋报文,研判廿四小时内将增强为一热带风暴,但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却在下午5时将其强度降格为低压区。[13][14][15]尽管通过菲律宾时受地形影响,此系统组织仍增强少许,同时也开始加速西行。[16]同日晚间抵达苏禄海,通过巴拉望岛后于11月5日早上抵达南海。联合台风警报中心最佳路径认为30W在下午2时、晚间6时达到热带风暴强度,不过低层环流中心部份裸露且深对流被切到北边。[17]30W过了六小时后变得更支离破碎,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低气压。[18]
11月6日,30W愈发削弱,促使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在下午2时发布最终警报,日本气象厅也在系统登陆越南藩朗-塔占市附近之前在中午停止发布热带气旋报文,但判定十分钟最大持续风速仍短暂维持在30节(55千米每小时;35英里每小时)。[19][20]根据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之最佳路径,30W在11月7日凌晨减弱为热带扰动,但中午正从泰国与柬埔寨边界南端抵达泰国湾的时候再度增强为热带低气压,晚间组织与涡度亦有所好转。[3][21][22]11月8日凌晨,此热带低气压登陆泰国曼谷西南偏南方约200公里的地区,日本气象厅则从下午2时开始停止对其发布,因为该系统已远离其责任范围。[23][24]此系统穿过马来半岛后于中午前抵达安达曼海,惟低层环流中心上方的深对流却迅速消散。[3][25]
到了11月9日,在缅甸仰光西南方的系统移速放慢,东侧垂直风切增强导致部份裸露且缺乏组织,当天印度气象局(英语:IMD)[注 7]亦于该系统到达孟加拉湾之前判定其为低压区。[3][26][27]印度气象局于11月11日升格系统为清楚识别的低压区,然而微波图像展示了广阔的低层环流中心、稀疏的对流,干空气也开始卷入到西侧。[27][28]直至11月13日,印度气象局在早上8时升格系统为低压区并编为“BOB 05”,当天北侧与东南侧发展了新雨带,使得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于晚间9时对此组织更佳的系统再度发布热带气旋形成警报。[27][29]低层环流中心于11月14日完全裸露且清晰辨识,中等垂直风切抵消了东侧流出并切离深对流到西北方。[30]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于11月15日升格系统为热带气旋并延续编为“30W”,此时低层环流中心紧密但仍部份外露,深对流亦被切离到西侧,事后分析认为30W仅于翌日(16日)凌晨2时算是热带气旋。[3][31]当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发布最终警报,认为对流迅速削弱导致强度低于发报门槛。[32]低气压BOB 05在下午3时30分登陆印度泰米尔纳德邦,翌(17日)晨8时在内陆减弱为清楚识别的低压区并旋即进入阿拉伯海。[27]自那刻起,此残馀已无任何发展机会,持续向西飘移且面对强大的干空气。[33]残馀到了11月20日几乎停滞不前并转向西南西移动,隔日最终于叶门索科特拉附近消散。[3]
影响
菲律宾
热带低气压威尔玛强度不高,因此菲律宾并未传出死伤灾情,但仍造成洪灾和民宅受损。保和省有83户民宅和1座木桥毁损,数座城镇也淹水;巴拉望省撤离了146户家庭,有2座桥梁遭水灾损毁,也有2座省级桥梁无法通行。[34]威尔玛登陆时有4,355名旅客困在米沙鄢群岛海港,另外352名旅客也被迫停留在马尼拉。[13]就在威尔玛离开菲律宾3天后,台风海燕也登陆该处,成为菲律宾现代史上最致命台风。
印度
低气压BOB 05带来豪雨造成泰米尔纳德邦16人死亡,其中2人被洪水溺毙、1名妇女被倒塌的围墙压死。在纳加帕蒂南,上百棵树木被连根拔起,许多香蕉园也因此受损,不过豪雨亦为当地水库、湖泊等饮用水源带来丰沛水量。[35]在西尔卡利,电线杆受损使得大部分地区停止供电,强风也吹翻了1所校舍的屋顶。特兰奎巴附近的渔货拍卖所因强风受损,有1万多位渔民因恶劣海象及多处涨潮暂停下海渔捞。[36]
参阅
释义
- ^ 日本气象厅(英语:JMA)并不对热带风暴强度以下的风暴命名。
- ^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是一个联合美国海军和美国空军的专责小组,并会为西北太平洋或其他洋域发出热带气旋警告并编号。其编号有正式编号与通用编号二种:前者系由二个英文字母及六位数组成,前两位为洋域代码(WP代表西北太平洋,包括南海、东海),中间两位代表热带气旋当年在洋域内之形成次序,后四位为当年公元纪年(2013);后者则由二位数及一个英文字母组成,前两位数系指热带气旋于当年在英文字母所表示的区域内形成次序,英文字母为洋域代码(W同前述之WP范围),此编号系统每年重新开始,故无专属性。换言之,“WP302013”及“30W”皆指2013年第30个于西北太平洋(包括南海、东海)区域内形成的热带气旋,惟注意“30W”用法仅限于2013年。此外,纵使该热带气旋行经至北印度洋范围,其编号仍然不变。[1]
- ^ 英文原名“Wilma”,乃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英语:PAGASA)所使用之区域性热带气旋名称之一。
- ^ 日本气象厅是西北太平洋(含南海在内)的区域专责气象中心。
- ^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是一个联合美国海军和美国空军的专责小组,并会为西太平洋或其他地区发出热带气旋警告。[7]
- ^ 空气自高压流向低压,因科里奥利力作用而产生偏转,导致其不能直接流入中心,形成旋涡效应。空气会围著低压中心旋转,该中心即环流中心。当此情况并不明显时,旋转较慢、中心不固定,且环流仅出现于低层对流层。[10]
- ^ 印度气象局是北印度洋(包括孟加拉湾及阿拉伯海)的区域专责气象中心。
参考资料
- ^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的使命. 美国海、空军. 2011 [2011-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7-26).(英文)
- ^ Marine Weather Warning for GMDSS Metarea XI 2013-10-30T18:00:00Z. WIS Portal – GISC Tokyo. 日本气象厅. [2014年5月2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02).
- ^ 跳转到: 3.0 3.1 3.2 3.3 3.4 3.5 3.6 Best track data of Tropical Storm/Tropical Cyclone 30W (Thirty).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 [2014年7月1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9月25日).
- ^ Marine Weather Warning for GMDSS Metarea XI 2013-11-01T18:00:00Z. WIS Portal – GISC Tokyo. 日本气象厅. [2014年5月2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02).
- ^ Marine Weather Warning for GMDSS Metarea XI 2013-11-02T00:00:00Z. WIS Portal – GISC Tokyo. 日本气象厅. [2014年5月2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02).
- ^ Significant Tropical Weather Advisory for the Western and South Pacific Oceans 020600Z-030600Z Nov 2013.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 [2014年5月2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5月28日).
- ^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的使命. 美国海、空军. 2011 [2011-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7-26).
- ^ Marine Weather Warning for GMDSS Metarea XI 2013-11-03T00:00:00Z. WIS Portal – GISC Tokyo. 日本气象厅. [2014年5月2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02).
- ^ Tropical Cyclone Formation Alert at 0530Z on November 3.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 [2014年5月2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11月3日).
- ^ 香港热带气旋追击站. HKCOC熱帶氣旋字典——低字:低層環流中心. 2015-08-18 [2015-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5).(繁体中文)
- ^ Prognostic Reasoning for Tropical Depression 30W (Thirty) Warning Nr 01.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 [2014年5月2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11月4日).
- ^ Tropical Depression "WILMA" Severe Weather Bulletin Number ONE. 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 [2014年5月2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11月4日).
- ^ 跳转到: 13.0 13.1 Wilma makes landfall in Surigao Sur. 菲律宾星报. [2014年5月2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0月6日).
- ^ RSMC Tropical Cyclone Advisory at 0600Z on November 4. 日本气象厅. [2014年5月2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11月4日).
- ^ Tropical Depression "WILMA" Severe Weather Bulletin Number THREE (FINAL). 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 [2014年5月2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11月5日).
- ^ Prognostic Reasoning for Tropical Depression 30W (Thirty) Warning Nr 06.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 [2014年5月2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11月5日).
- ^ Prognostic Reasoning for Tropical Storm 30W (Thirty) Warning Nr 10.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 [2014年5月2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11月6日).
- ^ Prognostic Reasoning for Tropical Depression 30W (Thirty) Warning Nr 11.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 [2014年5月2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11月6日).
- ^ Tropical Depression 30W (Thirty) Warning Nr 013.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 [2014年5月2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11月7日).
- ^ Marine Weather Warning for GMDSS Metarea XI 2013-11-06T12:00:00Z. WIS Portal – GISC Tokyo. 日本气象厅. [2014年5月2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07).
- ^ Marine Weather Warning for GMDSS Metarea XI 2013-11-07T12:00:00Z. WIS Portal – GISC Tokyo. 日本气象厅. [2014年5月2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07).
- ^ Significant Tropical Weather Advisory for the Western and South Pacific Oceans Reissued 072030Z-080600Z Nov 2013.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 [2014年5月2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5月29日).
- ^ Marine Weather Warning for GMDSS Metarea XI 2013-11-08T00:00:00Z. WIS Portal – GISC Tokyo. 日本气象厅. [2014年5月2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07).
- ^ Marine Weather Warning for GMDSS Metarea XI 2013-11-08T06:00:00Z. WIS Portal – GISC Tokyo. 日本气象厅. [2014年5月2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07).
- ^ Significant Tropical Weather Advisory for the Indian Ocean 081800Z-091800Z Nov 2013.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 [2014年5月2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5月29日).
- ^ Significant Tropical Weather Advisory for the Indian Ocean Reissued 090600Z-091800Z Nov 2013.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 [2014年5月2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5月29日).
- ^ 跳转到: 27.0 27.1 27.2 27.3 A Preliminary Report on Depression over Bay of Bengal (13 - 17 November, 2013) (PDF). 印度气象局. 2013年12月 [2014年5月29日].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年9月30日).
- ^ Significant Tropical Weather Advisory for the Indian Ocean 111800Z-121800Z Nov 2013.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 [2014年5月2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5月29日).
- ^ Tropical Cyclone Formation Alert at 1300Z on November 13.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 [2014年5月2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11月14日).
- ^ Tropical Cyclone Formation Alert Reissued at 1300Z on November 14.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 [2014年5月2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5月29日).
- ^ Tropical Cyclone 30W (Thirty) Warning Nr 014.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 [2014年5月2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11月16日).
- ^ Tropical Cyclone 30W (Thirty) Warning Nr 017.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 [2014年5月2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11月16日).
- ^ Vapor imagery at 1300Z on November 19. 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 [2014年5月2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11月7日).
- ^ Davies, Richard. Two Tropical Storms to hit the Central Philippines within a week. FloodList. [2014年5月2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11月7日).
- ^ 16 killed in Tamil Nadu downpour. 德干先驱报. [2014年5月2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3月4日).
- ^ Deep depression crosses Tamil Nadu coast, fishermen keep at bay. 印度今日. [2014年5月2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5月29日).
外部链接
-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热带风暴/热带气旋30W最佳路径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30W.THIRTY[失效链接]来自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
- 低气压BOB 05初步报告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来自印度气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