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美菲路
22°16′50″N 114°07′47″E / 22.2806°N 114.1297°E
命名缘由 | 命名文件:2007年10月18日宪报第8290号政府公告 |
---|---|
命名日期 | 2007年12月14日 |
道路长度 | 1.3千米(0.81英里) |
车速限制 | 50公里每小时 |
车道数 | 四线双程(南段)/双线单程(北段) |
地点 | 香港中西区 |
起点 | 坚尼地城坚弥地城新海旁(新海旁街) |
终点 | 中西区薄扶林薄扶林道/摩星岭道 |
建造 | |
通车 | 原路段:约1890年代 伸延段:1998年1月 |
士美菲路(英语:Smithfield,前称士美非路和士蔑非路街[1])是香港的一条道路,位于香港岛中西区坚尼地城,连接山上的薄扶林道与摩星岭道交界,以及山下的卑路乍湾坚弥地城新海旁,总长约1.3公里。[2]其中吉席街及科士街之间的一段只限单程南行行车,其馀部分为南、北行双程行车路。而龙华街与薄扶林道之间的南段扩建部分属四线双程车路,中间设有下通道(即小型行车隧道)穿越薄扶林道游乐场地底。[3]车速限制为50公里每小时。[4]
位置
士美菲路由坚弥地城新海旁开始向南伸延,[5]横跨吉席街和卑路乍街,并与石山街西端、科士街东端及龙华街东端作T型交汇。终点则是位于薄扶林道与摩星岭道的交界处。[5]
道路名称
该道路其英文名“Smithfield”是香港少数没有英文后缀,以一个英文单字作为路名的道路[6],其他类似个案包括金钟的金钟道(Queensway)、荔枝角美孚新邨的百老汇街(Broadway)及中环的己连拿利(Glenealy)。若将士美菲路的“路”字视为道路后缀的话,己连拿利就是香港唯一同时没有中文及英文后缀的道路。[7]
街名来源
原街名“士美非路”是英语“Smithfield”的粤语译音,当中“路”字为译音的一部份,而不是“道路”的意思[8](类似的有铜锣湾东的威非路道,Whitfield Road),而“Smithfield”指的是位于英国大伦敦伦敦市西北部的同名区域(台湾译名为史密斯菲尔德),已有逾800年历史,是市内的街市和鲜肉批发中心。该区最初牲畜安置站林立,这些牲畜通常先在该区暂时安置,然后会被屠宰及运往伦敦市内的肉类市场出售。[9]出入该区的,大多来自在当地工作的草根阶层如畜牧工人、肉类贸易商、附近市场食品商人等。伦敦士美菲路虽位于英格兰地区,但自1305年威廉·华莱士在这里被处决后,便成为了苏格兰爱国主义的象征之一。[10]此外,在一些著名文学作品里也有提及伦敦士美菲路,包括查尔斯·狄更斯的《苦海孤雏》和马克·吐温的《乞丐王子》。而香港的士美菲路也曾经设有牛房等牲畜站,专门安置各类牲畜,而两地的牲畜站也同样在后期停止运作,并被重建成市场,之后两地又重建为中产阶级住宅区至今。[11]
名称更改
受到中文街名“士美非路”影响,该区居民往往误以为“路”字作为此街道的中文后缀,将士美非路英文街名误写为“Smithfield Road”;另可能因为“非”有负面意思,人们经常把中文名称的“非”写成“菲”。2007年2月2日,地政总署公告欲将道路中英文名称改为“士美菲路”(Smithfield Road),[5]其后大学教授、区议员及市民以英文单字路名的独特性、及当地与伦敦士美菲路区有相似历史发展为由反对更改英文街名,并认为更改英文街名会破坏集体回忆。[12]地政总署于是放弃更改英文街名,同年10月18日公告只拟更改中文名称。[13]12月14日,地政总署正式刊登宪报,把道路中文名称正式改为“士美菲路”,但保留原有英文名称。[14]
历史
过去士美菲路曾有牛房、临时市场和煤气鼓和东华义庄,现已清拆,原址建成私人住宅区及市政大厦等设施。
牛房
在坚尼地城发展初期,曾于今日石山街及蒲飞径设有牛房、检疫场所及屠房以收容及屠宰牲畜,而坚尼地城的海旁更设有码头供船只卸下它们。附近的市场也林立,而坚尼地城屠场也早于1894年经已启用,士美非路因此而得名。这些市场在后期遭重建成科士街临时游乐场和北街红色小巴总站。[15][16]
士美非路一带,多由在牛房工作的工人、附近市场商人、以及在坚尼地城码头的运货工人等人士出入。曾于香港成长的英国小说家马丁·布斯(1944年-2004年)于临终前写下其自传《“鬼佬”:在香港的童年回忆》(Gweilo: Memories of a Hong Kong Childhood),书中内容也提到:
- “我听到来自坚尼地城屠场的一只牛在喊叫,之后突然中止了,这让到我提心吊胆。”[17]
随著填海工程的发展,士美非路不断向北延长至现今的坚弥地城新海旁,有关路段两旁皆兴建了住宅楼宇。因此,继续将牛房等设施设于士美非路已被认为不合时宜。1961年,政府决定在加多近街以西填海以兴建新屠房,[18]并于1968年将坚尼地城屠场迁入该处。[15]旧屠房的位置原本被计划保留下来,等待至牛房关闭才作整体重建,后来却应市民的要求提早于1974年重建成坚尼地城游泳池。[19]而牛房一直继续运作直至1986年才关闭及拆卸,[15][20]原址后来建成市政局士美非路市政大厦。[15]
防空隧道
在1941年香港保卫战期间,士美非路成为九号防空隧道的所在处。[21]
煤气鼓
1934年5月14日,位于石塘咀市政大厦现址的煤气总局煤气鼓发生爆炸,共造成42人死亡及46人受伤,香港中华煤气公司于是在1936年购得位于士美非路上段牛房以南的土地,并将煤气鼓搬迁至该处。该煤气鼓于1980年代遭拆卸,由煤气公司大股东恒基兆业地产重建成私人屋苑嘉辉花园。[22]
市政大厦
士美非路市政大厦于1996年12月6日落成,当时的名称为“市政局士美非路市政大厦”(The Urban Council Smithfield Complex),附设街市及熟食中心、公共图书馆、体育馆等设施。[23][24]而位于士美非路街市内的商贩们在迁入前曾经分散在坚尼地城不同地方营业,[25]包括士美非路临时街市、[26]和曾经是非法小贩黑点的士美非路与卑路乍街交汇处[15]。
道路伸延
在1998年之前,士美非路的南端是一条死路,道路原本终点位处于龙华街东端以南的一段斜路,附近有华辉大厦、美华大厦和士美菲园等住宅。实际上,据地政总署提供的资料,位于士美菲园/观龙楼后山、昭远坟场附近的何东家族物业“何庄”,其门牌号码为“士美非路40号A”,所以在“技术上”,这里被视为是士美非路南端的终点。[27][28][29]
后来路政署委托承建商于1995年2月开始进行伸延工程及其他有关道路工程,并在士美非路以南兴建一条道路连接士美菲路及摩星岭道/薄扶林道交汇处。工程于1998年1月完工,落成后该段道路并未获正式命名,直到2007年12月14日道路更名同时才被正式视为士美菲路的一部份,摩星岭道/薄扶林道交汇处便成为了新的南端终点,而原本龙华街东端以南的士美菲路则保留至今。[30]
-
士美菲路南段扩建部分
=东华义庄=曾建于士美菲路牛房附近。因此亦称牛房义庄。由于时移世易问题。也因此后来搬到大口环附近。
交通
目前城巴43M线往石塘咀途经一段士美菲路,该路线由吉席街转入士美菲路,于科士街转右离开。另外,专线小巴12线(来往观龙楼及西营盘)[31]、13线(来往加惠民道及西营盘)[32]也途经士美菲路。但曾经有段小插曲,2005年时城巴开办南区的机场巴士路线A10时,曾有中西区区议员建议行走士美菲路来往薄扶林道,但因为当初运输署虽然建议A10由单层巴士行走,仍会间中辅以双层巴士行走,故此A10遵从最初建议,行走摩星岭道。
士美菲路的交通曾经于1990年代被评为“整天也极之繁重”(extremely heavy throughout the day),所以后来建成的士美非路市政大厦的车辆入口改设在石山街。[15][23]目前,位于旧坚尼地城游泳池和科士街临时游乐场下的港岛线坚尼地城站已启用,并在士美菲路设立出口。市民可以直接乘搭港铁经港岛线前往该区。 [33]
沿路著名地点
- 士美非路市政大厦:位于士美菲路12号K,附设街市及熟食中心[34][35][36]、公共图书馆及自修室[37][25]、体育馆[38]等设施。通往街市的入口和通往图书馆及体育馆的入口分别设于不同的地方。[23]注意其名称中的“士美非路”不同于现今的“士美菲路”街名。
- 港铁港岛线坚尼地城站
- 观龙楼:香港房屋协会早期兴建的公共屋邨之一,建于1968年。
- 坚尼地城消防局:位于士美菲路北端与坚弥地城新海旁交界附近。
- 科士街临时游乐场:位于士美菲路与科士街交界附近。
- 旧坚尼地城游泳池:位于士美菲路12号N,[39][40][41]于1974年落成开幕。因应坚尼地城站之建造工程,泳池已于2010年关闭及清拆。[42][43]
-
坚尼地城消防局
-
士美非路市政大厦和旧游泳池
-
观龙楼
交汇道路
参考来源
- ^ The Hongkong Government Gazette, 28th August, 1886 (PDF). 香港政府宪报. 2012年9月5日.
- ^ 根据香港政府2007年第945号公告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所提供的长度资料,士美菲路总长约1380米;而香港政府2007年第6812号公告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和香港政府2007年第8290号公告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则标示为1300米。故此,为衡量各方面的可能性,在描述士美菲路的长度时会标示为1.3公里。
- ^ 可参考Google街景服务:士美菲路
- ^ 根据道路交通条例第40条,除非运输署署长在宪报刊登公告说明某路段的速度限制,否则一般道路的车速限制是50公里每小时。详见电子版香港法例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5.0 5.1 5.2 香港政府2007年第945號公告. 政府物流服务署. 2007年2月2日 [2007年10月2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3月16日).
- ^ 搞錯士美菲路英文名 港鐵膠紙急遮字. on.cc东网. 2015-02-21 [2024-0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25) (中文(香港)).
- ^ Shirmaine Cheung, "Translation of Short Texts: A case study of street names in Hong Kong"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June 2010.
- ^ Team, Discuz! Team and Comsenz UI. 特別的街道名稱. hkitalk.net 香港交通资讯网. [2024-01-25].
- ^ Smithfield Market. City of London: Markets. Corporation of London. [2009-04-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4-01).
- ^ Dunton, Larkin. The World and Its People. Silver, Burdett. 1896: 24.
- ^ Smithfield market plans refused. BBC News Online. 2008-08-07 [2008-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1-22).
- ^ 罔顧歷史意義 不回覆當贊成 地署官僚橫蠻正名士美菲路. 太阳报. 2007年5月27日 [2012年5月1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3月4日).
- ^ 香港政府2007年第6812號公告. 政府物流服务署. 2007年10月18日 [2007年10月2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3月16日).
- ^ 香港政府2007年第8290號公告. 政府物流服务署. 2007年12月14日 [2008年1月2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3月16日).
- ^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Kwok, Ka-chun, Peter, "Remodelling U.C. Complex in Kennedy Tow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1995
- ^ Official Report of Hong Kong Legislative Council Proceeding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1 March 1901, page (28), right column, 6th paragraph
- ^ Gwulo: Old Hong Kong, "Chapter 8 : Ida, Su Yin, the light of Tin Hau, and the wrath of Yen Lo"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Official Report of Hong Kong Legislative Council Proceeding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3 December 1961, page 319, 2nd paragraph
- ^ Official Report of Hong Kong Legislative Council Proceeding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4 June 1969, page 312, item 4
- ^ Official Report of Hong Kong Legislative Council Proceeding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3 April 1986, page 1055, 3rd full paragraph
- ^ Banham, Tony. Not the slightest chance: the defence of Hong Kong, 1941.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Press. : 60. ISBN 978-0-7748-1045-6.
- ^ Official Report of Hong Kong Legislative Council Proceeding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4 June 1936, page 141
- ^ 23.0 23.1 23.2 Chan, Pan-hang, Marco, "Redevelopment of Macpherson Playground and Queen Elizabeth II Youth Centre"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12-03-22.,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1997
- ^ Hong Kong 1997: a review of 1996. Hong Kong. Government Information Services. 1997: 167. ISBN 978-962-02-0233-9.
- ^ 25.0 25.1 Shelton, Barrie; Karakiewicz, Justyna; Kvan, Thomas. The Making of Hong Kong: From Vertical to Volumetric. Routledge. 2010: 142. ISBN 978-0-415-48701-6.
- ^ Abbas, Ackbar. Hong Kong: culture and the politics of disappearance.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 75. ISBN 978-962-209-433-8.
- ^ Gwulo: Old Hong Kong, Chiu Yuen Cemetery (Eurasia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Royal Asiatic Society Hong Kong Branch Newsletter: "Visit to Chiu Yuen Cemetery, Mount Davis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12-04-02.", pp. 4-5, September 2006
- ^ Royal Asiatic Society Hong Kong Branch Newsletter: "Visit to Chiu Yuen Cemetery, Pokfulam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12-04-02.", p. 6, January 2007
- ^ 士美非路伸延工程及相关的道路工程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09-02-28.
- ^ 香港區專線小巴路線第12號. 运输署. [2012年5月1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10月30日).
- ^ 香港區專線小巴路線第13號. 运输署. [2012年5月1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9月25日).
- ^ Site Plan of Kennedy Town Statio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West Island Line EIA Reports
- ^ 士美非路街市. 食物环境卫生署. [2012年5月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3月9日).
- ^ 食物及衞生局食物環境衞生署公眾街市的管理 (PDF). 香港审计署. 2008年10月23日 [2012年5月19日].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0年10月1日).
- ^ Brown, Jules. The Rough Guide to Hong Kong & Macau. Rough Guides. March 28, 2002: 78 [September 13, 2011]. ISBN 978-1-85828-872-7.
- ^ 士美非路公共圖書館. 康乐及文化事务署. [2012年5月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6月3日).
- ^ 中西區室內體育埸館. 康乐及文化事务署. [2012年5月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10月25日).
- ^ Sarah Fung, "Eight Great Public Swimming Pools"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12-05-12., HK Magazine, retrieved September 18, 2011
- ^ Jillian Xin, Natalie Wong, "A guide to Hong Kong's best pool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ime Out Hong Kong, 3 August 2009
- ^ Woods, Sarah. Adventures with Kids: The Essential Guide to Hong Kong for the Expat Parent. 2004. : 125. ISBN 978-962-86732-2-3.
- ^ 堅尼地城站擬定位置. 港铁公司. [2012年5月1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3月4日).
- ^ 新聞公報:堅尼地城游泳池啟用. 政府新闻处. 2011年5月9日 [2012年5月1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9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