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兰五谷庙
24°45′13″N 121°45′07″E / 24.753538°N 121.751908°E
宜兰五谷庙 | |
---|---|
基本信息 | |
位置 | 台湾宜兰县宜兰市神农里神农路二段162号 |
宗教 | 台湾民间信仰 |
主神 | 神农大帝 |
建立时间 | 嘉庆十七年(1812年) |
宜兰五谷庙 | |
---|---|
位置 | 台湾宜兰县宜兰市神农路2段162号 |
官方名称 | 宜兰五谷庙 |
类型 | 登录等级:历史建筑 登录种类:寺庙 |
详细登录资料 |
历史沿革
宜兰设厅纳入清朝版图后,嘉庆十七年(1812年),通判翟淦依照大清体制,奉建先农坛于宜兰城南门外,坐北向南,即今中山路与旧城南路的交会口[1]。位在宜兰市神农里,近旧宜兰监狱[2]。
道光五年(1825年),升倅吕志恒安设牌位,加以修葺。咸丰二年(1852年),先农坛因为不堪道光二十八、二十九年间风雨侵袭,全部倒塌,神像暂移供于宜兰武庙内。咸丰八年(1858年),通判富谦认为近年来雨水不畅,田禾经常受损,是因旧坛址“砂水坐向不相朝”,所以改变方向坐东面西,并立重建先农坛碑,以资记念。护龙、门屋及围墙为同治年间所作。[1]
日人曾强占庙地为日本宪兵队营区,直至1913年12月11日宪兵队撤出。正殿于1920年曾由阿元师(陈荣元)及阿枝师重修屋顶及泥水部分。庙曾由日僧接管,安奉石观音[a]。原先铺红瓦的硬山式屋顶护龙,少数在这时期置换为水泥瓦,因而正脊出现日式鬼瓦以为收头。[1]
战后时期,僧侣归还五谷庙,信徒清除佛堂设施,恢复其昔日庙观,但护龙为他人占用。1962年,正殿受损于欧珀台风,于1964年依原貌重修。正殿除正面排楼面、两侧斗砌山墙及所有石珠为原物外,原有明间桁檩腐蚀处削锯后,改用于左右次间,其余构件不足处才购买新的桧木补足。庙貌仅存两侧护龙、门屋及围墙为前清时期所建,其余均曾整修或改建,如戏台、山门以及破坏正殿外观的遮雨棚均为战后改建或增筑。[1]
1985年,内政部宣布解除重建先农坛碑的古迹列管[4]。后来,由于白蚁蛀蚀严重、庙宇活动空间不足,庙方规划拆除庙宇重建,引起文保人士关切[5][6][7]。
2016年11月27日,宜兰县政府文化局举行文资审查会议,决议将五谷庙登录为历史建筑。文化局会马上启动紧急加固,并向中央申请调查研究计划。五谷庙管理委员会副主委尤赞辉获知,表示反对登录历史建筑,表示一定要重建。[5]。
经过庙方和文化局多次协调,终于达成共识。原本的旧庙以新台币总经费为两百三十四万元拆解,每一个建筑元件编号保存,再依照原先建筑结构重组,改旋转90度坐南朝北,重立于新庙右侧龙边。旧庙会规划成神农文物馆,让庙方的农机具可以入馆保存陈设,展现神农信仰和农业文化。[6]
2017年9月7日,启动旧庙解体[7]。原址要盖的新庙预计两层楼高[6],需要一亿元经费,工期三年[7]。第六届主委林明昌计划增建地下停车场,来增加庙方收入及以疏解周边停车问题[8]。2022年1月7日,举行旧庙修复工程开工典礼,耗资总经费二千一百万元[9]。
祭祀活动
清治时期,先农坛左方另有五谷神祠,凡是耕耤、迎春、常雩都在此祭拜。另因五谷神祠主祀神农大帝,自创设以来即有米商及医药商成立神明会,如由中药商成立的振兴会、药商会,由米商成立的大有社、同丰会等。因日本人曾禁止庙内庆典活动,故此庙有庙外炉主承接制。[1]
五谷庙供奉有六名清朝官员的长生牌位,分别是台湾府知府陈蒸、噶玛兰通判翟淦、仝卜年、董正官、王文棨、台湾兵备道的熊一本。熊一本并未真正在宜兰任职,但是推断是某一举措泽被噶玛兰,为此获得供奉长生禄位。宜兰史教授陈进传表示这六位官吏长生禄位,过去应该是现在宜兰市度小月餐厅附近在祭拜杨廷理的杨公祠内,可能由于宜兰设学建立考棚等,杨公祠没落无踪,形成了现在杨廷理牌位在吴沙祠,其余六官吏的禄位由五谷庙供奉。[10]
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庙方会以竹纸编制春牛一头,置于庙埕供信徒摸耳、头、尾等。至元宵夜,庙方将春牛游街后,回至庙埕后由地方首长鞭打春牛三下,以示新年已过,表示牛须下田工作。之后烧春牛,其灰屑由信徒取回撒在田园或置于店铺,以求五谷丰收、市井满银。[1]
注释
参考
- ^ 1.0 1.1 1.2 1.3 1.4 1.5 苏美如. 五穀廟. 《兰阳博物》 (兰阳博物馆). 2009-03, (第50期) [2017-09-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27) (中文(台湾)).
- ^ 姜炫焕. 保留舊監 宜市里長反對 多人昨聯署陳情 指沒有保存價值且破壞商機 若不他遷不排除率眾抗爭 文化局將再溝通. 《联合报》. 2002-12-20 (中文(台湾)).
- ^ 简惠茹. 日本三十三觀音靈場現身三星 守護水源地. 《自由时报》. 2016-10-19 [2017-09-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10) (中文(台湾)).
- ^ 陈小凌. 古蹟 「維護」不要喊口號 破了相的 不再留虛名. 《民生报》. 1985-11-27 (中文(台湾)).
- ^ 5.0 5.1 简惠茹. 文資審議委員會決議 五穀廟將登錄為歷史建築. 《自由时报》. 2016-11-27 [2017-09-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1) (中文(台湾)).
- ^ 6.0 6.1 6.2 简惠茹. 宜市五穀廟將新舊並存 廟方:兩全其美. 《自由时报》. 2017-07-03 [2017-09-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30) (中文(台湾)).
- ^ 7.0 7.1 7.2 林敬伦. 〈北部〉宜蘭五穀廟拆解 保存廟體重蓋. 《自由时报》. 2017-09-08 [2017-09-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30) (中文(台湾)).
- ^ 翁正杉. 宜市五穀廟新主委林明昌承擔改建新廟重責. 宜兰新闻网. 2018-05-01 [2018-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10) (中文(台湾)).
- ^ 林佳彣. 新舊廟並存 宜蘭五穀廟修復工程開工. 《联合报 》. 2022-01-08 [2022-0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6) (中文(台湾)).
- ^ 前清六官吏美名留後世 先民感念其恩澤設長生祿位供奉於五榖廟內. 《中国时报》. 1997-06-03 (中文(台湾)).